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19118300000033

第33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7)

1.悠闲自在,寻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淅淅沥沥小河流水的歌声中;在绽开笑脸飘着浓香的梅花枝头;在张着嘴巴滴滴答答吹着小号的迎春花丛……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大自然的变化里;春天在人们的辛勤劳动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在我们的实践中!”这是学生的诗!他们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从而热爱自然,学得悠闲自在,在生活中,在自然里享受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

2.自主活动,锻炼能力

整个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主体探索的氛围,学生始终是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自行分析,自行解决;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程序,自行探索;资料的整理成果的展示,小组合作商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花有许多种类),观察能力(迎春花并不是单一“迎春”的花),分析推理能力(众多花中得出“谁争先”的结论),表达能力(结题汇报),信息搜索能力(上网、查找书刊寻找自己所需资料),试验能力(培育花的实践),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汇聚一堂,发展思维

“结题汇报”中各门学科“汇聚一堂”,音乐美术贯穿始终,语言数理融会其中,自然劳动融合在内……通过音乐、图片、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感知学科的知识美,感受学科的文化美,体验学科的个性美,表达学科的内在美。既长知识又进行了情感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各小组通过团结合作,各种“能人”、“才人”也“汇聚一堂”,如“小诸葛”、“计算机博士”、“读书大王”、“小主持”、“小记者”……各人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亲自体验,张扬个性。而在小组交流中,个人也不断分享他人思考、实践的成果,集体的思维促进和完善个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与学生都过于注重了研究的结果,整个过程都是为了得出“谁争先”的结论,因此我没有强调和重视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研究性日记也多是记载研究的对象,个人体验很少记录,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这次实践活动能够产生良好的结果令人欣慰,但同时也提醒教师的同学“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想像等等。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韩立菊)

案例2走近龙门、走近国花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对中国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名人很多都生活在洛阳,《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着成。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古老的洛阳大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洛阳八大景”跌宕生姿。洛阳从1983年起,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游人如潮。现在的洛阳已成为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这里土地肥沃,资源充足,物产、矿产丰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洛阳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形成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

绝大多数学生对洛阳的认识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洛阳牡丹甲天下”、“九朝古都”上,对其他与洛阳相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萌发了研究洛阳历史的想法。于是,我们决定通过以《走近龙门,走近国花》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近龙门,走近国花”的开放性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洛阳的历史、洛阳的名胜古迹有所了解,从而体验社会的多元化,意识到要关注社会,热爱祖国,培养独立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初步的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一、活动主题

走近龙门,走近国花

二、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以社会调查为基础,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以设置情境导入、汇报探究成果、活动评价及总结延伸四个环节进行。

教师准备:

1.制作洛阳名胜古迹的录像。

2.收集、整理有关洛阳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洛阳的历史和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初步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

2.使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问题,并通过个人或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参与意识,以及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积极态度。

3.发掘学生潜能,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创新的建议。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个地方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她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又有“诗都”、“花都”的美誉,你知道这是哪里么?

生:是美丽的洛阳。

师:自古以来,洛阳墨客骚人云集,每年牡丹香气四溢,请看屏幕。

(洛阳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洛阳历史文化遗迹有龙门、白园、关林、天子驾六车马坑、古墓博物馆……四月的洛阳,处处怒放的“花中之王”牡丹争妍斗奇,引来了无数中外游客聚集在古都洛阳,它使美丽的古都遐迩闻名,使“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人人传诵!)

师:在洛阳众多的景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洛阳最有名气的是龙门石窟和洛阳牡丹,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生1:我知道龙门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生2:洛阳牡丹驰名中外,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国色天香的牡丹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生3:洛阳从1983年开始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古老的龙门石窟的魅力,欣赏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吧(出示课题)。

2.成果展示

师:上节课大家在说出最想了解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基础上,选择、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活动的时间、地点、考察内容和人员的分工,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现在各组把你们课外探究的成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

(1)“龙门石窟”组介绍探究成果。

小主持: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到图书室、向教师和家长询问龙门石窟的历史与现状,对龙门石窟进行了探究(出示地图)。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古以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组员一:大家好,我是“龙门石窟”调查活动小组的成员,让我们先来认识龙门石窟,请看报道——(电子幻灯片)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保存下来的石窟众多,目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4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大足石刻。龙门山河壮丽,风景优美,长达1公里之余的石窟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后经历代修建而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如同一座包罗万象的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师:世界遗产委员评价龙门石窟: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小主持:为亲身感受这一奇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特意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组员二:大家好,现在由我来向大家介绍考察经过。

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那里可是我国古代佛教的艺术宝库。

迈进龙门风景区,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拱形石桥,如一条飞虹,紧紧地把东西山连在一起。桥长303米,仅中间一孔就有90米的跨度,险峻而奇伟。举目仰望,石桥门洞的门额上镌刻着苍劲有力的“龙门”两字,闪闪发光,这是陈毅同志的亲笔题字。桥上游人不断,车辆成行;桥下伊水清澈,蜿蜒北流。

瞧,这就是闻名的龙门石窟了。她开凿在伊河边龙门山的石壁上,那大大小小的洞窟,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的,有2100多个呢!龙门石窟因为规模宏大、佛洞众多、雕刻精美,于2000年11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来到了位于岩壁上的宾阳洞。宾阳洞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了,洞里有11尊大佛,正前面坐着的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据说,为修造这座佛洞,前后耗时20多年,80多万个人工。

前行来到了莲花洞,洞顶雕刻着美丽的莲花,象征着佛教的高贵与纯洁。万佛洞里的佛更叫人赞叹不已,最小的佛只有一节手指头那么大,也雕刻得栩栩如生。

咦,这里的佛怎么不是没头就是断臂?听导游说一部分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我想:那些人一定是利欲熏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真可恨!

踏着高高的石阶,我来到的龙门最大的佛洞——奉先寺。奉先寺南北约宽30米,东西长约35米,像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龙门最大的石佛就修建在这里,名叫卢舍那。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多,光头就有4米长,耳朵比一个普通人还要高大,那宽阔的脚面可以容下五六个人围坐。大佛雕刻得十分精细,面容丰满,慈眉善目,嘴角微微翘起,神态十分自然。奇妙的是,你不论从哪个方向望去,那大佛都会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你。不少目睹过大佛风采的外国人都把它称之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据说当年雕刻这座大佛,用了许多工匠,他们昼夜不停,用三年零九个月才完成。

龙门石窟真是一大奇观,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技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宣传龙门石窟,让中国人、世界人都来了解它,保护它,赞美它!

师: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部大书。“龙门”、“天子驾六”、“周公庙”等见证了洛阳源远流长的文明与繁荣,也浸透着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血脉,值得我们去阅读,去研究。好啦,参观完迷人的石刻艺术,让我们再来观赏国色天香的牡丹吧!

(2)“洛阳牡丹甲天下”组介绍探究成果。

小主持:我们组通过上网、参观等方式对国花牡丹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和快乐吧。

组员一:大家好,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甲天下的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甲天下

朋友,你到过洛阳吗?如果你在四月份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那正是牡丹盛开的时节,你可以一睹“花王”的风采。

牡丹是一种落叶灌木,古代诗人曾这样描写:“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你瞧,牡丹枝繁叶茂,花朵硕大,花瓣一层裹着一层,千姿百态,娇艳无比。颜色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黄的、白的、红的、黑的等等,数不胜数。

关于牡丹,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话说当年武则天当上了女皇,一年冬天,武则天大摆筵席,宴请众大臣。喝完酒之后,她来到后花园,当看到草木凋零时,她有些不痛快,便带着醉意写了一首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上苑的百花都在寒冬中休养,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一个个惊慌失措。只有花王不理会,仍在雪中休养生息,其他百花不敢抗旨,只得仓皇开花了。

第二天清晨,武则天看到百花破雪绽放,万紫千红,心中十分得意。可当她发现只有牡丹没有开花时,不由得勃然大怒,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但洛阳人爱花成性,家家户户都移栽培植牡丹,结果各色牡丹开满了邙山上下和洛阳城内外。武则天得知后,更加恼怒,就命人放火烧山。来年春天,武则天来到邙山,她想看看牡丹的枯枝败叶,没想到,牡丹开得更加茂盛,仔细一看,她发现牡丹的茎上都带有黑印,想必是烈火焚烧的痕迹,她只好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后来人们把被烈火焚烧过的牡丹称为“焦骨牡丹”。

听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觉得牡丹不但是国色天香,而且还有着一股正气呢?

组员二:大家好,在调查实践中,我们还收集了一些牡丹图片,下面就请看洛阳牡丹展板(图文并茂的展板)。

牡丹以其“色”、“香”、“姿”、“韵”之天然美,为天下人所厚爱。人们赋予它们许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姚黄”、“魏紫”、“豆绿”、“二乔”、“烟绒紫”、“洛阳红”……若您有雅兴可在花开时节“观花赏名”,别有一番情趣。

小主持:在活动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下面就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介绍如何种好露地牡丹。

组员三:这是我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大家请看(实物平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