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19118700000021

第21章 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二)(2)

2.2007年5月8日,王某骑车回家经过一工地时,掉入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坑中,造成骨折。王某于同年6月10日找到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要求赔偿,两单位相互推诿。同年6月13日,王某前往法院起诉,突遭台风袭击,中途返回。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本案诉讼时效期间于2008年6月10日届满

B.王某6月13日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C.发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D.承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3.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有( )。

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C.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

D.不得组织或者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4.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有( )。

A.大熊猫

B.丹顶鹤

C.金丝猴

D.蓝孔雀

5.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该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 )。

A.夫妻关系

B.朋友关系

C.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

D.近姻亲关系

6.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种罪刑的是(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7.我们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因为(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8.下列权利中,( )是知识产权。

A.着作权

B.专利权

C.肖像权

D.商标权

9.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0.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有( )。

A.覆盖层面的社会广泛性

B.社会成员心理上的依赖性

C.参与上的自愿性

D.制度上的立法性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 )。

A.所有制结构

B.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

C.农村经济体制

D.完备的法律体系

12.以下是蒙古族的节日的是( )。

A.古尔邦节

B.白节

C.马奶节

D.剪羊毛节

13.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哪些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A.张某玩忽职守案

B.陈某组织或武装叛乱案

C.钱某故意杀人案

D.岳某抢夺某外国公民财物案

14.“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5.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广泛,它包括(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三、判断题(本题10小题,对每题只做出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将其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 )

2.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按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

3.在某一职位上,如果有权无责,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

4.在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

5.逮捕证有法律效力,所以逮捕证是法。( )

6.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物质。( )

7.行政行为既要符合合法性原则,又要符合合理性原则。( )

8.档案主要是从公文转化而来的,今天的档案是昨天的公文。( )

9.政府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政府机构在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可以不受任何制约,按自己的意志去随意行事。( )

10.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四、案例分析题

1.黄某,男,19岁,农民。2007年10月经体检、政审合格后,县征兵办公室确定该青年到某军区炮兵师现役。但是,黄某突然隐匿,逃避征兵。事情发生后,县征兵办公室找到他的父母,进行说服教育。但父母始终不说出儿子的去向。后经查找,发现黄某藏在其姑家。县征兵办公室把黄某找回,进行了批评教育。黄某拒不答话。后来了解到他逃避征集的原因主要是其未婚妻扯他的后腿,就又做他未婚妻的工作,仍未做通。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某乡人民政府强制黄某履行了兵役义务。

问:某乡人民政府强制黄某履行兵役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2.王二在14岁之前总计盗窃价值2万余元的财物。14岁生日那天,王二在生日宴会后返家途中,看到郑某背着很好看的皮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三角刀将郑某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脑一台,现金1万余元。第二天王二将停在路边的一辆桑塔纳车车门用工具撬开,将车开走,因车技太差,将过路行人撞死3人伤1人。王二此时不仅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第三天下午,王二将该车以4万元卖掉。请对王二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五、公文改错题

1.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即批复。

2.以上意见如有不当,请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3.这是一位多病的老工人的妻子。

4.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5.该犯持枪拒捕,当场将我武警战士刘海同志击毙。

6.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7.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是目前我们能否搞好企业管理的一个最首要的问题。

8.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9.全国人民正在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高潮。

10.我们的整个文艺工作,包括戏剧工作、音乐工作、美术工作等,都有了很大提高。

六、综合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2008年1月以来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总体要求,积极行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团结一致,艰苦奋战,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目前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为了确保广大人民春节的正常用电,广大电力职工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周景华、罗海文、罗长明三位职工为抢收电网不幸因公殉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的生命。被追认为“抗冰抢险烈士”,并被追授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运用国家知识的有关内容,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积极参与抗雪救灾三位烈士的事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