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高中.上册
19115000000007

第7章 父母养育几多辛

(一)训练意图

1.促使学生理解父母,改善或维持与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

2.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通过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父母所面临的压力,学会理解父母,增进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2.培养学生亲子关系沟通能力和感恩父母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诱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父母的不易。

2.难点

诱发学生深刻的情绪体验。若学生能在本课训练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父母产生共情,这节课就算成功了。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与父母目前的关系状况,并了解亲子关系变化的原因,激起学生改善亲子关系的意愿。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引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高中生的同感,并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生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是否和“小李”一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状态。

(2)“测一测”环节通过亲子关系小测试,使学生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本环节中,教师了解一下同学们与父母“关系良好”“一般”和“不太理想”的分布比例如何,大概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同学自主阅读。该环节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亲子关系变化的心理学原因,使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关系的变化,并激起学生主动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愿望。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体会到父母的难处,从而理解父母。

(2)

思考父母每天都为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小情景剧扮演使学生深刻体验做父母的不易,产生情感共鸣。

(3)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策略,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一个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掌握改善亲子关系的技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学一学”环节,提供一些名言警句供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3)“用一用”环节,提供一些具体的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行动,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4)“读一读”环节,提供一则孝敬父母的故事,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使学生产生共情,加深情感体验。

(一)“理解父母”策略教学建议

1.通过阅读徐安琪在上海徐汇区的调查结果,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虽然同学们所处的地区消费没有上海那么高,但教育支出在家庭经济中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除了经济压力外,父母还面临着日常生活的诸多压力,由此引发小组讨论。

2.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建议6~8人一组,在角色扮演时采用本次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母亲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哪些压力?

(2)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哪些压力?

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写下来,在班级内交流分享。由某一个小组分享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可将学生讨论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恩父母”策略教学建议

感恩会使人体会到幸福感,感恩有助于提升人的积极情绪。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培养学生感恩之心,首先就要从感恩父母开始。在本策略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活动前两段文字,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1.在“活动1”中,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写出爸爸妈妈每天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请学生全面思考,并记录下来。完成后请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或在班级内,请同学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

2.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编一个心理剧,并表演出来。此部分的意图在于通过心理剧的表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为人父母的不易,与父母产生情感共鸣。心理剧主要内容为表现父母在工作时间和在家时的一些片段,除父母与子女外,学生可以自由添加一些角色,如同事、小商贩、旁白等;在讨论剧情时,适当加入策略一和策略二中小组讨论的结果。

心理剧内容举例:小苗的爸爸是位出租车司机,妈妈是工厂里普通的工人。这天,爸爸在外出车时,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客人,坐了爸爸的车却不肯给车钱,爸爸觉得心里很憋屈;而妈妈在工作时,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被领导当着同事的面责备了一番,心情也很不愉快。回家后,妈妈忙着给小苗做晚饭,爸爸则帮小苗修理自行车。而小苗却不肯听妈妈的话,不写作业,一味地待在房间里玩电脑。爸爸妈妈都很恼火,却又很无奈。

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心理剧起一个名字,并将大概剧情写下来。小组成员分好角色,仔细体味每个角色的心情,然后在小组内部排练。

当各小组内基本完成排练后,请小组成员到讲台前表演各自组的心理剧。当一个组在表演时,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观看,并体会剧中人物的心情。根据班级内时间安排,可以让每个小组都表演一下,也可以只表演两到三组。

在表演结束后,请同学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自己对角色的体验,也可以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想。同学分享结束后,教师就上述活动及同学们的体验作一个总结。

3.表达对父母的爱

父母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外辛苦一天后,回家还要悉心照顾子女,在理解父母的艰辛后,作为儿女,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呢?在上述环节结束后,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在此阶段,请学生自由表达,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同学们的关于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方式。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作出总结。

(三)“学会有效地沟通”策略教学建议

高中生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在此阶段内,高中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盲目服从权威,有追求独立的愿望,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希望周围的人能将自己看成大人;但与此同时,高中生又依赖于父母,留恋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处在一个矛盾的人生阶段。此时家长若不能敏锐地感受到高中生的心理变化,满足高中生的心理需要,亲子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中,重要的并不是如何避免矛盾,而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矛盾。这就需要父母与子女间有良好有效地沟通。

在此活动中,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1)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2)与父母有效地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在本课的几次小组分享中,尽量让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1.本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感恩训练不同于思维方式、应试技能等训练,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一)参考资料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少年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成熟性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但由于思维水平较低,缺乏成人深刻而稳定的情感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社会经验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带有明显的幼稚性,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和依赖性高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不愿听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济上不能独立,高中生内向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

2.封闭性与开放性

青春期的少年心理活动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与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表现出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3.高傲与自卑

由于尚不能确切评价和认识自己,高中生很难对自己做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估,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有时会因为偶然的成功沾沾自喜,有时会因为偶然的失利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出现。

4.否定童年而又眷恋童年

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高中生的成人意识越来越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方面。但同时又对自己的童年有所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心态,以及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式,尤其是他们感到惶恐时,特别希望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家长和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种种矛盾心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以使高中生能更好地成长。(选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如何与父母有效地沟通

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状况,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1.创造机会,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例如晚饭时,可以和爸爸妈妈谈论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谈谈自己的老师、同学,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等,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2.认真倾听。当父母与你交谈时,要认真地听,不要一脸的不耐烦,认真听父母的话也是对父母的尊重;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可能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然后你可以向父母解释,或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3.主动道歉。如果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主动道歉,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父母会理解你的。

4.善于体谅。有时候父母朝你发脾气,可能错不在你,你觉得委屈,这时先不要急于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心情不好。你可以换个时间,待父母平静时,再与父母沟通。

5.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以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用深呼吸、离开一会儿等方式及时缓解自己的情绪。

6.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还可以趁机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7.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电脑游戏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电脑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做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夏午编着:《学会感恩》,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年版

(二)问题思考

1.在活动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2.怎样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