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概论
19120600000076

第76章 附录A:组织行为学人物介绍(2)

10.威廉·大内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是日裔美籍管理学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现在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管理学教授。他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1981年,他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Z理论,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对Z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并发现在组织模式的每个重要方面,日本与美国都是对立的。但是,在美国的一些成功企业中,如IBM、普罗克特、甘布尔、柯达等,在经营管理上与日本企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企业都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设有子公司或工厂,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大内的研究还表明,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较美国企业的效率更高,这与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气势是吻合的。因此他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学习管理方式,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Z理论》一书与《成功之路》、《日本和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另外,大内的组织文化的思想对管理的发展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11.亨利·明茨伯格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加拿大管理学家,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明茨伯格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

1961年毕业于麦吉尔(Mc Gill)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1962年获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1961~1963年,明茨伯格在加拿大铁路运营研究分部工作,196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1968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学位。

在1973-1994年期间,明茨伯格相继出版了《管理工作的实质》、《组织的机构建立》、《战略计划的兴衰》等着作,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论文《手艺式战略》(Crafting Strategy)。其中,《战略计划的兴衰》一书是他最有影响力的着作之一。这些作品是他多年来管理研究的结晶,在管理领域近30年的耕耘中,他的研究广泛涉及一般管理和组织的课题,他发表过近100篇文章,出版着作10多本,在管理学界是独树一帜的大师。

12.迈克尔·哈默

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48年出生,是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IBM软件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发明了“再造”一词,用来形容用信息技术彻底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改造,以实现企业业绩的大增长。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称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率先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思想,使哈默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受关注的管理思想家之一。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mpy)合着了《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一书,成为国际畅销书,该书发展了再造理论,明确提出了再造理论概念,而且普及了这一思想。以后,他们又陆续出版了《再造革命》、《管理再造》、《超越再造》等着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再造理论。在全球刮起一股企业再造旋风,再造热让哈默这位曾经是MIT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一举成为新经济的天王巨星,迅速跻身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员名单。

13.赫兹伯格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对匹兹堡附近的一些工商业机构的约200位专业人士作了一次调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主要代表着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The Motivationto Work)(1959,他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合着)、《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赫兹伯格在管理学界的巨大声望,是因为他提出了着名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

14.马克斯·韦伯

1864年,马克斯·韦伯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1882年,韦伯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院,他兴趣广泛,除了专攻本专业,还兼修历史、哲学、经济和神学。

他受到过三次军事训练,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很了解,这对他以后的组织理论有很大的影响。韦伯被尊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他与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法约尔、泰罗并驾齐驱,被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1889年韦伯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注册为开业律师。韦伯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天赋,他花费毕生的精力研究科学、政治和行动之间的关系。韦伯不相信有什么领导天赋,认为一个组织只有遵从规章制度,才能长期地生存下去。韦伯的着作数量多,并且内容博大精深,1889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成熟的博士论文《中世纪商业企业史》,之后的31年间,韦伯共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巨着。其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15.约翰·科特

1947年,约翰·科特(John P.Kotter)科特出生于美国的圣地亚哥,1968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电力工程学士学位,两年后,他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1972年在哈佛商学院取得企业行为学博士学位。科特是领导与变革领域的权威。1980年,年仅33岁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授予终身教授,成为哈佛大学校史上极少数拥有这项荣誉的年轻人之一。科特是哈佛商学院有影响的管理学者,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在哈佛商学院读过MBA的企业家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后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对20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他曾为《财富》前100名中的许多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例如,埃克森石油、戴尔电脑和可口可乐等。根据美国《商业周刊》于2001年对504位企业家所进行的调查,约翰·科特获得领导大师第一名的头衔。科特曾经获得过多项荣誉,包括埃克森奖、强斯克奖、麦肯锡奖。

他的主要着作包括《总经理》、《权利与影响》、《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新规则》、《领导变革》、《松下领导学》和最新的力作《变革之心》。

16.勒温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勒温以系统地阐述心理学的一种场的理论而闻名。他的场的理论主张,一个人的行为是一种场的机能,这种场是由在行为发生时就存在着的各种条件和力量交织而成的。这一理论激起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应用于人格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工业心理学诸领域。勒温的主要着作有:《拓朴心理学原理》、《心理的力的表述和测量》、《解放社会冲突》、《形势心理学原理》、《社会科学中的场论》等。

17.凯利

凯利(Harold H.Kelley1921- )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他的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8.斯腾伯格

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1949- )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此外,他还致力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概念与理论。

19.费斯汀格

费斯汀格(Leon.Festinger1919-1989)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创始人。是继勒温之后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1939年,获纽约市立大学心理学士学位。1940年,获耶和华大学硕士学位。1942年,获耶和华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耶和华大学副研究员。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他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费斯汀格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对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因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而闻名。

20.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是犹太籍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创立了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早年他从事神经学的研究,随后在J.M.夏尔科、A.A.利博尔特和J.布罗伊尔的影响下,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经有的情绪经验排除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了,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他的主要着作有:《歇斯底里研究》、《梦的解释》、《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自我与本我》、《焦虑问题》、《自我和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