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正能量
19307600000001

第1章 幸福有缘——幸福是一种态度(1)

幸福相约,我们要如约而至

在一些朋友的言论和著作中,几乎看不到幸福的影子了。然而,结合自己的游历和游历中的所见所感,我发现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下面我就来说说生命中遇到的那些幸福的人吧。

幸福可以分为两种或者可以说是两类,依据不同的论点有不同的名称:现实的和幻想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情感的和理智的。我并不打算去论证哪种观点,只是客观地描述。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这也是区别这两种幸福的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一类是大众的幸福;一类是知识分子的幸福。

小时候,我认识一个掘井工,在他身上包裹着满满的幸福。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但是不会读、不会写,他对政治一无所知,也不知道选举是怎么回事。当得到国会选票时,他才知道有国会这个政治机构。他的幸福很简单,只是建立在躯体的活力、足够的劳作和征服石块的基础之上,和知识、自然法则、物种进化、公共设施享有权等通通无关。

我的一位花匠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他一年四季都在狩猎野兔。照他所说,这些兔子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要想和它们一较高下,必须具有高智商的头脑才可以。他天天都在忙活着和兔子较量,为了抓住它们,他每天要骑车穿过16英里的山路,但是他的快乐恰恰也来自“这些兔崽子们”。他现在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身手矫健、充满活力。

或许你会认为,读书人很难享受到上面那些简单的快乐。征服一只小兔子能有什么快乐呢?但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浅显。兔子再小,至少比黄热病杆菌大得多,而且是一个活物,知识分子尚能从细菌上得到快乐,那么读书人为什么不能从动物身上收获幸福呢?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读书人的快乐和花匠的快乐不一样,因为快乐的形式不同。这是教育造成的差异。成功必须有困难的陪衬才更具意义,当我们付出努力达到目标时,往往更能感受到快乐。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以便最后能够克服困难。这样才会提高积极性,激发更多的热情。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也是幸福的源泉之一。自我评价偏低的人惊讶于自己的成功;自我评价过高的人惊讶于自己的失败。前者令人高兴,后者令人沮丧。明智的做法是,避开自卑、自负这两个极端,取其中间“地带”,不断进取、不断奋斗。

科学家是所有受过高级教育的社会成员中最幸福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满足。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没有人会置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普通人会怀着敬慕、甚至是仰望的情感来看待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感情纯朴、简单,容易在家庭中得到满足。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含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所以大部分智力都要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在工作中他们已经得到了深刻的快乐,吃饭、结婚等相较于工作而言要简单得多,从中得到幸福也简单得多。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朴素”的幸福,所以不会再把智商、情商花在复杂的情感上。简单的感情像平缓的河流,只要不遇阻碍,便不会泛起浪花。但是平静的水面下往往蕴藏着无穷的能量,而粗心的人往往看不见这种力量。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科学家拥有实现幸福的全部条件,无论是站在他的角度,还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他有能力展示自己的幸福,因为他的成就对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仅从这点来看,艺术家远不如科学家幸运。

当公众无法理解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歌时,人们就直接断定他们的画不好、诗糟糕、歌难听;可即使他们无法理解相对论,还是会认为科学家的话有道理。所以在社会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科学家受人敬仰,艺术家遭受歧视。结果爱因斯坦受到人们爱戴,而画家却在饿肚子。爱因斯坦是幸福的,画家却是不幸的。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理会公众态度,即使遭到反对,但依然我行我素,那么他很难幸福。除非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与外界断绝关系。而科学家不一样,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的同行不认可他(也许出于忌妒),但是在外界还有那么多普通人器重他,因此,他不需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圈子里。与科学家相反,艺术家处在两个极端的位置,要么被人鄙视,要么做卑鄙的人。很多艺术家都逃不开这两种厄运。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如果施展了自己的才华,那么他很可能被人鄙视(因为树大招风);如果他藏而不露,往往又会被人说成做作、卑鄙。

当然事情也会有例外。在历史中的某一时期,优秀的艺术家是被人尊重的,尽管他们年纪尚浅,但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米开朗琪罗或许遭受了于勒二世(意大利教皇)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他的绘画才能并未受到否定。可是现代社会却不一样,很多百万富翁为了求得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不惜重金,可尽管这样,在富翁的思想观念中,他从来不认为艺术家从事的活动和他的商业领域一样重要,所以,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艺术家不如科学家幸福。

印度、中国、日本,都曾面临外部忧患,政治环境不稳定而破坏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幸福,所以他们试图改变。于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组织很多重要的活动,如果他们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在国家以及民族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就算不得不付出重大的代价,但是他们依然会感到幸福。

而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往往面临内部障碍,年轻人对待生活通常会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这是安逸和软弱的合成表现。安逸,使年轻人容忍社会对他们造成的痛苦;软弱,使年轻人认为所有为改变生活而付出的努力毫无价值。所以,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创业、谋财上,而不是用在社会改革上。因此,西方大学生发财的机会比东方大学生要多很多。

在东方国家,正因为年轻人既不软弱也不安逸,所以他们不会无视社会人的痛苦,会投身改革或革命。他们为此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就算为了公共事业而死,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把那视为幸福。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曾来我校参观。他告诉我,回国后他要在反动势力的统治区仿照我们的学校,建立一所新学校。无疑,那危险无比。我问他,难道你不怕这样做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吗?可他的脸上是那样平静、那样幸福,仿佛牺牲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我在心底默默地称羡他。

我们虽然谈到科学家、革命家的幸福,但并不是说只有伟人才能得到幸福。恰恰相反,这种幸福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它需要主体拥有非凡的能力和广博的志趣。科学家要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政治家要从改革中获得愉悦。其实,只要具备特殊的才能,能够通过运用自己的才能获得满足,不奢求获得全世界的赞誉,谁都可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我记得一位双腿残疾的男子,他的生活极其平静、安宁,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创作,在他腿残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创作了一部关于玫瑰花枯萎病的专著,长达五卷。我十分敬重他,将他视为生物病学研究方面的一流专家;我没有和贝壳学家真正地交往过,但是通过周围认识他们的人我知道,他们很幸福,而幸福的来源就是那些普通的贝壳;还有一位排字工,所有想发明创新字体的人几乎都以他为榜样,他堪称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排字能手。不过,尽管他赢得了所有人(其中不乏有声望的人)的尊重,但是这些快乐远不如他在工作中运用技巧得到的快乐,就像舞蹈家在跳舞中获得的快乐一样。他们的快乐都来自对于自身的本能的满足。

现在以机器生产为主,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技术性工作在机器时代提供的快乐与手工时代相比变少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在技术工人从事的工作确实和中世纪时期的工作不同。可是在经济生活中,他们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机器制造者、飞机设计师、电脑工程师等技术人员从事的职业,仍然有无限发展的空间。而且,在一些落后地区,比如农村、山区,农民远不如汽车司机、火车司机幸福。农民自食其力,在土地上耕作、犁地、播种、收获,虽然听起来丰富多彩,却是“劳作在人、收获在天”,若遇荒年,农民则苦不堪言,哪还有幸福。但是,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就不一样了。他们工作时几乎不受天气的影响,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他影响自然,而农民则要顺应自然。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只负责“看管”机器,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操作,所以认为工作越来越乏味,这样的人是无法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当然更不会感到幸福。

机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机器代替人类完成繁重、危险、乏味的工作,而人类将时间用在多变性、创造性的工作上。但是我们现在的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那个阶段,所以人类难免会面对枯燥、无趣的工作。当人们为了充饥,开始从事农业活动时,就学着适应枯燥无味的生活;当人们进入狩猎时期,依靠捕获动物生存,工作才变得有趣。

现在,还是有很多富人从祖先的职业(打猎)中寻求乐趣。但是,自从引入农业生产方式,人类的生活就变得无趣、忧郁、沉闷,直到引入机器生产,人们才在机器的帮助下稍微解放。每个乡村青年都希望摆脱风吹日晒的劳苦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束缚。很多年轻人进城务工,就是因为他们渴望感受工厂和电影院的气氛,那种氛围是亲切的、融洽的。友谊、合作是幸福的基本成分,这在工业生产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很多人看来,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要对你的工作充满热情。革命家、社会主义者、民族主义者都对自己的工作饱含热情,甚至不惜以献血和生命为代价。哪怕是一些微小的信仰,都会使人满足。幸福不能建立在虚假的信仰之上。

如果人仅仅依靠喜好、每天都异想天开地生活,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除了异想天开,生活中还应该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就算每天不以它为中心,还是会在闲暇时光拥有一种满足,这就足够消除你的空虚感了。

献身平凡事业和培养一种爱好都能使人快乐。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是这样安排他的生活的。他将时间平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数学和集邮。当他在数学领域不得志时,他就致力于集邮,借以安慰自己。当然,收集邮票并不能证明数学难题,但是我们想想,对于一道数学题,当苦思冥想不得解时,随手翻看收集的邮票,形色各异,色彩变幻,该是多么令人欣喜若狂,心旷神怡!除了收集邮票之外,我们还可以收集很多其他的东西,如瓷器、鼻烟壶、罗马硬币、石器,等等。这些快乐虽然纯朴、平凡,达不到惊天动地的程度,但足够令你心情愉悦。我们小时候满足于简单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曾经的快乐不置可否,还把它当作不成熟的表现,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其实,幸福无关大小,只要这种幸福无碍他人、愉悦自己,都值得珍惜。以我自己为例,我喜欢“收集河流”,从伏尔加河顺流而下,从扬子江逆流而上,我从“漂流”中得到快乐,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去过亚马孙河和奥里诺科河。这都是一些纯朴的快乐,但我十分珍惜它们,并为能享受这样的快乐而感到自豪。

当我们爱好、沉溺于一种事物时,会更容易感到快乐,比如球迷、歌迷、影迷等。以棒球迷为例,当他们看到报纸、电视中有关棒球赛事、棒球球星的相关报道时,那种热情是难以抑制的,连他们的眼神都变得贪婪、痴迷,情绪激动时,他们甚至欢呼雀跃,从亢奋的快乐中体会幸福。

我记得一位美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总带着忧郁的色彩,每次读他的作品,我都感到压抑。但自从我们见过一面以后,结果就很不一样了。当然这不是我的作用而是棒球的功劳。当时电视台正在转播一场“厮杀”激烈的棒球赛事。随着赛事的进展,这位文学家的情绪也越来越高,他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文学、忘记了自我!看到他钟爱的球队获得胜利,他竟然发狂地欢叫起来。从此以后,我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再也体会不到愁苦的感觉了。这就是爱好带给人的幸福。

狂热和爱好会带给人快乐,但绝不是快乐的源泉。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充当的只是麻醉剂的作用。人们利用它们逃避现实、忘却痛苦。那么,根本的幸福之源是什么呢?是爱,是关怀,对人和物的友好的关怀。

关怀他人是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带着贪婪、掠夺的杂质,而且不能带有功利性、以求得别人回报为目的,否则你会更不幸福。

友善地关怀别人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发现每个人的语言艺术、行为特色,并从中体会到乐趣,而不是企图夺取别人的权力让他们臣服于自己。无论别人与他是否亲近,他都可以在对别人付出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他不会抱怨别人忘恩负义,因为关怀他人只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无关回报。这样的关怀才能得到别人的友爱,也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