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19316500000003

第3章 殖民地的呼声

临危受命

这时,殖民地的政界和财经界的名流们齐聚在州长官邸,都在关注着布达拉克将军的战况,传令兵快马加鞭地往返于卡玛兰特要塞和费城之间。消息传来后,大家对于华盛顿的英勇和冷静都赞不绝口,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上流着贵族的血液。

布拉达克将军的战败导致整个殖民地人心惶惶,整个军队的士气受到了影响,连后方的支援部队也开始争先恐后地逃窜。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后方军阵的拉布玛上校应该留在卡玛兰特要塞,继续集中兵力反击对方。但是此时的人们都无心恋战,纷纷逃的逃、跑的跑,退向菲拉列鲁菲亚,拉布玛上校无奈之下也萌生去意。恐慌的心理迅速蔓延,那边朝尼加拉瀑布进攻的夏雷支队也打起了退堂鼓。而裘桑上校所率领的支队好不容易在乔治湖畔攻破敌军阵地,但是在最重要的见布兰高原之战中又再次败北。就这样,国境守卫战彻底失败。

一朝得胜的法军迅即占领俄亥俄,印第安土著人开始肆无忌惮地抢夺财物,大家都在期盼能有一个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于是,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了华盛顿的身上。华盛顿年纪轻轻,却拥有着极高的声望,然而这些声望却不是来自于战争的胜利,而是来自于一场场的败仗,他不断地接受战争的洗礼,始终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果敢的行动突破困境,这就证明了华盛顿的耐力高人一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令人钦佩。

但是华盛顿的热病还没有痊愈,脸色依然很苍白。莎丽夫人虽然对华盛顿寄望颇深,但是又担心他的健康状况,只好先劝华盛顿安心养病,暂时不要操心国家大事了。华盛顿说道:“目前山脉附近的殖民地已经陷入困境,就连费尔费斯公卿的周围也已受到威胁,这样严重的国境危机岂可置之不顾?”华盛顿想要上战场杀敌的愿望十分迫切,但仅仅以几百人的兵力去防卫五百六十公里长的边境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华盛顿的母亲写了封信给他,再次劝说他别再参战,可事关国家和他的名誉,华盛顿却不能坐视不管。就在他给妈妈寄出回信的同一天——八月十四日,华盛顿被任命为上校和弗吉尼亚民军总司令官,华盛顿所提出的建议都被一一采纳。

时间紧迫,必须分秒必争,华盛顿率领着四十名士兵,悲壮地朝着边境地区前进,那里的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整日惶惶不安。华盛顿的到来如同救星,他们纷纷围在华盛顿的身边无助地哭泣,希望华盛顿可以帮他们走出困境。华盛顿答应边境人民自己一定竭尽全力保护他们,鼓励居民要坚强地挺住。

募集新兵的组织还没有成立,新兵需要的装备、武器也还没有到位,对于他们的训练也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在这非常时期,费尔费斯公卿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由于他的府邸建在希兰特溪谷间,是标准的森林地带,最容易受到印第安土著的攻击,很多人都劝公卿搬到城里避一避风头,但是公卿不为所动,坚持留在自己的家中。他要守护这片新开垦的土地,避免它再变成蛮荒地带,对于生死,老公卿早已看得很淡。

费尔费斯公卿建立了一支自卫队,队伍主要由农民、猎人和樵夫组成。老公卿尚且毫无畏惧,华盛顿就更加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开始为成立国境防卫军而四处奔走。虽然已经晋升了总司令,华盛顿还是遇到了许多阻碍,比如,州议会蓄意拖延经费的拨付,薪金和粮食也经常中断,发布的政令朝令夕改,毫无原则可言,让华盛顿感到很头疼。

另外,华盛顿的身份也很尴尬,身为连队长(上校),他的地位远不如英国正规军的上尉,中队长马盖上尉甚至不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上司。正规军虽然战败,却不好好吸取教训,从战场回来之后依然狂妄自大,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当地百姓。然而这些不如意都没有让华盛顿退缩,反而坚定了他的决心。经过一番努力,华盛顿终于组成了一个将近一千九百人的弗吉尼亚连队,其中还有七百名印第安人的加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华盛顿的个人声望。

步入婚姻

五月的弗吉尼亚州绿意盎然,华盛顿的马车行驶在一条通往威廉斯堡的乡间小路上,丁威迪州长已经卸任,接替他的是佛盖亚先生,华盛顿正要找他商量重要的军务。不料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张伯伦的绅士。张伯伦盛情邀请华盛顿去家中共进晚餐,华盛顿不好拒绝,便如约前往了。

华盛顿准时到达了张伯伦的家中,发现他家中还有其他的宾客,其中一位引起了华盛顿的注意,那就是年轻美丽的玛莎·卡斯济士夫人。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幼子生活。

当时华盛顿的名字在弗吉尼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过张伯伦的介绍,玛莎朝华盛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华盛顿被玛莎的优雅气质深深吸引,很喜欢与她聊天,甚至忘了自己的心腹侍从毕修普还在外面等候。吃完晚餐,华盛顿和玛莎天南地北地聊得正起劲,女佣带着玛莎的两个孩子走了进来。自幼就和孩子打成一片的华盛顿,很快就和名叫芭蒂的小女孩,以及名叫杰克的男孩成为好友。杰克在华盛顿的膝盖上玩耍,华盛顿军服上亮晶晶的纽扣以及军刀都成为孩子们的玩具。

华盛顿说笑逗弄着孩子们,玛莎微笑地在旁观看,心中对华盛顿也是颇有好感。

第二天,华盛顿起程赶往威廉斯堡,在行政长官官邸的门前遇到了朋友尼可拉斯。二人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会儿,尼可拉斯突然打趣地说道:“你这样为国家大事奔波劳碌,什么时候才能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呢?”

华盛顿笑了笑,突然想起了美丽的玛莎,就和朋友说起了昨天的宴会。尼可拉斯听到后很为朋友高兴,对于玛莎他也是久仰大名了,她的优雅贤惠是出了名的,尼可拉斯连连向华盛顿夸奖玛莎,还提醒华盛顿有很多人在追求她,鼓励华盛顿一定要把握机会。华盛顿微笑点头,心中打定了主意。没过多久,一场盛大隆重的婚礼举行了,华盛顿和玛莎最终结为夫妇,各界名流纷纷祝贺这对新人,整个上层社会对这桩婚事都津津乐道。

这期间,英法两军也进行了多次交战。1758年,威廉·彼得就任英国首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美洲军政的改革,洗雪以往的战败耻辱,殖民军的士气从此大为振奋。他不但让美洲殖民军和英国正规军享受相同的待遇,并且在供给武器、弹药、帐篷、粮食等事情上也毫不吝啬,还规定政府任命的驻军将校和正规军将校享有同等的指挥权,真不愧是有见地的大政治家。华盛顿为此而兴奋不已。

彼得首相将远征军分成三路,展开庞大的攻势,向琉肯要塞出发。为了避开在雨雪纷飞的日子赶路,华盛顿主张快速动身。他还指派了一个先锋修路队打头阵,给每位士兵发放了一套保暖的新军服。这些军服是华盛顿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到的,他向州议会申请,但是并没有获得批准,于是他向印第安人租借镶有红边的布料,找人加工缝制,这种衣服很耐穿,而且颜色较淡,不易被敌军发现。

大军很快就逼近了琉肯要塞,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平常这座声势浩大的要塞,如今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显得格外静谧安祥。华盛顿连忙派人查看,侦查人员却带回了一个让华盛顿哭笑不得的消息,那就是要塞附近一个卫兵也没有,还时常有幽灵出没。

华盛顿忙安抚人心,坚称绝对不会有幽灵的出现,那都是骗人的把戏。尽管华盛顿表面上否定了部下的报告,心里却暗自怀疑,为何每每在古堡的遗迹中,总会有“亡魂”及“幽灵”的传闻呢?尤其这是敌军的要塞,更让华盛顿纳闷不已,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华盛顿率领几名士兵悄悄逼近要塞,最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隔五到十分钟左右,就有个奇怪的身影走出要塞。每当华盛顿要看个究竟的时候,那些身影就转瞬即逝,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些身影有时是穿着希腊服饰、身材魁梧的女人,有时是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直到出现一个装束奇异的女人,华盛顿总算能偷偷紧跟在后。

华盛顿抓住机会,猛然抓住那位行动诡秘的“女人”,却惊讶地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幽灵和亡魂,都是男人乔装的。华盛顿拔出军刀,逼着他赶快招供,得到的消息让华盛顿感到振奋,原来是法军设于安大略湖的要塞已被攻克,与后路支援军的联络也被切断,士兵们一个个都化装潜逃了。华盛顿回营后立即下令进攻,要一鼓作气攻下要塞。

喊杀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英军一面欣然欢呼,一面拥进要塞,这一次,英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只见满地的刀剑和枪支。华盛顿随即爬上要塞屋顶,高高举起英国国旗,然后将要塞更名为当时首相的名字——威廉·彼得要塞。

琉肯要塞的攻陷,标志着这场持续了七年之久的英法战争的结束,华盛顿总算是完成了心愿,如今他只想要休息一下,在这功成名就的时刻,毅然脱下了军服,回到了自己的弗农山庄。新婚的妻子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归来,华盛顿又当选了州议员,二十六岁的华盛顿开始了新生活。

新生活

华盛顿在自己的庄园中开始了温馨惬意的大地主生活。阳光从窗缝中照射进来,玛莎在餐厅收拾碗筷,华盛顿坐在暖炉旁陪着孩子们玩乐。今天是华盛顿的生日,也是他出任州议会议员的日子。

华盛顿刚一踏进议场大门,整个会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及喝彩声。罗宾逊议长站起身来高声赞扬华盛顿沉着镇静的精神及防卫国土的功劳。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华盛顿此时却感到很紧张,他羞红了脸,连连感谢大家的赞美。那一副紧张的神情,仿佛是正在接受处罚似的。华盛顿在致辞的时候结结巴巴,幸好有议长罗宾逊为他解围,尴尬的场面得以结束。

议会结束后,华盛顿就动身返回弗农山庄。在宁静的山庄中,可以看见奔腾的波多马克河,也可以听见林间的鸟叫虫鸣。鲜绿的菜圃环绕着山庄,农夫们正辛勤地劳作,不远处是茂密的原始林,清澈的小溪在其间潺潺流淌。华盛顿想起了自己和费尔费斯公卿打猎时的情境,仿佛还是昨天一样。虽然华盛顿拥有着卓越的功勋,但是他的内心却开始渴望平静的田园生活,他在心中对自己说道:“从今以后,我真正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山庄的农场由于长时间疏于管理而显得有些凋敝,华盛顿打算进行一番修整,恢复往昔的繁盛。华盛顿继承了父亲及长兄所遗留下来的广阔土地,妻子玛莎也从亡夫卡斯济士处获得了数倍于华盛顿的土地,另外还有四万五千镑的遗产,他们的结合,使华盛顿成为了弗吉尼亚州数一数二的首富兼地主,过上了田园生活的华盛顿也将要非常忙碌了。因为他自幼就喜欢经营农场,所以也没有委托管理人员去照顾。

华盛顿的乡居生活朴实而平淡,每天都骑着马巡视农场、清理账簿、查验出货量、订购饲料,各项交易都是华盛顿自己负责。山庄的物产货真价实、远近闻名,据说,只要是写着:“弗吉尼亚州,弗农山庄,乔治·华盛顿先生”,无论是包裹还是信件,在关税处均可顺利过关。

华盛顿有早起的习惯,冬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了,夏天大约是四点钟左右,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他经常偷偷地溜下楼来,点燃蜡烛,然后安静地读书。上午忙完了各项工作,下午还要会见宾客,陪着大伙儿跳舞或玩牌,空闲时则骑马遛狗、上山狩猎,每天大概九点钟就寝。

除了开发森林外,华盛顿还不断地购买新土地,销售当地物产等。他经营的买卖多种多样,还参与了西弗吉尼亚州的利斯玛鲁斯万浦和密西西比等公司的土地开发事业,这些事业大都富有冒险性。

华盛顿待人亲切,丝毫不歧视黑人。有一天,华盛顿看见一位白人领班正要举起皮鞭抽打黑奴,他愤怒地走上前去,把皮鞭抢了过来。华盛顿始终坚持绝不能放纵白人欺侮黑奴,还在弗农山庄创立了一所专为黑人而设的小型医院。他还经常陪着大伙儿闲话家常,悉心照料感染疾病的佣工。

殖民地法令

新生活开始没多久,华盛顿接到通知,要再度召开州议会。所以华盛顿又起程前往威廉斯堡。这一次议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是“航海法”。当时有一条法律规定,美洲殖民地的贸易行为一律要使用英国船只,不得与英国以外的国家进行贸易。这样的规定在1660年的时候就存在了,但是一直到1761年,英国政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不干涉商业贸易。但是1761年之后,英国政府突然进行了严格的管制,打击一切私下的贸易行为,这样一来,激起了波士顿市民的反对,一时间纷争四起。

更过分的是,英国政府还派出军舰到美洲的各港口去征收不合理的关税,任意侵入私宅并查封,华盛顿也变得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气愤地说道:“虽然英国是我们的祖国,可是却独占了美洲的贸易,把货品以昂贵的价格销售给殖民地的人民,阻碍我们这里的工业发展,这样不是太霸道了吗?”

英国政府一直支持美洲殖民地防御法军的侵略,保护殖民地人民及财产的安全,为殖民地提供了充裕的军费,这或多或少也成为了英国政府经济上的负荷,如果英国政府想要殖民地分担部分责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怎样做则应该有个限度,“殖民地乃是本国财产”的想法大错特错,殖民地不是用来任意剥削的。美洲殖民地已经接受了英国的民主制度,自由和人权都已经深深扎根在了大家的思想当中,他们绝对不愿受到任何压迫及伤害。在华盛顿看来,他们和英国的国民一样,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而且,在近几次与法军的冲突中,美洲殖民军表现出的实力,使殖民地人民信心倍增,大家纷纷喊道:“英军不值得畏惧,我们绝不能屈服!”

议员们齐集一堂高谈阔论,其中声音最为宏亮的就是里加洛·李,他在州议会上是一位激进派先驱,拥有不逊于华盛顿的土地和财产。华盛顿对他们的谈话很感兴趣,只见里加洛·李高声嚷着:“我们弗吉尼亚人并不是政府的俘虏,而是立宪国的子民,本来就应该和英国人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不管付出多少代价,我们都必须不惜牺牲一切地保护它,这关系到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未来。”这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附和,其中喊得最大声的,就是议员帕特里克·亨利。此人二十九岁就当选了议员,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看上去却有些邋遢。

不过亨利的出现却引起了一个人的反感,那就是保守派的首领、掌握着弗吉尼亚州议会的老议长罗宾逊,帕特里克·亨利在他眼中就是个一文不名的土包子、糊涂虫。然而不久之后,这位出身贫苦的年轻律师帕特里克·亨利便在美洲掀起了风浪。

这场风浪起源于英国政府在1765年公布的“印花税法”,法令一出台就遭到了人们的攻击,为首的就是这位帕特里克·亨利。

“印花税法”规定,一切文书、证件、证券、新闻、杂志、历表、骨牌等,都必须附贴印花。若是结婚证书上没有印花就是无效的证件,新闻报纸上没有印花就得被没收。这项法令引得美洲各界群起而攻之,局势显得动荡不安。

抵制印花税

亨利正在议会中大声地发言:“殖民地的人民只遵循州议会所决议的法律,其他有关对于人民的课税,没有服从的必要。”这一句话顿时引来一片讶异的嘘声,连书记官都停下笔来,注视着所有与会议员。

华盛顿紧接着站起来说:“这并不是金钱纷争,这是争取权利和自由的问题。”亭利听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今天的亨利依旧一身邋遢,而且周身杀气腾腾,他说话的音调逐渐高昂,回响在整个议会大厅,街上的市民也都涌进来打听究竟。

亨利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数落着各项以国王的名义颁布的条例,称它们都是压制人的条例,最后他还高声呐喊着:“恺撒有布鲁德斯,查理一世有克伦威尔,那么现任国王乔治三世……”议长罗宾逊再也无法忍耐,大骂亨利是叛逆之徒。在场的人议论纷纷,整个议会登时变得喧闹不堪,而亨利则以沉着的态度让大家安静,他要继续他的发言,对于叛逆的头衔毫不畏惧。他的眼中闪着鹰一样的光芒,发言结束后深深鞠了一躬,回到了自己的坐席。

亨利发言完毕,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议场在一刹那间变得静默,鉴于亨利精彩的发言,他的提案意外地获得了通过。反对印花税法的举措立即在美洲各地引起骚乱。印花被堆积起来焚毁,波士顿所有贩卖印花的商人都被逼得走投无路。自由的呼声迅速在北美大地扩散。

11月1日,政府执意实施印花税法。当天,商店纷纷关门罢市,波士顿港湾里所有的船只一律下半旗,教会也敲响了丧钟。纽约当局为了防止骚动,把所有印花装进纸箱,并隐藏在要塞内,甚至派部队专门看守。

华盛顿见此情形,心中不由想到:“印花税法原本就行不通,又何必一定要强制执行呢?”

当时的市面上完全看不到“印花”的踪影,因为一出现就会立即被撕毁或焚化。英国政府见实在无法执行,只好于1766年撤销法令,殖民地的人民感到十分振奋,欢呼之声响彻云霄,钟声也变得悠扬悦耳。

乔治·麦桑说道:“这一次的风波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美洲殖民地十三州首次携手合作,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不过英国政府也没有妥协,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项对于玻璃、纸张、铅类、颜料以及茶叶的新税法。这一下民众的情绪更加激昂,反抗的热潮也更加具有气势。

社会各界都为了税法而乱成一片,但是华盛顿似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他在弗农山庄安心地打理自己的农场,积极寻求小麦的增产法,一有空闲时间就去森林打猎。他还没有从弗农山庄再投身于政坛或沙场的意思,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受外界诱惑的人,好不容易才从旋涡中脱身,就不会再轻易回到纷扰之中。

除了经营农场之外,华盛顿还要教导孩子们,在征得玛莎同意之后,华盛顿就将杰克送到了漠诺威郡普佳老师那里。

波士顿冲突

为了表示对新税法的不满,波士顿、纽约、费城等地的商人纷纷罢市,并集体拒绝进口任何英国商品。英国政府一怒之下增派大批军队前往波士顿,强制取缔所有反对政府的集会,全力逮捕反叛者并送回本国接受审判,甚至还对被逮捕的人严刑拷打。华盛顿最终忍无可忍了。

当然,华盛顿毕竟不是激进派,他骨子里还是深受英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做法和帕特里克·亨利以及里加洛·李等人不同。华盛顿主张以议会作为政治桥梁,要通过沟通来为自己争取自由和权利。华盛顿认为一定要坚持一点,那就是殖民地的人民和英国本土的居民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对于是否采取武力来反抗,华盛顿还是主张谨慎为好。他曾给麦桑写信说:“英国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美洲殖民地的自由,为了保护上天所赐予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再踌躇,快快予以迎头痛击。不过,采取武力反抗乃是最后的步骤,我们应该要谨慎行事。”

在这段时间里,佛盖亚州长积劳成疾,最终病逝。新任州长是一位英国贵族,名叫波多兹特。这位新州长趾高气扬地乘坐六匹马的马车出门,仪仗队在前开路,不可一世地来到议会现场。他的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了大家的反感,他一离开,议会就马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撤销英国政府颁布的关税决议,以后的殖民地税务法案必须由当地议会同意,否则无效。

这一项议案最终导致了州长和州议会的严重冲突,波多兹特州长对此表示震怒,他把议员们召集到官邸,威胁他们说道:“我要免除你们的职位,立刻解散议会。”

议员们也不甘示弱,如果州长一意孤行的话,他们就把整个议场迁到拉列史馆继续进行会议。这一次,议会内部也不分什么保守派和激进派了,大家都站到了同一战线上,麦桑和一向谨慎的华盛顿也表示赞同,他们还向议会提建议,殖民地人民绝不售卖和使用英国产品,要联手抵制英国货,议员们纷纷表示赞同,并且推举华盛顿为议会代表。从此以后,华盛顿提出的议案大都获得了通过,再也没有激烈的争执场面了,每一项决议案都顺利完成。

不久前华盛顿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俄亥俄州有关当局计划分配给他们二十万英亩的土地,可以作为训练新军的场地,但是让华盛顿感到郁闷的是,这个计划却迟迟没有实施。华盛顿因此亲自跑到俄亥俄州,为与法军作战的将校及军队争取利益与装备。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俄亥俄州的蛮荒地带,为的就是要确保军人的权利,争取自己同胞应享有的自由。但是就在回程的途中,华盛顿听到了一个消息,着实吓了他一大跳,有传言说英军正展开“波士顿大屠杀”。

事件的导火索是税捐处门前的两名卫兵与几个年轻民众之间的争执。不料英国正规军大力支援,普列斯敦上尉亲自率领士兵前来守卫税捐处。一些对税法不满的群众开始对士兵们指指点点,场面开始变得混乱,一个民众竟然上前抢夺守卫的枪支,守卫出于自卫开枪射击,这一枪立刻引起大面积的骚动,士兵们便纷纷举起了枪支向群众扫射,最终导致四人死亡,多人重伤。

其实“波士顿大屠杀”这种说法有些夸张,这都是源于版画家波尔·列米亚的一幅作品。这位画家对于正规军向民众开枪的事感到很气愤,于是就将这个场面画了下来,还在画中添加了几只被枪杀的野狗,又把正规军射击时的模样加以丑化,画中大量运用了代表鲜血和正规军服装的红色,夸大地描绘出阵容庞大的军队用枪支扫射波士顿市民的情境,这一小题大做的作品后来竟然很畅销。

也许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态度异常坚定,英国政府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激起了民愤,终于下令废除了一系列新税法,不过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就象征性地保留了茶叶税这一项。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都拍手称快,但是华盛顿还是不满意,他说:“茶叶的谋税法不也和其他税法同样令人憎恨吗?那么,废止与否有何差别!”

英国政府安抚人心的效果并没有持续多久,以后美洲民众的反抗运动又集中在了茶叶税的征收上,殖民地越来越不甘于英国的剥削了。

南北相聚

美洲人民继续抵制茶叶税,掀起了一场禁买茶叶的运动,茶叶生意占很大比重的东印度公司因此遭受了重大打击。满载货物的英国船只来到了美洲大陆无人问津,只好原封不动地载回伦敦,滞销的茶叶由于存放过久而变质,损失越来越大。英国政府终于妥协了,最终取消了茶叶税,但是已经为时已晚,美洲殖民地的反叛之火一旦燃起就不会轻易熄灭了。终于在1774年年末,爆发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一艘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企图违规驶进美洲港湾,船上满载着茶叶,不料遭遇到了一批伪装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顿民众的袭击,愤怒的民众将船上三百四十箱茶叶全部扔进了汪洋大海。英国政府获悉后颇为震怒,立刻下令封锁波士顿港,其武力镇压的意图不言而喻。这样一来,全美人民内心的怒火沸腾到了顶点。连一向稳重的华盛顿也是义愤填膺,表示以武力回击,出动殖民军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战事将起,人心惶惶,波士顿码头陷入瘫痪,各商户都关紧了大门,到处一片暴风雨前的沉寂。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美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于9月7日在费城召开。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州的七位大陆会议委员之一出席会议。这一天,全美十三州的代表首次齐聚一堂,进行了一次正式的会面,纷纷就美洲的未来发表意见。就在大陆会议召开的当天,传出了英军进攻波士顿的谣言,虽然事后证明了是谣言,但是更坚定了美洲人民同心协力的决心。

然而十三州的人只有在面对英军的时候才是一条心,其内部的团结还是很脆弱的。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各自成立的背景不同,社会风气和民情观念也很大的差别,各州的主要经济方式不同,如马萨诸塞州是以新兴的工商业发展为主,弗吉尼亚州则以农业的经营为主,北方人经常嘲笑南方地主为“乡下绅士”,而南方人则嘲笑北方人为“城里的土包子”。

这一次的大陆会议,南北方也难免出现分歧,南方人很看不惯北方人嚣张的气焰和轻佻的作风,纷纷埋怨他们粗鲁冲动,说:“就因为他们任意发起暴动,才引发了这次的屠杀事件,而且将茶箱投入海中,确实是他们不对。”

不过好在北方政治界有几位理智的政治家,如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亚当斯。他们明白要抵御英军的侵犯,是绝对不能少了南方人的支持的,所以北部经常采取退让的态度,在公众场合尽量地表现得谦和,不和南方的名流绅士争风头,尽力笼络南方的人心。渐渐地,北方人也发现了南方人中确实有值得尊敬的人物,有些南方代表以其优雅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让北方人心悦诚服,尤其是华盛顿那种稳重又具威严的大将之风让他们甘拜下风,就连帕特里克·亨利也频频称赞华盛顿的才华。但是华盛顿不善于雄辩,通常都把演说的任务交给帕特里克·亨利和里加洛·李这两位年轻的雄辩家。

华盛顿有些时候也会做一些发言,他虽然没有让人羡慕的辩才,但是其诚恳的态度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华盛顿尽力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向大家说道:“自治与税金是牢不可分的。英国政府始终不接受美洲殖民地代表的意见,实在令人气愤。对美洲殖民地的人民征收重税,就可以减轻英国人民的负担,这是很不公平的。”华盛顿还简明扼要地列举出英国压迫殖民地的例子,然后提出要用自己的财产来组织一个一千人的军队,誓死保卫波士顿城。他的慷慨让全场在一瞬间鸦雀无声,紧接着就有人连连叫好,有人交头接耳,叫好的都是激进派人士,小声议论的都是保守派人士。

过了一段时间,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最终能够掌控整个大陆会议了。

华盛顿又发言说:“我原本并不反对向政府当局请愿,但是当每一次请愿书都被驳回的情况下,为了贯彻我们的主张,我觉得只有舍弃公式化的程序,以武力相抗了。”

第一届大陆会议为期五十一天,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宣言的内容表明了殖民地人民维护自由与权利,寸步不让的决心。随后,会议向国王提出申诉。

会议一结束,华盛顿就返回了弗农山庄,好友麦桑向他打听会议的情况,华盛顿回答说:“会议让十三州的代表们对于共同目标和共同敌人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分歧仍然存在,还存在和英国妥协的侥幸心理。”

麦桑听后点点头,对华盛顿说道:“英国正规军已经屯驻在波士顿,也到了缜密策划的时候了。”

重整旗鼓

自从弗吉尼亚州议会被州长勒令解散之后,议员们便将议场迁到了里士满的圣约翰教会, 这座教堂的气氛庄重肃穆,是举行演讲的最佳场所。议会由帕特里克·亨利主持。亨利站在讲台上,又开始了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说:“为了保护殖民地的权益,要尽快训练新兵。我们不能再任人摆布,也不能消极地等待援助了,我们必须展开实际行动,奋战不懈。”

华盛顿抱着胳膊在一旁倾听。只见这位演说家头发凌乱,形象很是糟糕,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狂热,他激动地喊着:“以我个人而言,宁死也要争取自由,自由高于生命。”

刹那间,这声渴望自由的呐喊引起了全体美洲人民的共鸣,也引燃了人民内心被压迫的愤怒。原本静谧祥和的教堂里好像有股炙热的气焰在燃烧,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揭开了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散会之后,华盛顿并没有马上返回弗农山庄,他必须留下来指挥弗吉尼亚州新近编练的军队。而波士顿的局势在这段时间里急速恶化。英军司令下达了炸毁康科德弹药库的命令,在4月18日的晚上开始行动,不过好在殖民军已经把许多重要的武器迁往他处了。

教堂的钟声在静夜里荡开,男女老少都携带猎枪或简陋的武器出发了,趾高气扬的英军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誓死抵抗,篱栅缝、森林里、草丛间的枪弹不断地发射出来,英军登时大乱,缴械投降。英国正规军这次的损伤相当惨重,史密斯上校的腿部受了重伤,士兵死伤无数。传令骑兵将消息传送到各处。

英军还妄图查封弗吉尼亚州的火药库,并想把它迁往别处,帕特里克·亨利带领着部分弗吉尼亚人奋力作战,最终弗吉尼亚的弹药得以保全。初次造访弗农山庄的卡达先生觉得这件事简直不可思议,里加洛·李对他说:“怎么会不可思议呢?反抗虐政,是绝不应畏缩犹豫的。”华盛顿在一旁点头称是。

刚刚回到弗农山庄的华盛顿来不及休息,连忙整理账簿及清点各要项,因为他马上又要离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将于5月10日召开,华盛顿于清晨离开,踏上了前往费城的旅途。

大陆会议

美洲大陆正群情激昂,英军在殖民地的统治风雨飘摇,一场革命正在蠢蠢欲动。

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人员和第一次完全相同,大家纷纷表示人民的情绪很高涨,各州的代表互相打探情况,正当大家窃窃私语的时候,一个身影的出现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那就是身材魁梧的华盛顿。华盛顿一身戎装,在众人当中分外显眼,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穿着军装出席的。华盛顿只是觉得穿军装是一种礼貌,军装的庄重正符合这种会议的肃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但却让他看上去更加英勇不凡。

会议中各州代表都认同局势已经恶化,动用武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北方领导人约翰·亚当斯当中喊道:“再也没有和英国妥协的余地了,我们必须立刻采取防御措施。” 亚当斯的登高一呼立即得到了各州议员的响应,大家组成了联盟,内政方面各行其是,有关宣战、停战、条约、商业等关系到殖民地安全及福祉的事项,由联盟会议裁决。众人又立即推选了十二人组成评议会。

会议联盟决定马上备战,准备工作包括军队的募集、要塞的建设、武器、弹药及军需品的制造等。为了以防万一,联盟决定发行一二百万纸币以补充军费。接下来就是商议总司令的人选了。议会先指派马萨诸塞州的瓦洛将军暂时出任指挥,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

目前波士顿已经集合了大约一万六千的民军,但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是从北部各州临时募集而来的,因此始终没有挑选出适合的司令官。这时候,约翰·亚当斯站出来说:“一定要从弗吉尼亚州中挑选十三州联合军的总司令官,此人必须具有统率南部各州的能力。”根据这个范围确定的人选有贾鲁斯·里将军、凯兹将军及韩可库议长。

约翰·亚当斯见状无奈地摇摇头,又站起来发言:“总司令官除了具备军人的技能和经验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容人的雅量,更重要的是要有让整个殖民地人民信任的声望,这样才能够团结一切力量。眼下正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亚当斯又停了下来,韩可库议长以为他会推荐自己,心中正一阵阵得意,亚当斯却打碎了他的美梦,继续说:“今天要向你们推荐的这个人,就是弗吉尼亚州的代表乔治·华盛顿先生。”

华盛顿听到亚当斯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还是在南方的声望大些,在整个北美十三州组成的联盟会议中,华盛顿出任总司令还是受到了各界的质疑。议程接下来就进入了秘密会期,众人经过了一番讨论还是没有结果,就决定将会议延长到第二天。

华盛顿不知所措地等待着,第二天,大家再也找不出比华盛顿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华盛顿担任美洲殖民军总司令官的提议获得了全票通过。这是华盛顿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他谦虚地说:“我并不是最适当的人选,在诸位前辈面前,我担心自己的才能有限,难负重任。不过既然大家委任于我,我就义不容辞,我会为了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不懈奋斗。”

殖民地刚刚产生了总司令,英军的军舰就驶进了港湾,和英国正规军一决胜负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华盛顿立刻着手于军队的整编和训练。军情紧急,责任重大,华盛顿每天忙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时间去看望妻子儿女,只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们写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其中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玛莎:

我可以对天发誓,如此重大的责任绝不是我自己去争取的,因为这样就必须得和你分隔两地,而且我也怕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不过既然大家都信任我,我只好勉力承担起这份责任,如果这是命运的安排,我决心竭尽所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不怕战争带来的痛苦,唯一使我牵挂的就是你又要生活在孤独当中了。暂且忍耐一下吧,等着我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