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综合治疗与康复
19116100000082

第82章 造血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2)

1)一般治疗

1.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200×109/L,患者可产生白细胞淤滞,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病理学显示白血病血栓栓塞与出血并存,高白细胞不仅会增加患者早期死亡率,也增加髓外白血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因此当血中白细胞>100×109/L时,就应紧急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M3型不首选),同时给予化疗和水化。可按白血病分类诊断实施相应化疗方案,也可先用所谓化疗前短期预处理:ALL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AML用羟基脲(1.5~2.5)g/6h(总量(6~10)g/d)约36h,然后进行联合化疗。需预防白血病细胞溶解诱发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纹理、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2.防治感染

白血病患者常伴有粒细胞减少,特别在化疗、放疗后粒细胞缺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粒细胞缺乏期间,患者宜住层流病房或消毒隔离病房。G-CSF可缩短粒细胞缺乏期,用于ALL老年、强化疗或伴感染的AML。发热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迅速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3.成分输血支持

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鼓励患者多饮水,水化,利尿,碱化尿液(碳酸氢钠),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片)。

5.维持营养

2)抗白血病治疗

1.抗白血病治疗的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化学治疗是此阶段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目标使患者迅速获得完全缓解(CR),所谓CR,即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单+幼单核细胞或原淋+幼淋细胞)≤5%,M3除了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还应无Auer小体,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无髓外白血病。理想的CR时,白血病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失。

2.达到CR后进入抗白血病治疗的第二阶段,即缓解后治疗,主要方法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化疗包括巩固治疗,强化治疗,维持治疗。诱导缓解获CR后,体内仍有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MRD)。此时,AL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大约由发病时的1010~1012降至108~109;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眼眶、睾丸及卵巢等髓外组织器官中,由于常规化疗药物不能渗透,也仍可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争取患者长期无病生存(DFS)和痊愈,必须对MRD进行CR后治疗,以清除这些复发和难治的根源。

(1)ALL的治疗

随着支持治疗的加强、多药联合方案的应用、大剂量化疗和HSCT的推广,成人ALL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CR率可达到80%~90%。ALL治疗方案选择需要考虑年龄、ALL亚型、治疗后的MRD和耐药性,是否有干细胞供体及靶向治疗的药物等。

①诱导缓解治疗

基本方案:VP方案。(VCR 2mg 静注 每周第1天,共4周;Pred 1mg/kg 口服1/日,连用4周)

DVP方案、DVLP方案。(DNR 30mg/㎡静滴1/日,每2周的第1~3天用药,共4周;VCR2mg静注每周第1天,共4周;L-ASP10000单位静滴,1/日,第19天始连用10天;Pred 1mg/kg口服1/日,连用4周)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有VCR:末梢神经炎和便秘。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DNR、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表柔吡性的累积剂量分别达1000mg/㎡、500mg/㎡、300mg/㎡和900mg/㎡时,心脏毒性风险为1%~10%。左旋门冬酰胺酶:肝功损害、胰腺炎、凝血因子及白蛋白合成减少和过敏反应。

在DVLP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或阿糖胞苷,可提高T-ALL的CR和DFS。成熟B-ALL和ALL-L3型采用含大剂量CTX和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反复短程强化治疗,总生存率达50%以上。伴有t(9;22)的ALL可以合用伊马替尼进行靶向治疗。

②缓解后治疗

缓解后强化、巩固、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防止十分必要。如未行异基因HSCT,ALL巩固维持治疗一般需3年。定期检测MRD并根据亚型决定巩固和维持治疗强度和时间。L-ASP和HD-MTX已广为应用并明显改善了治疗结果。HD MTX的主要副作用为黏膜炎,肝肾功损害,故在治疗时需要充分水化、碱化和及时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大剂量蒽环类、依托泊苷和阿糖胞苷在巩固治疗中作用,尤其是远期疗效仍待观察。对于ALL,即使经过强烈诱导和巩固治疗,仍需维持治疗。6-巯基嘌呤和MTX联合是普遍采用的有效维持治疗方案。一般控制白细胞在3×109/L以下,以控制MRD。为预防CNSL,鞘内注射MTX 10mg,每周一次,至少6次。

复发是指CR后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可检出的白血病细胞,多在CR后两年内发生,以骨髓复发最常见。此时可选择原诱导化疗方案再诱导,如DVP方案。若选用HD 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或其他药物如氟达拉滨,效果更好。如复发在首次CR期18个月后,再次诱导化疗缓解几率相对高。但ALL一旦复发,不管采用何种化疗方案和再缓解率多高,总的二次缓解期通常短暂(中位2~3个月),长期生存率<5%。

髓外白血病中以CNSL最常见。单纯髓外复发者多能同时检出骨髓MRD,血液学复发会随之出现。因此在进行髓外局部治疗的同时,需行全身化疗。对CNSL预防有颅脊椎照射和腰穿鞘注两种方法。颅脊椎照射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有激发肿瘤、内分泌受损、认知障碍和神经毒性限制了应用。现在多采用早期强化全身治疗和鞘注预防CNSL发生,以省略颅脊椎照射,将其作为CNSL发生时的挽救治疗。一旦发生CNSL,未接受过照射者采用HDMT(或HD Ara-C)联合CNS照射,至少半数病例有效;否则可联合鞘内给药。不过,有照射史的CNSL,鞘内给药的有效率仅30%。要注意此类治疗的中枢神经毒性(如白质脑病)作用;对于睾丸白血病患者,即使仅有单侧睾丸白血病也要进行双侧照射和全身化疗。

HSCT对治愈成人ALL至关重要。异基因HSCT可使40%~65%的患者长期存活。主要适应症:①复发难治ALL;②CR2期ALL;③CR1期高危ALL;例如:染色体为t(9;22)、t(4;11)、+8者;CR后MRD偏高,在巩固维持期持续存在或仍不断增加。

(2)AML治疗

近年来,由于强烈化疗、HSCT及有力的支持治疗,60岁以下AML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约30%~50%的患者可望长期生存。

①诱导缓解治疗

DA(3+7)方案:DNR 45mg/㎡.d静脉注射,第1~3天;Ara-C 100mg/㎡·d静脉注射,第1~7天。

用IDA 12mg/(㎡·d)代替DNR,年轻患者中CR率增加。

IDA+Ara-C+VP-16联合应用可使年轻AML患者获得80%CR率。

HD Ara-C方案不增加CR率,但对延长缓解期有利。

剂量增加的诱导化疗能提高一疗程CR率和缓解质量,但相关毒性亦随之增加。

国内HOAP方案或HA方案诱导治疗AML,CR率为60%~65%。

1疗程获CR者获DFS延长,经过2个疗程诱导才获CR者5年DFS仅10%。达CR所用的诱导时间越长则DFS越短。2个标准疗程仍未达CR者提示患者原发耐药存在,需换方案或进行异基因HSCT。

APL患者采用ATRA 25~45 mg/(㎡·d)口服治疗直至缓解ATRA可诱导带有t(15;17)(q22;q21)/PML-RARα融合基因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ATRA+化疗的CR率为70%~95%,同时降低“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维甲酸综合征,多见于APL单用ATRA诱导过程中,发生率为3%~30%,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和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有关。临床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水肿、低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初诊时白细胞较高及治疗后迅速上升者易发生ATRA综合征。治疗包括暂时停服ATRA,吸氧,利尿,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2次/日,白细胞单采清除和化疗等。ATRA的其他不良反应为头痛、颅内压增高、骨痛、肝功损害、皮肤与口唇干燥、阴囊皮肤溃疡等。APL常伴有原发纤溶亢进,合并出血者除服用ATRA外,还需抗纤溶治疗,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如有DIC,可酌情应用小剂量肝素。对高白细胞的APL,也可将砷剂作为一线药物。砷剂小剂量能诱导APL白血病细胞分化、大剂量则诱导其凋亡。成人用0.1%As2O3(亚砷酸)注射液10ml稀释于5%GS或NS 250~500ml中静滴3~4h,儿童剂量按体表面积6mg/(㎡·d),1/日,4周为1疗程,每疗程可间隔5~7天,亦可连续应用,连用2个月未达CR者应停药。

②缓解后治疗

诱导CR是AML长期DFS关键的第一步,但此后若停止治疗,则复发几乎不可避免。复发后不行HSCT则生存者极少。AML缓解后治疗的特点为:

一是AML的CNSL发生率仅2%,初诊高白细胞、伴髓外病变、M4/M5、t(8;21)或inv(16)、CD7+和CD56+者应在CR后做脑脊液检查并鞘内预防性用药。国内多数单位在AML CR后仍将CNSL预防列为常规,鞘内注射药物至少1次,但较ALL预防次数明显减少。

二是AML比ALL治疗时间明显缩短,APL用ATRA获得CR后采用化疗与ATRA或砷剂交替维持治疗2~3年较妥。

高危组首选异基因HSCT;低危组(不含APL)首选HD Ara-C为主的强烈化疗,复发后再行异基因HSCT;中危组强化化疗、大剂量化疗+自体HSCT或同胞相合HSCT均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属于中危组的正常核型AML中,也存在基因突变,NPM1和CEBPA突变对预后有利,而FLT3-ITD、MLL-PTD突变等对预后不利。

HD Ara-C方案巩固化疗,每剂Ara-C静滴3小时,连用6~12个剂量,可单用或与安吖啶、NVT、DNR、IDA等联合应用。AML用HD Ara-C巩固强化至少4个疗程,或1次HD Ara-C后行自身HSCT,长期维持治疗已无必要。HD Ara-C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小脑共济失调,发生后必须停药。皮疹、发热、眼结膜炎也常见,可用糖皮质激素常规预防。因贫困,年龄>55岁或有合并症不能采用上述治疗者,也可用常规剂量的不同药物组成化疗方案,每1~2个月轮换巩固维持2年,但仅约10%~15%的患者能够长期生存。

③复发和难治AML的治疗

HD Ara-C联合化疗:对年龄55岁以下,支持条件较好者,可选用之。

新方案:如氟达拉滨、Ara-C和G-CSF±IDA(FLAG±I)。

对于年龄偏大或继发性AML,可采用预激化疗:G-CSF 300ug/d 皮下注射,d1~14;阿克拉霉素20mg/d,iv,d1~4;Ara-C 10~15mg/㎡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d1~14。

HSCT:除HLA相合的HSCT外还包括HLA部分相合或半相合的移植。

免疫治疗: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NST)、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KI)、抗CD33和CD45单抗也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④老年AL的治疗

大于60岁,由MDS转化而来、继发于某些理化因素、耐药、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不良核型者,更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多数患者化疗需要减量用药,以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少数体质好,支持条件佳者可采用类似年轻患者的方案治疗,有HLA相合同胞供体者可行NST。

(3)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扶正祛邪,增效、减毒作用。化疗时注意保护胃气,化疗间歇期注意扶正祛邪,化疗后骨髓移植,注意扶正,缓解后应用中药调解阴阳,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①主证治疗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芪杀白汤加减。生黄芪30g、党参15g、天门冬15g、沙参15g、生地18g、地骨皮12g、黄芩12g、半枝莲15g、生甘草12g、白花蛇舌草30g。

加减:纳呆食少加炒白术12g、焦槟榔12g、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18g。

②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