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9423000000021

第21章 编织自己的关系网(7)

山外有山

许多人最初接触的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如果正赶上荧屏上热播这部电视剧,特别是那首用粤语演唱的“自有山比此山更高”,再配上那一招一式的动作画面,那种感觉简直荡气回肠。

这让我想起一位老人说过的一句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按照这个逻辑,在我们的周围,时刻都可能隐藏着“高人”,只是我们浑然没有察觉。武侠小说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是武侠以外的经典版本也经常提及。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其中有几则就间接或直接地表达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点。这个观点也非常重要,我们生活的蓝色地球这么大,谁能说自己的行当比别人更有魅力呢?

其实,我们每天所接触的事物都是这样,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可以让我们时刻叹服,只是你过于繁忙,没有意识到。如今,人才正逐渐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对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普通到了同吃饭和睡觉一样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该苦练内功,而且,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周围什么人哪天高兴可能就随便问你一个问题,然后你就知道尴尬是个什么滋味了。人跟宇宙比起来,确实微不足道。

所以说,谦虚永远都是做人的美德,这种美德本身就是一层保护色。越是在某个领域有巨大成就的人越谦虚,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在钻研过程中感受到了宇宙的浩渺,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另一方面有助于舆论的营造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钱钟书先生多次拒绝《东方之子》的采访,对外国记者也说自己只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远远没有蛋重要。杨绛也是如此。觉得自己是平地的人,对于那些感觉自己是“山”的人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测,那种感觉如同仰视珠穆朗玛峰。

似乎可以这样推论,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谦虚向上的人,他们成绩的取得往往可以带来双倍的价值,从而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其实,人生智慧原本就不是什么“老狐狸格言”,而是一种超然的境界。猫步和虎步简直如出一辙,但是能一样吗?因此,在某些复杂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应该谦虚,在和风细雨的生存环境中,也应该谦虚。空闲的时候别生气,也别挖空心思地算计谁,看看蓝天白云,想想天外的世界和山外的世界,至少还能悦己怡情。

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由于身在其中,往往不能将问题看清,这就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战国初期,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儿子齐威王刚刚继承父位时,和楚庄王最初执政时有点相似,他不大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可是齐威王一连九年,不飞不鸣。在这九年当中,韩国、赵国、魏国时常来侵犯齐国,可齐威王也不着急,打了败仗,他也满不在乎,还不准大臣们对他进谏劝说。

一天,有位琴师求见齐威王。他自我介绍说他是齐国人,叫邹忌,听说齐威王爱听音乐,将来拜见。齐威王听说琴师求见,就同意让他进宫。邹忌拜见国君后,把琴放好,调准了琴弦,像是要弹琴的样子,可是把这两个手搁在琴弦上就不动了。

齐威王问道:“你调了弦,怎么不弹呐?”

邹忌说:“我不光会弹琴,还懂得弹琴的一套大道理。”

齐威王不大清楚弹琴中的道理,就让他给讲讲。

于是,邹忌把弹琴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玄而又玄。齐威王听得似懂非懂,终于不耐烦了,对邹忌说:“你已经说了半天,为什么还不给我弹琴呐?”

邹忌反问道:“君主你瞧我老拿着琴不弹,有点不乐意了吧?怪不得齐国人瞧着你老拿着齐国这张大琴,九年都不动一个指头,也有点不乐意呢!”

齐威王立即起身说:“原来先生是拿琴来劝我的,我明白了。”

他命令人把琴拿下去,就和邹忌谈起国家大事来。邹忌劝他搜罗人才,重用有能耐的人,增加生产,节省财物,训练兵马,建立霸主的功业。齐威王听得非常高兴,就拜邹忌为宰相,帮助他整顿朝廷的事务和全国各地的官员。

邹忌做了宰相后,帮助齐威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全国百姓都称齐威王是个英明的君主。齐威王因此非常得意,邹忌见此有些担心,怕齐威王骄傲起来,就想找个机会提醒提醒他。

那一天,邹忌早上起来,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瞧瞧,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得意。他问自己的妻子说:“我跟北城的徐公比起来,哪个漂亮?”他说的那位徐公,是齐国着名的美男子。妻子听他这样问,就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你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哪!”

邹忌不大相信妻子的话,就问刚走进房间的丫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到底哪个漂亮?”丫头说:“还是你漂亮,徐公比不上你!”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客人来到邹忌家,两个人坐着谈了一会儿。这位客人是来向邹忌借钱的,邹忌对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和邹忌妻子、丫头的回答也是一样的,说邹忌比徐公漂亮。

凑巧的是,第二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拜访他。邹忌一见徐公,不觉一愣,天下竟有这么漂亮的美男子!他觉得自己长得比不上徐公。他偷偷地照了照镜子,再对比一下徐公,越照越对比,越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漂亮。这天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而且想到:恰恰可以用这个道理去劝说齐威王。

第二天清晨,邹忌来到宫中,把这两天关于自己和徐公的事情讲给齐威王听,自己是怎样问的,妻子、丫头、客人是如何回答的,都详细说了一遍。

齐威王听了,笑笑问:“你说你比不上徐公漂亮,可你的妻子、丫头、客人,为什么都说你比徐公美呢?”邹忌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向我;我的丫头说我美,是因为她地位低,怕我;我的朋友说徐公不如我,是因为他有求于我,故意恭维我。”

齐威王说:“你讲得对,听了别人的话,是得好好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就容易受蒙蔽。”

邹忌紧接着说:“是呀!我想齐国有方圆1000多里的土地,120座城池。王宫里的美女,侍候君王你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君王你;全国各地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君王你的照顾而有求于你的。从这些情况看来,你是很容易受到蒙蔽的,所以你一定要提高警惕。”

邹忌的这一番话,使齐威王觉得很有道理。他立刻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能以书面方式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中等奖赏;就是在背后议论我的过错的,也能得下等奖赏。”

结果提建议的人门庭若市,齐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或学识浅薄,心灵就会空虚。现代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有酒吧、茶座、舞厅、游乐园等,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去娱乐场所放松放松,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这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精神上娱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心灵上也需要时时吸收食粮,也就是说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也要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浏览浏览,你会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会发现知识的海洋中竟然也乐趣无穷!

求知,最令人难忘的是孔老夫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是讲:哪怕是伟大的人物,也有他的缺点和不足;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长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学习,同时也拜人为师。

20世纪60年代,刚从大学毕业被分到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从事语言声学工作的陈明远,就郭沫若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上的白话诗,写信给郭老,措辞极其尖锐地批评说:“读完那些连篇累牍的分行散文,人们能记住的只有三个字,就是你这位诗人的大名。编辑同志大概对你的大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载,但广大读者却对你的诗名寄托希望,所以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导致嘲笑挖苦……”

郭老给陈明远复信说:“我实在喜欢你,爱你……我告诉你,你的信一点不使我‘烦扰’,而且是非常高兴。”并对他敢于说真话甚为赞赏。

郭老约见陈明远,笑着问他:“如果你当诗歌编辑,我的诗稿落到你的手里,你如何处理?”

陈明远仔细想了一下说:“对你的来稿,我准备分三类处理。一类对像《骆驼》、《罪恶的金字塔》那样的好诗,和少数合格的诗,予以发表;二类对有可取之处但须斟酌的,提出意见退你修改,改好再定;三类对诗味索然的当做散文、杂文看待,否则,干脆扔掉。这样才能对得起广大诗歌爱好者,真正爱护你的诗句。”郭沫若这位大学问家听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遇到你这样的编辑就好办多了真是求之不得啊!”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谁也不是“万事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这就需要我们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告诫,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克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