书城建筑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19113900000026

第26章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分析(东部)(5)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江都市产业布局一是要强化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充分发挥“老江都”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等优势,通过加快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市中心区的经济实力和集聚功能。二是要突出规模效应和空间集聚效应,经济布局应有重点地向交通主干线沿线靠拢,集聚发展产业,尤其利用高速公路开口处的有利交通区位,布局开发区、工业小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其他“三产”,形成串珠状产业带。三是要加速城镇化进程,重视各中心城镇和建制镇的发展。将小城镇作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各开发轴线的据点,为由“点轴开发”模式向今后的“网络开发”模式发展奠定基础。继续将区位条件优越、原有工业基础较好的江都镇(城区)作为全市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主要发展无污染和轻度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船舶、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最终建成为今后全市工业发展的“增长极”。工业企业沿“四纵四横”公路网络布点,形成工业走廊,逐步使乡镇工业集中到沿线的工业小区,形成工业发展轴线。沿京沪高速公路和宁通高速公路建设由真武镇至大桥镇、宜陵镇一线的一级产业发展走廊,形成一条产业经济带,培育这条产业经济带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重点发展船舶、环保机械、电子电气、轻工业等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行业。四是由小纪、高徐、武坚镇构成的东北部产业组团,与西南部以江都镇为中心的产业组团相呼应,重点发展塑料制品业、木业以及化工医药制造业等。五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水泥、农药等行业,宜集中布点。分布在各镇区的污染较严重的企业一方面应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布局上向镇区中的工业小区集中,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污染的防治。

(4)城区产业布局

城区工业布局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为老工业区,发展重点是传统的化工、机械等重工业产业的升级换代,注意污染的防治;南部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的发展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5)城区第三产业的布局

城区第三产业建设布局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

①点状布局。主要包括现代化中小型商场和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布局。江都市可在市区建设2至3个对全市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集购物、展销、娱乐和餐饮为一体的中型现代化商场,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区北部、南部和东部。规划在市区建设15个农贸市场,如在解放西路老城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个4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龙川广场周围的龙都花苑、龙城苑、城中花园等住宅小区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以及维护其周边生活环境,也应规划建设一个农贸市场;随城区向东部发展,也应规划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农贸市场;南苑二村等新建的居民地都应规划建设相应的市场设施。

②线状布局。以点状布局为基础,办好特色商业一条街。通过建设人民路风味小吃一条街、龙城路建材一条街、龙川路汽配摩配一条街、工农路服装一条街、引江路服装百货一条街等等,既规范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有助于商贸业的发展。

③面状布局。不同行业分片集中发展,将老城区建设成为江都市的中心商务区,南部经济开发区建设一个商业核心区。

6.3规划协调难点

6.3.1规划协调原则

针对城市发展的前景,地方政府有赶超苏南地区的迫切心理,而在规划的落脚点上就出现了过分的工业用地要求与《规范》之间的矛盾。为保证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批复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立足新世纪、新江都的规划思想,应具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实现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在21世纪的城市中充分融合。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坚持规划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创造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科学地驾驭好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江都城市发展竞争力落实合理的发展空间。在延续、完善和深化上版规划思想的条件下与新形势、新情况充分结合。

(1)坚持区域一体化的原则(城乡一体化协调)

坚持区域一体化的思想,把江都放在苏中和扬州市域中统一布局;结合江苏省城镇体系“三圈五轴”眼1演的规划思路,充分考虑江都市在其中的定位。

(2)贯彻江苏省缩小地区差异的指导思想

为贯彻江苏省缩小地区差异的目标,促使苏中地区尽快融入苏南的板块,在江都本次总体规划中强化其南北枢纽的作用,重点解决南北向交通。

(3)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的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作为国家引水工程的源头之一,生态环境的营造应居城市发展的首位,依此原则江都市工业区的安排应重点考虑其内容、性质与位置,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水利枢纽,江苏省中部交通枢纽,发展中的工商城市。

(4)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原则

城市用地布局中应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按照时空顺序合理计划发展时序。

(5)服从全球一体化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与加强辐射能力的结合,紧密结合全球一体化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以市场为引导企业发展的重心,淡化行政区划,强化市场关系,尤其是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6)保护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与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的结合

保护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与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的结合,发挥优势产业的优势,结合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进一步挖掘研究城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7)注重规划和管理相结合

强化规划和管理结合的原则。好的规划必须体现在实际建设和城市管制中。

(8)结合产业发展战略,解决人口就业和交通组织问题

以合理的产业布局搭建城市发展的动力平台,以良好的交通组织保证城市的可持续运营。

(9)加速城市发展与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节约土地,保护良田,高效整合城市用地。

6.3.2整合多方利益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在江都的各种利益群体中,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协调

由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投资环境中的硬件建设十分重视,追求工业用地的比例,以期大力发展工业集聚经济,而各个部门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都积极参与,不免出现一些事权纠纷和专项规划之间的冲突。城市总体规划既要解决产业用地要求超标与《规范》许可范围的矛盾,又要协调各个专项规划的矛盾,因此必须认真进行两项工作。

①充分分析地方发展形势,在具备合理依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高工业用地比重,并出具充分的理由。如果发现有圈地之嫌,应首先整合现状工业用地,再规划发展用地,并做人口和就业的测算。在江都城市总体规划中通过分析明确城市工业化处于中期,今后发展余地很大,应在城市用地中有所储备,因此,将现状工业用地占城市规划比例(20%),适当调整到2020年的25%。

②寻找不同专业规划的矛盾焦点,以大多数利益为主,综合用地方案。例如,协调环保与工业用地的矛盾,通过科学分析大气、水和声环境污染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强污染治理和绿化防护;协调用地安排与交通组织的矛盾,从人员通勤集聚优化的模式考虑道路系统,便于地方公交规划。

2)与城市居民的协调

城市发展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旧城改造;二是新区开发。两项城建内容直接导致拆迁和征地安置,相对破坏现有城区居民和郊区居民(农民)的生活方式、邻里关系以及地缘习惯。因此,不同教育程度和行业的居民会有不同的不满情绪,协调不好,甚至出现过激的抵制行为,给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总体规划阶段应及早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公示和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大的变动做出合理解释并征求市民意见,通过媒体宣传变更可能带来的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说明这种利益的产生首先受益的是市民,并给予当事者合理的安置补偿。城市规划的受益者首先应该是城市居民,这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体现。

3)与地方上级建设管理部门的协调

地方上级主管城建的部门(省建设厅)对全省各市有一盘棋的考虑,有共同的发展规则,任何城市的违规都会造成管理的无序。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前期应及时体会地方的行业规范,坚持融入到规划方案中,并最终使委托方、编制方和审批方达成一致,才能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纳入合法渠道。

(1)审批方评审意见汇总

在纲要成果汇报阶段,审批方提出以下修改意见和建议。

①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并注意与《扬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布局。

②进一步研究江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在客观地总结市域城市化历程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与规划各级城镇人口规模。

③加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空间布局的整合研究,结合江都实际,从集约利用土地和城市发展效益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时序,优化用地布局。

④结合江都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衔接和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的协调,并对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⑤针对江都所处水环境的特点,进一步加防强洪、排涝的规划;其他专业规划内容要进一步做好与相关部门专业规划的协调。

(2)委托方列席意见汇总(以纲要成果评审为主)

根据审批方出具的比较有弹性的建议,委托方逐条细化,并将最终调整的建议提供给编制方,编制方以此为依据进行最终修改并交付成果,最后顺利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