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115900000009

第9章 自我意识与人格(3)

因此,每一位中职学生都需要具有主动成长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逐步完善和发展自我。

第三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一、了解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中职学生的气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气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情绪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的综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有的总是显得十分急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有的则总是不动声色,情绪体验细腻深刻。人与人在这些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正是个体所具有的气质不同的缘故。按照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人可以相应地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气质在个体心理中是最稳定、变化最少也最慢的一种心理特征。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但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如胆汁质的人常同他人发生一些感情的冲撞。比如开始谈话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吵架,但也许是什么事情触犯了他(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一桩),于是他突然之间怒不可遏。如果谈话对方是神经系统微弱型(抑郁质)的人,他将长期陷入委屈之中,导致孤僻古怪、谨小慎微,甚至会给人冷若冰霜的感觉,说话也会语中带刺。黏液质的人常常很难同胆汁质的人在一起生活。胆汁质的人坐立不安,容易冲动,手忙脚乱;黏液质的人则慢慢腾腾,四平八稳;而抑郁质的人又过分敏感,对这些胆汁质的人也难以忍受。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无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还是对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一个人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当代中职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性格,并在交往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的性格都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当代的中职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有不少是家庭的“宠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没有经历过大的起伏和挫折,因此,许多人自命清高、眼里容不下他人;遇到困难意志薄弱,爱感情用事;对人和事爱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仅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而且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此外,好的性格品质也要把握好“度”,一旦表现过度或与环境不协调,也容易引起不好的结果。比如,过于直率而不顾场合和对象,就可能伤害到对方,引起反感。

二、改善人格缺陷,完善健全人格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人格缺陷不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针对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而人格缺陷是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中职学生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人格出现一些偏差也在所难免。有些同学自认为自己的人格是正常的,可走入社会后却发现矛盾重重。因此,让中职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个性,找出缺陷并进行调适,有助于今后更加适应社会。

(一)自我中心及其克服方法

小宋是一名中职二年级学生。从入学以来,他都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都对他不满。两年来,他几乎没有朋友,同学也鲜有来往,他很孤独,但从内心来讲他却很想交朋友。小宋抱怨说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特别不成熟,行为举止幼稚,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同学,俨然就是初中生的生活状态,这让他非常看不惯。有次上完某老师的课,室友回来纷纷抱怨该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枯燥无味,以后有机会就旷课,小宋打断大家,说“学习靠自己,你们这样是给自己懒惰找借口。”当时寝室空气都凝固了。去食堂打饭,小宋看见炒的蔬菜色泽不好,大声嚷嚷“这菜喂猪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女同学正在打这种菜,她俩回过头狠狠地丢下两个白眼。全班去郊游,班委提前商量方案,大家想去风景区,可小宋认为那个季节风景区确实没有风景,据理力争要把活动安排在附近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会不欢而散,郊游还是去了风景区,大家却没有通知小宋。小宋一再表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能理解呢?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的话,他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乍一看,觉得小宋确实挺委屈,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宋的主要问题是习惯化地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和看待问题。有这种缺陷的学生其为人处世都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缺乏换位思考,似乎自己的看法就一定也要成为他人认可的看法。

克服自我中心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是换个立场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可借助心理咨询中的空椅子法和角色扮演法来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2)坦然接受批评和建议,容许有不同意见,人际交往宝典中那句经典“也许我和对方都是对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常记在心,从而改变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心理。

(3)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自我中心的人往往在倾听之前就已经关闭了耳朵,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真正会倾听的人不仅用耳朵在听,更是用眼睛用心灵在听,不仅能听懂语言所包含的意思,也能听懂弦外之音。总之,要克服自我中心的交往障碍,既要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又能在集体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自卑心理及其改善

自卑心理也是中职学生中的常见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

克服自卑应从认识上、情绪上、行为上同时入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超越自卑:

(1)相信自己。从认识上讲,自卑来自于社会比较,如果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必将是克服自卑心理的最好方法。

(2)欣赏自我。把最满意的照片选出来,并悬挂。不可忽视端正的外表,衣冠不整的人想要建立自信现实是不可能的,就像整天愁眉苦脸的人想要心情愉快也很难一样。注意外表形象将帮助你看重自己。

(3)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使你的力量与自我形象相吻合,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4)敢于面对错误与挫折。

(5)经常使用自我鼓励与自我暗示。“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很放松,我能做好”,“再加把劲儿,离目标不远了”,“我感觉不错”。

(三)嫉妒心理及其转化

这是一篇中职学生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