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9423000000016

第16章 编织自己的关系网(2)

为达此目的,我们在建造人际关系结构过程中,就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全面出击,也不可以偏则全,爱之则如胶似漆,恶之则不屑一顾。

(3)人往高处走

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还必须从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组成。层次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内部纵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一般来说,合理的人际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

基础层次是指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妯娌关系及其他长幼关系。

中间层次指亲友关系,包括恋爱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最高层次指工作关系,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只有让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才有利于我们人际结构的合理化。

在这三个层次之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应当受到忽视。忽视了较低层次,较高层次便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牢固地树立;忽视了较高层次,较低层次便成了无枝、无叶、无果的根基,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因此,在完善人际结构过程中,沉醉于家庭小圈子而不思进取,或者想在事业上急于建树而置家庭于不顾,都是不可取的。

(4)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果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逐步处于落后的、陈旧的甚至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动态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前后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奋斗目标的变化。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吧,这需要你及时调节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有效地服务。

二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动。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三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在悲哀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可见,调节人际结构有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两种。不管是何种调节,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结构。

为此,我们在建造人际关系网时,就应当努力为自己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性人际关系网。

发展关系五大法则

要增进自己的“关系”,以下都是不得不注意的要点:

(1)立定目标,努力不懈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此外,制订可以变通的目标,试着每天打五到十个电话,不但要扩张自己的“人面”,还要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通十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七十个,一个月下来,更可达到二百多个。平均一下,你的人际网络每个月大概都可多十几个“有力人士”为你打通环节。

(2)不要放弃每一个目标

大忙人虽不好找,并不表示绝对无法接近。不必浪费时间在上班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这些人不是在开会就是在电话中,或是出外办事了。

要利用空当,“拉关系”的高手认为傍晚六七点是与这些忙人接触的“黄金时刻”。秘书、助理等大概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工作狂还舍不得走,希望自己的“埋头苦干”能给老板深刻的印象。此时是联络这些“贵人”最适当的时机。在这宁静的片刻,他们不是在做自己的事,就是也在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

总之,乐观一点,不要以为位高权重者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只要抓住窍门和时机,就能联络到每一个人。大凡有能力有地位的人几乎都有层层的关卡保护,若能突破这些障碍,剩下的就不难了。

很多单位都有门卫,设法找到他们,跟他们建立某种“关系”,他们就能告诉你通往老总办公室的秘密通道。惹火了他们,只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化敌为友,日后才能一帆风顺。

(3)情报无所不在

街上、饭店大厅、机场、公共汽车站、酒吧、舞会、亲友聚会,处处都有不少最新情报。跟人谈上一两个小时,一定可以学到一点东西。出差、旅行也是拓展“关系”的好机会。

(4)记录“关系”的进展

像写日记一样,数十年如一日,这可能不容易做到,然而如果有恒心、纪律、持续力行,一定成绩斐然。如果你很认真地在增进自己的“关系”,认识的人一定不少。要追踪成果、找出真正的“人尖儿”,不妨记录每一次联系的情形。在记忆犹新的时候就要赶紧写下来,等到日后再来补记,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可记录的要点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你的看法以及日后联络之道,用不着巨细无遗地,像在写一篇动人散文似的。

要有收获,一定要下不少工夫。但是,想到可以跟这么多杰出的人士见面,不也是值得的?一旦习以为常,也就不以拓展“关系”为苦了,反而觉得兴奋、刺激。

(5)不能急于求成

拓展“关系”,若是盲目地向前冲,只会使人离你愈来愈远。你的积极进取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择手段”、“没头没脑”的。在最糟的情形下,可能使我们想亲近的人纷纷躲避。

要建立真正的关系,并不像“攻城掠地”或是打个“全垒打”一般,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该是长久而稳固的。正如一位企业界人士所说:“我从不相信在三分钟内就跟我称兄道弟的朋友。如果要雇用一个人来做重要的事,我一定要找信得过的人。”

急于拉拢关系的人会因为一点收获而自满,要他们付出,得先谈条件,而且不愿与人分享情报。一心只有竞争的人很难了解“互助”的真义,他们不知道自己好像是在参加一场没有希望的比赛。

好的关系通常要一段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建立,要成为这方面的高手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及宽阔的胸怀。

多个朋友,多条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现代生存空间中,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学历,可以没有兄弟姐妹,但不可以没有朋友。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的一生,免不了受到生病、挫折、失恋、失业的困扰,免不了受到灾难、机遇、理想、困难的挑战。能帮你渡过难关的,多半是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朋友多,路子广”,很多人把广交朋友视为成功的中流砥柱。不忘旧朋友,结交新朋友,是智者的成功之道。朋友之情胜过亲情,有事求朋友,也是天经地义。

宋孝杰是一个被伪满政府遗弃的算盘先生。1945年日本投降后,也同时宣告伪满政府的彻底垮台。宋孝杰作为伪满政府财政部一等理财(会计)的饭碗也被砸烂。

1946年宋孝杰离开长春,来到五站(四平)谋生计,所谓“秀才家族”的脸面已无保证,只得到人生地陌处混饭吃。在四平期间,宋孝杰结识了当地首富赵某。

当时赵正为孔祥熙收购黄豆,因数额巨大,而且账目混乱、零散,赵手下的三位算盘先生,三天未算清账目。宋孝杰靠一手“袖内吞金”的绝技,在一刻钟之内算清,得到众人的赞赏。

为交朋友,宋孝杰将自己的绝技传于赵之女婿陆焕章。不久,陆焕章调到孔祥熙身边供事。由于战局紧张,宋孝杰辗转到长沙。因车马劳累,宋一病不起,所有积蓄均已告罄,店老板命人将宋抬到路边等死。

恰巧,赵某的侄子(陈明仁的护卫官)路过,认出宋,忙打电话通知陆焕章。陆在南京,亲自派人将宋接到府上养病。宋痊愈后,陆举荐宋到孔祥熙手下做事,不久去了美国。

陆焕章撤退台湾时,遭人暗算,只身一人逃到美国,求到宋孝杰门下。宋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帮助陆重建胶鞋厂。十几年过去后,陆焕章重振昔日雄风,而宋孝杰的华商银行也生意兴隆。两人遂成生死之交。

亲情更实惠

每个人都有三亲六戚,与这些亲戚来往是交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援救之手。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诱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了帮助,有时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予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予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假如亲戚之间为了赢利而合作办事业,那么在合作之前就要有一个什么说法,最好立个文字的合同之类,把各方的责任和利益都写清楚,这样合作才会顺利和成功。亲戚之间的合作共事因事先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发生矛盾,最后反目成仇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亲戚之间在合作共事时,不要以为大家是亲戚,就感情用事,什么也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不好。到了发生经济纠纷时,大家就会因事先没有约定而闹得不愉快。在有了合同的情况下,就一定要讲信用,不能只顾自己,更不能贪便宜。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

(2)要平等相待,相互关照,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存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的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穷在街市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气粗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的话,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比如,有一位在城里当公司经理的人,神通广大。一天,他的一个远方的亲戚来家做客,因为在家里受了村干部的气,要求他帮忙打官司。可是,这位经理借口不了解法律而推托,使亲戚感到十分恼火,拂袖而去。

这是地位高的人小看地位低的亲戚而造成的不愉快的事例。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的事情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亲戚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这也是使人伤心的。

有一家的女儿想当兵,就到武装部去找当部长的远房伯伯。可是女孩当兵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的条件也不具备,这使当伯伯的很为难。于是他向她说明情况,说有政策规定,不能开这个后门,劝她回去好好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给予帮助。

姑娘十分生气,说伯伯不愿帮忙,回去后一家人都骂部长,她的父亲还写了一封信指责,说他官当大了,六亲不认。这件事使部长十分生气。

如上所述,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地计较。

(3)方法方式上要讲分寸,不要一厢情愿,为所欲为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有一位青年到城里做生意,要求在他的一个亲戚家里住几天。可是他一住三个月,每天把很多货物弄到家里,把这里当成了仓库,一家人还要为他当保管员。他赚了钱也不说拿一点出来买些菜什么的,这样搞得人家一家不安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他下了逐客令。类似这位在亲戚家的行为表现就有些过分,是最容易得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