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19120000000022

第22章 人本心理学启发式研究方案(2)

2.1.2.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

马丁·布伯以他的经典着作《我与你》及其对话哲学获得了世界性盛誉,并对哲学、教育、美学以及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心理学的某些领域,如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布伯看来,人的存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这一关系不是指自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离开人而存在的关系,而是以人为参照、以人为中心的关系。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最为重要。在对话中,关系是相互的,无主次、无等级之分的。对话不一定交谈,对话可以是无言的,甚至是不需要手势的。“在对话中,对方真实的独特性是隐藏的,如果我们只是以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严格的科学分析者来面对对方的话,我们是不能进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的,因此,在对话中,需要对话的双方以全身心作出回应,需要真诚、需要开放。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实现对自己的确认(confirmation)。在真实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能拓展和丰富与真理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活和人性都是在真实的对话中形成的。他不是认识到作为人的局限,关注自身的局限性、需要补充的地方,而是自己与真理的关系在他人与真理的不同关系中得到了提升。当两个真诚的人都揭去了伪装,实现真实的对话,就会实现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获得的美妙感受。此时,世界真实地在他们面前展开”。

穆斯塔卡斯从布伯的对话哲学中看到了拓展真理的途径,强调启发式研究就是一种对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袒露体验的本质与意义,获得有关自身体验的真理,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实现对他人的理解,获得他人体验的真理,并通过与对话者达成共识实现对研究结果的验证。

2.1.3.波兰尼理论的影响

波兰尼是英国着名哲学家,他的诸多文化思想对启发式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波兰尼的科学观。首先,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波兰尼深刻认识到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片面,并对其两大表现形式——还原主义和客观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人性化的科学观。主张科学并不是脱离于人的,科学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他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爱。波兰尼认为,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对知识的爱,而知识的功用绝非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波兰尼又把这种对知识的爱称为“求知的热情”,这种科学的热情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出选择性功能和启发性功能,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并维持着科学研究的持续进行。其次,每一个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都不是一个真空的人,都带有对科学研究的预设,或者信念。而这种信念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再次,科学发现的过程充满了科学家的直觉、个人的判断和良心。他认为,科学发现是没有固定规则可循的。科学家对研究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依靠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能力,即科学家的直觉而实现的。“从头至尾,科学探寻的每一步最终都是由科学家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的,他始终得在自己热烈的直觉与他本身对这种直觉的批判性克制中作出抉择”。

第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波兰尼针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知识理论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非个体性”而提出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理论。他认为,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个人参与的,都必然包含着个人参数。他坚定有力地指出,我对自己持有的科学信念进行辩护的依据归根到底还是我自己。知识发生作用的个人因素不仅是合法有效的,而且恰恰是知识里最重要的并且是主宰性的部分。知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个人知识”!为了说明知识的个人性质,他对科学家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考察。他指出,在科学家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从研究问题的“发现”,到研究结果的揭示——都涉及科学家的个人参与。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个人的参与是全过程、多方面的,科学靠科学家的技能来操作。首先,科学发现过程是以有价值的问题为导向的,而对什么问题是“有价值的”的判断主要是由科学家个人进行的。其次,在运用科学研究技术的过程中,科学家熟练的个人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再次,在科学理论的证实过程中,科学家个人判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他明确指出,在证实一种精确理论的过程中,科学家习惯上总是将一些可以想象到的问题搁置一边。这个人的判断行为构成了科学的一个主要部分。在科学实践中,最后的抉择只能由一个心灵仲裁的过程作出。最后,科学家个人的科学激情和科学美感在科学发现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激情可以起导向的作用,没有激情的指导,任何研究过程都会陷入不毛之地,成为平庸的研究。而科学的美感向我们指出哪些问题是合理的、有研究价值的。我们从启发式研究对研究者个人激情的强调可以直接感受到波兰尼观点对它的重大影响。

第三,波兰尼的缄默知识论。波兰尼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核心,也是最受人关注的部分。波兰尼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种:诸如书面文字、地图或者数学公式里所展示出来的,通常被人们描述为知识的东西仅是其中之一而已;另一些未被精确化的知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知识,比如我们在实施某种行动之时怀有的关于行动对象之知识。如果把前者称为言传知识,那么后者就可称为缄默知识(也译默会知识,意会知识)。缄默认识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对对象的整体认识活动,一方面它伴随着理性的认识活动,另一方面也有灵感、直觉、顿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具有内在性、个人性、不能言传性、整体性等特点。在阐述与言传知识的关系中,波兰尼指出:一切知识不是缄默知识,便是植根于缄默认知,两者必居其一,把缄默知识置于优先位置。他还指出,我们所意会的多于我们所能言说的。他和弗洛伊德一样,用冰山来描述这言传知识与缄默知识,认为言传知识只是冰山露出来的小部分,隐藏在水面下巨大部分是缄默知识。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重新构筑了人类知识大厦基础与结构,把被排除在传统知识体系之外的知识部分置于整个知识结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地位。

穆斯塔卡斯曾多次明确指出,在启发式研究所有概念和发现的背后,是缄默知识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我们会意的要远远多于我们所能阐述的,我们对缄默知识的忽视往往会把发现隐藏于神秘,导致主题和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所以只有关注到缄默知识,才能把握经验深层的意义。无论在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还是分析的过程中,缄默知识是参照和直觉的先行者,指导研究者以非线性的方式开放意识,指导研究者对意义的探究。穆斯塔卡斯指出,当研究者在研究中减少缄默知识的运用时,他们获取整体知识的可能性将会减少,会限制对潜在知识的觉知和理解,就会削弱对每一个重要的人类经验内在意义广度与深度的理解。缄默知识是启发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基础。此外,波兰尼的很多基本概念(如内居)也在启发式研究中得到了直接运用。

2.2.启发式研究方法的心理学先驱

早期人本心理学先驱的研究,为启发式研究方案的发展提供了概念框架和研究榜样。穆斯塔卡斯着重强调了罗杰斯的理论与概念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研究对启发式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与贡献。

2.2.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研究

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成为人能成为的样子,即“成为你自己”。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具有重大的启发性价值。自我实现的研究融和了传统心理学的测量和质化研究过程。在研究的最初阶段,他采用质化方法确定自我实现的概念与标准,对他所敬仰的老师、熟悉的成功人士进行访谈,对书本上所记载人物通过仔细地阅读收集资料,而自我实现的分析则是按照实验科学方法进行的。他的心理学研究试图建立起一个既以经验为依据,同时又包含着人性的深度和高度的人本心理学体系。在马斯洛的研究中,他用整体的方法来揭示真实的人,并广泛使用了经验数据,提供了组织概念。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研究,尤其是所采用的质化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方式的创新和对传统方法的反叛,在当时就连马斯洛自己对这一方法都还持一个不确定的态度。但是它却给很多思考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穆斯塔卡斯就是其中之一。穆斯塔卡斯认为,人本心理学关注人的意义与价值等内部心理,关注“经验着的人”,而这些通过传统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发展适合于揭示人的内在意义、揭示经验本质的方法。马斯洛的研究无疑为新方法的探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2.2.2.罗杰斯的思想

在罗杰斯的思想中,对启发式研究产生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理念。以人为中心,不仅是罗杰斯,也是整个人本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关注个人,关注实际生活中经验着的个体是穆斯塔卡斯所极力主张的。启发式研究为此还被冠以“个人主义”(individualision)和“唯我论”而受到批判。其次,罗杰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强调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成长的观点。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与马丁·布伯有过一场着名的对话,通过对话,罗杰斯接受了马丁·布伯关于对话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也加深了罗杰斯对传统的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认为两者不是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而是一个共同成长和进步的关系。在启发式研究中,穆斯塔卡斯主张,研究者在进行启发式研究过程中,并不是按照研究者所设定的步骤和时间表进行的,而是按照参与者内心的感受进行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向参与者袒露自己、向参与者表达诚实的态度,在揭示参与者经验意义和本质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不断成长。此外,罗杰斯对来访者的移情式的倾听态度也被启发式研究所接收,成为指导资料收集的一个基本态度。

另外,穆斯塔卡斯指出,保罗·布里奇曼(Paul Bridgman)对个人知识和主观知识的强调,希尼·杰拉德自我袒露的观点以及他个人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孤独的研究对启发式研究方法的形成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启发式研究的概念框架

启发式研究方案中,包含着一些较为基础的、核心的概念。透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启发式研究方案的思想基础,了解其实施过程的基本策略。

3.1.与研究核心的合一

这是启发式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要求。研究者通过开放式调查、对自我的直接探究和对体验的积极沉浸,进入到问题的内部,成为问题的一部分,也使问题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两者的“合一”和“视角的转换”。穆斯塔卡斯借用医学家索克(Salk)的体验来说明这种自我与研究问题合一的状态:“很早,我想象我自己是我所感兴趣的对象的一部分。随后我成为科学家,我把自己化身为一个病毒或一个癌细胞,试图去感受这两者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会把自己想象成免疫系统,想象我作为免疫系统在与病毒和癌细胞抗争时该怎么做……不久,这种内心的对话成为我的第二个本质,我发现我在心里一直以这种方式工作”。

3.2.自我对话

把自己转换成所研究现象的一个部分以后,研究者就进入与现象的对话过程中,让现象说话。对这一过程进行多次的反复,直到获得其多重意义。自我对话是启发式研究至关重要的开始,穆斯塔卡斯强调,如果我们要发现某一现象的因素和特征,必须从自身开始。研究者的自我发现、觉知和理解是启发式研究的最基本的过程。启发式研究的进行有着自己的方式,它是自我指向的、自我推动的,并对自发转变持开放的态度。它不屈服于传统的桎捁,带着自身所具有的能量和节奏,它的推进超越已知的、所预想的或仅仅是可能的。

对他人体验的研究同样存在着对话的关系。启发式研究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参与者对所研究现象的所有个人经验事实,理解和同情共同参与者,并视参与者的智力、情感和精神和自己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为此,研究者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开放地面对参与者——这明显地受到了杰拉德自我袒露观点的影响:“展现自己使他人能认识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