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19116300000012

第12章 经验方(1)

一、溃结汤

关键词:溃结汤 朱秉宜 健脾和胃 清热化湿 调畅气血 排脓解毒 敛疡固肠 脾胃虚弱 湿热蕴结证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方名:溃结汤。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

3.组成:生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赤芍15g白芍15g川连5g木香10g吴茱萸3g陈皮5g焦山楂15g茯苓10g白头翁15g生薏仁15g枳壳15g炒槐花15g4.功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排脓解毒,敛疡固肠。

5.方解:本方以黄芪、党参为君药,健脾益气。以白术、茯苓、生薏仁健脾和胃兼利湿,生黄芪、生薏仁合用,有排脓解毒之功。以川连、白头翁为臣清热燥湿止痢,白头翁并能涩肠止泻,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木香、枳壳理气和胃,共为臣药。

君臣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之功。更以吴苵萸、焦山楂、炒槐花为佐药,吴苵萸理气降逆,并能防黄连之过于苦寒,焦山楂消食导滞以助健脾药力并防气滞,炒槐花加强止血之功。方中诸药寒热并用,消补共举,标本同治,健脾不忘行滞,温阳不忘固肠,调畅气机贯彻始终。共达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排脓解毒,敛疡固肠之功。在临床上专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

6.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湿热蕴结之证。症见腹泻(飧泄、便溏)、脓血便、腹痛、腹胀、后重等症。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溃结汤”所治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为标。临床专用于溃结属于脾虚湿热证者。苔厚腻,湿浊停滞之象,宜用芳香化湿之品(厚朴、藿香、砂仁),停用参芪;肺热盛者加黄芩,腹中胀痛甚者,加青皮、玄胡索、徐长卿、厚朴;腹中肠鸣、急痛者加防风;畏寒怕冷,滑脱不固者加仙灵脾、补骨脂、葛根;胃脘冷痛者加炮姜;伤于暑湿者加藿香。脓血便甚者加秦皮,或加用溃结灌肠汤(地锦草15g,凤尾草15g,鱼腥草15g,马齿苋15g,茜草15g,紫草15g,黄柏15g。每剂煎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保留灌肠)。

8.验案举要

案一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溃结汤加减治疗。

陈某某,男38岁,南京市人。

2009年4月27日初诊。患者黏液便伴腹痛2年。2年前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刻下:大便糊状,少量黏液便,日1次为多,肛门疼痛,腹不痛,屁多。

5月4日预约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距肛门18cm至肛门)。予溃结汤7剂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煎服。

5月13日肠镜病理示:(乙状结肠)轻度慢性炎,局部腺体腺瘤样再生(直肠)重度慢性炎,活动性。局部黏膜糜烂,伴隐窝脓肿形成,淋巴滤泡形成。再予溃结汤14剂煎服。

5月25日第四次复诊:大便日1次,未见脓血便,少量黏液便,小腹隐痛偶有,屁多,疲劳感,纳香,脉细,苔薄。溃结方去焦楂曲各10g,枳壳10g。

6月15号第五次复诊:已经无明显症状原方加焦楂曲各10g,藿香15g,继服2个月后,患者一直无症状。

案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溃结汤加减治疗。

许某,女,24岁,张家港市人。

初诊:腹泻腹痛便血间作2个月许,肠镜+活检报告示:左半结肠,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予SASP口服治疗少效。

目前大便稀溏,每日5~6次,均见脓血。左小腹隐痛,肠鸣,屁多。纳有味,尿清,脉细。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脾虚湿热,运化失健。治以清热化湿,健脾固肠。

党参15g,炒白术10g,赤白芍各10g,川连5g,木香5g,淡吴萸3g,焦楂曲各10g,青陈皮各5g,茯苓10g,焦苡仁15g,白头翁15g,炒槐花15g,枳壳10g,秦皮10g,甘草3g,炮姜3g。十五剂。

二诊:大便成形,日2~3次,少量脓血便间作,腹痛得减,苔薄。原方加生黄芪15g。十五剂。另予:地锦草15g,鱼腥草15g,凤尾草15g,紫草15g,茜草15g,黄柏15g,五倍子3g。

十五剂,每剂浓煎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保留灌肠。

三诊:药后1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软,日1~2次。

原方继用1月后,复查肠镜。

四诊:病情稳定,肠镜+活检:乙状结肠、直肠黏膜轻、中度慢性炎。予以谷参肠安0.4g,每日三次,服3个月。

半年后随访,未再发病。

9.注意事项:湿热蕴结无脾胃虚弱症者非本方所宜。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慎服牛奶、生冷硬、辛辣油腻之品。脓血便明显者可配合运用溃结灌肠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二、养阴开结汤(朱秉宜经验方)

关键词:养阴开结汤 朱秉宜 滋阴增液 润肠开结 便秘

1.方名:养阴开结汤。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由《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和《温病条辨》“增液汤”化裁而来。

3.组成:熟地黄20g山萸肉15g淮山药15g肉苁蓉15g生地20g玄参30g当归30g麦冬20g升麻10g瓜蒌仁20g火麻仁20g每日一剂煎服,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然后再加水煎煮,煎两次,把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为300~500ml。早晚分两次饭前服。

4.功用:滋阴增液,润肠通便。

5.方解:方中以熟地滋补肾阴,益精生血,生地滋阴凉血共为君药。辅山萸酸温滋肾补肝,涩精止遗,山药甘平补益脾阴,养肝血,益脾阴,肉苁蓉温肾填精,玄参清热增液、麦冬养阴生津,当归养血润肠。佐以升麻与瓜蒌仁、火麻仁,一升二降,恢复胃肠传化功能,便结得开,腑行通畅,瓜蒌仁与火麻仁并有润肠通便之功。诸药合用,使肾阴为主的脏腑阴液得生,燥热得除,肠燥得润,便结得开,而起滋阴增液,润肠开结通便之功。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肠燥便结之便秘。

6.主治:便秘病证,证属肾阴不足,肠燥液亏。症见大便干结,数日一行,排便困难,腹胀,伴口干欲饮,小便短少,舌红脉细等。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1)本方主治肾阴不足,肠燥液亏之便秘,包括有大便秘结、肾阴不足两方面。大便秘结的表现有:大便数日一行,干结,排出困难,腹胀,便意差。肾阴不足的表现有:口干欲饮,小便短少,舌红脉数。肾阴阳俱不足偏肾阴虚之便秘也可应用本方。

(2)运用本方时,对于口干者适当加重生地、麦冬用量,并加用乌梅5~10g;面部痤疮、口腔溃疡者,加黄芩10g、赤芍15g、南沙参20g;苔黄腻者,加厚朴10g;腹胀满甚者,加厚朴10g,枳实10g;兼有肾阳不足者,可加肉桂2g,锁阳10g。

8.验案举要:

案一 阴虚津亏,肠燥失润之便秘,滋阴增液汤加减治之。

患者董某,女,79岁。2009年2月2日初诊。十年前排便困难伴腹胀,大便5~8天一行,时有腹胀轻重不一,便意不尽,在外院诊断为出口梗阻性便秘,长期用王氏保赤丸、四磨汤交叉服用,大便1~2日行一次,质偏干,近期疗效不显。大便干硬,或呈栗状,排便困难,便意不尽,腹胀不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诊其为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证属肾虚津亏,津不润肠。

患者年过六旬,久病体虚,肾气不足,阴气自半,耗损津液,阴液不足,肠燥失润,腑气不畅,故见便结,数日一行,口干、舌红脉弦。津液输布不畅,聚积中焦,苔薄腻。阴液不足,脉络充盈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失于濡养,故见头神疲乏力、腹胀等症。

治以养阴增液,开结通便。拟方养阴开结汤加减。

处方:山萸肉15g,瓜蒌仁15g,当归20g,生地黄20g,玄参20g,淮山药15g,麦冬20g,肉苁蓉15g,杏仁10g,白术30g,桔梗6g。七剂煎服。

二诊(2009年2月9日):前诊服药后后大便1~2日一次,质软,近日纳谷欠香,腹时有胀满,苔薄腻。余症同前。原医嘱去福松,原方加火麻仁15g、生山楂10g、焦谷芽15g。十四剂煎服。

三诊:(2009年3月2日):前诊服药后后大便一日一次,不定时,质软,近日纳香,腹时有胀满,矢气多,苔薄,脉小弦。余症同前。原方去火麻仁15g、生山楂10g。十四剂煎服。

9.注意事项:本方主要为肾阴不足,肠燥液亏证而设,湿热蕴结、实热内结、脾虚气弱之便秘非本方所宜。临床应用本方时,宜食前空腹服用。宜多食粗纤维食物或能粪便量,或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自拟克罗恩病方

关键词:自拟克罗恩病方 朱秉宜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行血,排脓解毒,消肿散结,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克罗恩病

1.方名:自拟克罗恩病方。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

3.组成: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黄芩10g白头翁15g木香10g青皮5g陈皮5g生薏仁15g夏枯草15g海藻15g元胡索10g。

4.功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行血,排脓解毒,消肿散结。

5.方解:本方以黄芪、党参为君药,健脾益气,以白术、茯苓、生薏仁健脾和胃兼利湿,生黄芪、生薏仁合用,有排脓解毒之功;以川连、白头翁、黄芩清热燥湿止痢,白头翁并能涩肠止泻;丹参、白芍、赤芍、玄胡索养血柔肝、疏肝活血、缓急止痛;陈皮、青皮、木香理气化滞;海藻、夏枯草软坚散结共为臣药。君臣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行血,排脓解毒,消肿散结之功。组方补消共举,气血同治,以扶正补虚为主,祛邪为辅。在临床上专用于克罗恩病之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

6.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症见腹痛、腹泻(飧泄、便溏)、脓血便、腹胀等症,甚至因肠腔狭窄而致便秘梗阻者。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自拟克罗恩病方”所治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标。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壳、熟大黄;肠鸣、腹泻甚者加防风、茯苓;便干结难解,白术增至30g,并酌加当归、生地、火麻仁、瓜蒌仁、生大黄(后下);血便多者炒槐花、地榆炭;脓血便多者,再加凤尾草30g,地锦草30g,紫草30g,茜草30g,黄柏15g,地榆20g。每剂煎4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保留灌肠。临床专用于克罗恩病属于脾虚湿热瘀滞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