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19116300000011

第11章 临床经验(7)

(二)术后换药很重要

朱师也十分重视病人手术后的处理,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整套完善的术后处理的经验。如在痔疮、肛瘘等肛门部疾病手术后,他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辩证、立法、处方,予中药内服,并予患者痔瘘坐浴剂在便后坐浴。对于手术后的创面换药处理,朱师也很重视,对疮口的处理要求辨证施治,并主张术者在术后每天给病人亲自换药。他认为,术者对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较为熟悉,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发现不正常情况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也可通过换药逐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促进手术技术的进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朱师在换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朱师认为换药时引流条一定要填塞到创面底部和原切开的内口部位,松紧适度,并根据创面愈合情况逐渐减少引流条数量。对肉芽水肿者,他采用5%明矾液作湿敷,多获明显疗效;对痔术后肛门坠胀,排便不尽者,他认为这是局部感染的表现,多采用0.5%~1%明矾液20ml,作保留灌肠,效果也较好;对结核性溃疡创口,采用由他研制的拔毒散与九一丹交替应用极为有效。肛瘘术后创面的引流非常重要,对穿以挂线引流的,先要用双股橡皮筋挂线,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等腔道变窄后再换成单股橡皮筋,以继续保持腔道引流通畅。

(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朱师经常要求下级医生经常查看病人,听取病人的反映,并要向病人讲清术后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痔术后大出血等有关并发症的征兆等以便病人及时向医生反映,得到及时的处理。

痔瘘术后肛门部疼痛和尿潴留是引人注目的手术后并发症,全国肛肠学会曾多次将防治痔术后的疼痛、出血、尿潴留列为科研攻关项目。为了寻找中医中药防治这些并发症的有效的方法,朱师设想采用耳穴埋籽和车前子包煎代茶饮的方法来防治肛肠病术后肛门疼痛和尿潴留。他认为:“耳为宗脉所聚”,通过经络与五脏实腑相联系,在耳针麻醉下能进行各种手术,说明刺激耳部穴位对创伤性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耳穴埋籽同样能刺激耳部穴位而产生止痛、利尿等治疗作用。同时由于痔瘘术后的疼痛常是持续性疼痛,耳穴埋籽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任意选择埋穴数天,并且可以随时按压增强刺激发挥作用,又无副作用。车前子具有较强的清热利尿作用,李东垣说其“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而且该药无毒性,药源充足,价格便宜,饮用方便,也易为病者接受。

耳穴埋籽选用的穴位有神门、直肠下段、尿道。车前子一次用15克包煎,对术后6小时内未能排尿者予饮服。对局部麻醉和腰俞穴麻醉者,要求病员不要因手术而改变饮水习惯。本院长期采用这些方法来防治痔瘘术后肛门部疼痛和尿潴留,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据对1984年1月至1985年12月使用耳穴埋籽和车前子(包煎)代茶饮的714例住院病例的观察,有401例(56.2%)术后未使用任何止痛药物;另有202例(28.3%)仅服去痛片或颅通定1~2片;应用杜冷丁止痛者14例(1.96%),其中7例为环状混合痔分段结扎术后。因此,耳穴埋籽的止痛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在714例中应用耳穴埋籽和车前子(包煎)代茶饮后,仍发生尿潴留的病人有5人(0.7%),其中导尿者4例(痔结扎切除术后2例,高位肛瘘术后1例,肛裂切除术后1例),膀胱穿刺者1例(因患者原有前列腺增生,导尿管不能插入尿道)。因此可以说耳穴埋籽和车前子包煎代茶饮是中医中药防治术后肛门疼痛和尿潴留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此外,对于术后饮食,要求患者在术后以素淡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与酒等;对于痔核术后未脱线的病人要求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脱线后可以适当活动,而无结扎线的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即可以适当活动;要求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蹲厕看书、看报等。

八、其他诊疗经验

(一)青年男性肛门会阴酸胀感

在门诊常见到有的男性青年患者以肛门坠胀为主要不适,往往肛门连同会阴部都有坠胀感觉,有时有小便不畅或滴沥不尽。有的人曾在男科门诊做过治疗,却反复难效。查肛门部虽有肛窦充血发炎,但难以解释整个会阴部之坠胀不适。朱师认为这些多系大龄未婚男青年,会阴部连同肛门衬垫充血之故,一般可用对症处理,其在结婚后自然缓解。

(二)对嵌顿性痔的治疗经验

嵌顿性内痔的治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嵌顿性内痔时,因内痔嵌顿,血液循环障碍,往往伴有较明显的血栓与炎症,而且内痔脱出嵌顿者有时就是因为内痔的炎症所引起,如立即手术,术后容易引起炎症扩散,且术后水肿疼痛等明显,影响治疗效果,有时反而恢复较炎症消退后的手术治疗为慢。故为了防止的炎症进一步蔓延,应当先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炎症消退的依据是患者肛门疼痛基本消失,皮肤皱折恢复,局部痔核无压痛。

另一种意见是内痔嵌顿时应当立即手术,因为嵌顿时患者疼痛等痛苦较为明显,为了早日给病人解除病痛应尽早手术,只要配合应用抗感染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治疗,并不会导致炎症扩散,可达到早日解除患者病痛,早日恢复的目的。

朱师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选好适应证。枯痔散疗法是治疗嵌顿性内痔最好的方法,可惜目前已不太使用。一般来说,内痔刚脱出嵌顿一天以内时,此时炎症尚轻,可以立即手术。而内痔脱出嵌顿已数天者,因为炎症严重,已伴有溃烂坏死,皮肤较为脆弱,立即手术效果较差,应当尽量待炎症控制后再予手术治疗。

嵌顿性内痔如采用保守疗法,根据辨证多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治疗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药以止痛如神汤加减,常用药有大黄、生地、丹皮、赤芍、生地榆、炒槐花、当归、茯苓、黄柏、苍术、枳壳、荆芥等。外用痔瘘洗剂等外洗,黄连油膏加通用消肿散外用。同时可适当配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可选用灭滴灵与其他广谱抗生素。

(三)对灌肠疗法的使用经验

灌肠法也是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早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用大猪胆汁治疗便秘的记载,在《千金要方》中就有用药物治疗痢证的记载。目前灌肠法作为肛肠科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多用于肛窦炎、慢性结肠炎特别是慢性直肠炎的治疗中。对慢性结肠炎脓血便的病人朱师主张使用灌肠法,认为效果较好,对无脓血的病人朱师不主张使用。

使用灌肠疗法时常用20ml或50ml注射器,或灌肠器,接上肛管或导尿管或其他导管,涂上甘油或石蜡油,再缓缓顺肛管方向插入肛内。灌肠时,要注意导管头端要光滑,不要用暴力硬插,避开内外痔核或创面,避免药液过凉过热的刺激性(以不烫手背皮肤为度),灌肠不要太快。如为保留灌肠则一次量不要太多(最多不超过100ml)。保留灌肠后嘱病人抬高臀部以使药液向上方肠段流动。

灌肠法根据使用药物的目的及种类及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常用的灌肠法有一次性清洁灌肠、保留灌肠法、及通便灌肠法。一次性清洁灌肠多用生理盐水或较大量的肥皂水反复灌肠,直至排出物中无粪便为止,用于术前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用。保留灌肠法一般使用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收敛生肌的药物煎汤后调节好温度保留灌肠,用量较小,最多不超过100ml,嘱病人在灌肠后尽量不要排出,保留至下次排便前为止,对于初次作保留灌肠的病人,初次量不要过大,量较大时,可将药物浓缩后,调节好温度,缓缓灌入。保留灌肠药物应辩证选用,有的地方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通便灌肠法一般用甘油或开塞露20~100ml灌入,帮助硬便排出。

我科常用明矾水20ml作保留灌肠。明矾水具有收敛生肌、止血的作用。朱师常对肛窦炎病人或术后便血较多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选择使用。

(四)对粪块嵌塞的治疗经验

便秘病人也有诉述便稀者。患者感觉肛门坠胀,临厕却排不出大便,离厕则自肛门内流出稀水不止,其实是因为粪便嵌塞于直肠下段,导致排便感觉失常,进而导致肛门直肠控制功能失调所致,与腹泻有本质性差别。这种病症与《伤寒论》

中阳明病之“热结旁流”在症状上是一致的,但无热象,也无太阳病传变之征象,诊断关键在于指诊时可于直肠下段肠腔内扪及坚硬粪团,粗大而难下,可知非腹泻耳。治疗时,可用手指将嵌塞粪便挤碎或掏出,即可解除痛苦。观察发现,这类病人好发于年老体虚者、久卧床塌者,也有发于痔术后患者因惧痛排便不正常者。

典型病例

患者张志珠,女,60岁,诉肛内流稀粪不止1天。患者素有便秘病史,大便2~3日一行,近2日未排便,今日起自觉肛门坠胀,临厕未解出大便,但肛门不时流稀粪水,已十余次,无腹痛腹胀。查:肛周粪污,指诊时肛内可于直肠下段肠腔内扪及坚硬粪团,粗大,用手指将嵌塞粪便挤碎后患者再登厕,即排出较多粪便,肛门坠胀等不适也随之消失,不药而愈。

(五)明矾水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术后肛门坠胀的经验对于肛窦炎和肛门手术后的肛门坠胀,朱老常用0.5%明矾水20ml用于保留灌肠,每日1~2次,早、晚各一次。方法是:患者排空二便后,清洁肛门,取侧卧位。用头皮针管接在20ml注射器上,剪去头皮针,并注射剪成平口,不要剪斜口。将头皮针管涂以石蜡油,然后从肛门中央轻轻顺腔道轻轻插入肛门内4~6cm,然后缓慢注入明矾液。注射完毕,退出头皮针管,转仰卧位,抬高臀部,卧床休息1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①本院院内制剂明矾水浓度为1%,使用时可以加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等量稀释即成。

②在寒冷季节,注入直肠内的明矾液应稍加温,不可过冷,以致刺激过大。

③少数患者,在注入明矾水后稍有刺痛不适,一般在数分钟后消失。有的患者,或有便意,嘱其控制便意,不要排便,一般便意也可以在数分钟自行消失。

(六)处理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经验

下消化道大出血是指一次大便出血量或一日大便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出血。常见的原因有:肛肠手术后24小时内的原发性创面出血、内痔结扎线脱落期间的继发性出血、内痔注射坏死剂后、直肠息肉脱落、大肠癌、肛管直肠部异物刺伤或外伤、肠道炎症性疾病、胃肠道血管畸形、门脉高压、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疾病等。

1.诊断要点

(1)大量便血或频繁便血,一日内总出血量在100ml以上,甚至多达1000ml以上。血色一般较新鲜,可夹有暗红色血块或紫色,一般不与大便相混;如与大便相混时,血色一般暗红,或有黏液、脓液等。

(2)一般来势较猛,便血前或有肛门坠胀、肠鸣等症状。痔术后出血病人此前1~3周内做过痔手术。

(3)出血量大时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疲乏力、头昏晕、出冷汗、心慌或腹痛等症状。患者面色苍白或贫血貌、精神萎顿、四肢厥冷、血压下降,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可引起死亡。

2.处理方法

(1)迅速查清出血原因,及时止血。病人来院后迅速予做肛门镜检查或乙状结肠检查,清除肛管直肠腔内积血,尽可能查明出血原因与出血点,对于能查到出血点者应迅速予以缝扎止血。对于创面大伴有感染征象,局部组织脆弱或广泛渗血,找不到明显出血点、难以缝合者,可在局部注射适量硬化剂,或用低浓度含副肾素棉球或纱布压迫。

(2)观测生命体征,输液或输血以补充血容量,预防与纠正休克。对出血量多有休克征象的病人,可在止血的同时,请护士迅速协助进行生命体征观测、开通静脉通道。对有血压低、脉细速、胸闷、心慌等低血容量征象者,立即予输液,必要时输血,以恢复血容量。

(3)运用止血与抗感染药物。对出血暂时原因不明、找不到出血点者主要依靠运用止血、输液、抗感染治疗;对找到出血点而缝扎止血者也应运用止血、抗感染药物。

(4)注意观察,防止再度出血。有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其出血原因有时不能很快明确,在一度出血后容易再次出血;而缝扎止血者,其出血点是否已经被彻底缝扎止血,也应注意观察,在缝扎止血的缝扎线脱落期间尤其应该加强注意观察。

(5)卧床休息、控制饮食与大便。可在数天内控制饮食或予流汁饮食,这样也能达到控制排便的目的。

(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出血控制后,应该针对引起出血的原发疾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