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9423000000015

第15章 编织自己的关系网(1)

求人联络图

生活需要一张关系网,古今中外皆如此,而交际的目的之一就是织成这张网并在求人时利用这张网。但是,既然人人都知道这一点,都会去织自己的网,那么决定成败胜负的就是如何织好这张网了。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网织得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撒进海里网不到鱼。

有的人却不是如此。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又有认识不完的人。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第一步就是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

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则只需要一般保持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步,还需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知道他们不同的作用。因为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事情往往涉及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资源,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而有的则只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网之中。

有了以上的准备,你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张网,打好自己的牌。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打什么牌。

当然,有了这张网之后,你还得不断检查、修补它。因为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你的网也会常常出现漏洞。你得不断调整自己手中的牌,重新进行排队和分类,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

这时,你就可以画一张“求人联络图”了。记得在样板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就是凭一张“联络图”打入匪巢的,而土匪头子朝思暮想的也就是那张“联络图”,因为有了它,座山雕就可以做山大王了。

求人也要有自己的“联络图”,这里所谓“联络图”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编织的人际关系网一一分门别类,整理入档,以便查阅联络。一般人在社交场上,时间长了,有资历了,多半都有自己的“联络图”。有人把它记在电脑里;有人记在本子上;也有人把它存在名片夹中。

一个人求人办事的实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有能耐的人,他的这张图质量高、价值高,在需要求人时能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当然,一张好的“联络图”只能是属于个人的,别人得到了并不一定有效,因为这是一个人长期经营的结果。但是,一个聪明人会从一开始就设计自己的“联络图”,知道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找什么部门,绝不至于急来抱佛脚,乱打电话乱找人。

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是要识门,也就是说,对于与自己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关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周。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的程序,先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跑来跑去,重复找人。

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和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他应该不断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

天时地利人和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若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练成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飞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舌灿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的荣誉博士。

仔细观察,并多学习,你将一生受用不尽。要取得一技之长,单靠教科书总是有限,一定要不断地模仿、学习。对这些高手来说,拉拢关系是一门技巧与艺术并重的哲学。

“拉关系”的方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有些人光把注意力集中于各种各样的社交聚会上,结果发现收效甚微。

这是一则真实故事:大约二百多名广告界人士,齐聚在纽约一间灯光暗淡、通风不良的饭店会议厅里“拓展关系”。这是当地广告界一季一次的聚会,包括各公司主管、文案高手、企划制作人员等,人人在这里称兄道弟、交换情报,希望日后能有更良好的“关系”,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群衣着华丽、啜饮美酒的专业人士在大厅到处找猎物——看有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说上15秒。一些人像是卡通人物,到处穿梭,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一名年轻的文案人员,手中拿着一大叠名片,希望在45分钟内让在场人“人手一卡”。想想看,平均每个人要跟150个以上的人握手、寒暄问候,可真是辛苦。

美国每天都有这样的聚会,不论是专业组织、企业界、非营利事业、教会,或是校友会等,时不时就会设法齐聚一堂。在喧闹的人声、淡得出奇的酒、令人毫无胃口的糕点中,人们所能得到的大概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友谊。

这些有名无实的社交聚会,对于“拉关系”的帮助实在有限。这种场面放在美国还可以,放到中国来,简直就有些荒唐,能有多少成果?恐怕是徒劳无功。运气好的话,有一两个可穿针引线的人在场,可有几个人知道“贵人”在哪里?一般他们最想看到的“有力人士”,如高级主管、高级人事主管、猎头公司老板以及经贸协会主席都不在那儿。因此,何必白白浪费时间?

想要靠正式的、经过事先安排的渠道去拉关系,成效不一定乐观。东拜托、西请求地忙一整个晚上,到头来只有落个“喉咙发炎”的下场。

因此,参加这些聚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结果可能只比去酒吧喝一晚上的闷酒略好一点。要是你不信,还是想参加,那么劝你冷眼旁观,不要急于在众人中穿梭,这样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宝藏往往就在最平凡之处——你不是打过数以千计的电话,跟朋友、同事联络过吗?不是在高尔夫球、网球上花了不少时间?不是三天两头就是烟雾缭绕的聚会和老友以及好像有两把刷子的人闲聊?这种种行为都是人际关系的“长期投资”。

对急于靠“关系”吃饭的人来说,一年365天、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有为自己拉关系的机会。

“拉关系”也有“业余”和“职业”水准两种等级:“业余”的总以为对方如果帮不上什么忙,再谈也是白谈;有“职业”水准的人认为每一次与人接触都是难得的机会,就算没有直接的好处,也有间接的收获——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个厉害人物?你如何确定对方知道多少事情?你想要认识的“贵人”不会在胸前挂个名牌,告诉你他是谁。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这一点,看走了眼就后悔莫及了。

异性的结合

男女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天地之间,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两性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可以使人际关系的能量扩大到你意想不到的程度。心理学家发现,男女在一起劳动,效率能提高许多倍!

男人和女人不但在生理上,在其内在的性情品质上,也有着许多互补的内容:

女淳朴,男厚道;女含蓄,男直率;女婉约,男豪爽;女质朴,男信实;女纯真,男忠诚;女温柔,男宽容;女体贴,男达观;女内秀,男聪明;女精细,男明智;女乖巧,男机智;女能干,男精悍;女勤快,男奋勉;女端庄,男稳健;女娴静,男儒雅;女谦和,男平易;女豁朗,男旷达;女通理,男民主……

在行为上,两性也各有特色。男子步态矫健,女子款步轻盈;男子举止洒脱,女子动作优雅;男子言谈似夏雨,女子说话如春风;男经历大事能决断,女生活小事能自主;男临危不惧,女处事不惊……

可见,在你的人际圈子里,男女的组合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满生气和活力,使你的整个“圈子”焕发出具有生命力的吸引力和无限的能量。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女人太软弱,女人爱唠叨……简直有数不清的缺点,身边女性朋友多了,闲事就多,自己也会变得婆婆妈妈的。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就连持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求人方面,女性的成功率往往比男性大得多。这正是因为女性发挥了她们独特的品质,那就是温柔和怜悯。

其实温柔与软弱不可同日而语。相反,温柔更具有折人的力量。

有一则太阳和风的寓言。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力量,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有一个戴帽子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帽子。”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愈吹愈有力,简直像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帽子拉得愈紧。终于,风平息下来,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它温煦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摘掉帽子。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发现这样有趣的事:有些事情让男人去干,结果越干越糟,而求一位温柔的女性来处理,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事情解决得很圆满。

关系网越织越牢

人际关系网一经固定,或者成为相对的固定结构,就会成为适应这个个体客观需要的人际结构。那么,在你建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的时候,该遵循哪些法则呢?

(1)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为了攻占某个特定目标,人际体系必须形成一个整体,握成一个拳头。这就是说,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应当通过巧妙的联系把各类人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出最佳的功能。这个整体原则,就是我们确定合理人际结构的最基本原则。

整体原则要求我们正确地选择人际结构的基础。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现代学者梁漱溟先生也指出:在我国,人与人相处时,要各以对方为重,即所谓“礼让为国”。

可见,“以心换心”乃是各种类型交际的基础。换句话说,交际的天才在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心情,主动分享别人的幸福和不幸,关心别人的命运,帮助别人,重视别人像重视自己一样。

这是人类认识中最敏感的范畴之一,它所认识的不是思想,而是别人的感情和心情。“把别人的感情当成自己的”(席勒)——这一发现是对待别人的正确的、唯一可信的立场,更是建造人际结构的最可靠的基础。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人际感情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会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2)行星围着太阳转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他们发现,原子中绕核运转的电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稳定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只有一定能量,其数值各不相等。把这些状态的能量按大小排列,就像梯级一样,科学家们称之为“能级”。

这一新颖的“能级”概念,给现代人际关系研究者以深刻的启示:稳定的结构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一个电子根据本身能量的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般说来,按照能级原则,应当使我们的人际结构自然地形成核心、外围、边缘这样三个部分,就是说,既要将那些对于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人物放在中心的、主导的地位,又要让一切有关的人物在整个人际结构中占有恰当的、相应的位置。

这样,整个人际体系就会像自然界的太阳系一样,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围着太阳旋转,一层比一层比重更轻,一层比一层范围更广,形成一个比例协调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