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胡华文集(第六卷)
19428700000025

第25章 散篇(15)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序【17】

这是一部关于1933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斗争的历史资料。它以曾经参加过抗日同盟军斗争而今尚在人世的老同志撰写的回忆录为主,还有一部较为详细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事记》。这部史料的特点是:以中国共产党与冯玉祥将军等抗日爱国将领的合作抗日活动为主线,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了这一斗争的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叙述了中共党员的活动和所起的作用。从而,帮助读者和研究者了解这一为时不长却又纷繁迷离的历史事件的真相。

这也是一部纪念抗日同盟军斗争的文集。虽然这些资料现在看来还不够系统,内容也不够丰富和全面,但它的问世,对于当时在抗击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亲日派的殊死斗争中牺牲的先驱是很好的纪念;对今天的青年和将来的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革命史教育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史学界研究这一历史事件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过去,有些书稿在谈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不免有些以讹传讹之处。我们党与冯玉祥将军合作抗日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也很少有人知道实情。1933年,日军越过长城向华北进犯,在民族危急的关头,蒋介石、汪精卫之流采取了丧权辱国的不抵抗主义。而当时我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在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下,却提出了一系列“左”倾方针政策,严重危害了我党联合各派抗日力量的工作。但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也提出了一些合乎客观实际,有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方针措施。比如,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意同我们合作抗日的部分订立抗日协定的政策;又如在周恩来、陈赓同志的影响下,我党在抗日同盟军酝酿初期与冯玉祥等爱国将领合作的方针,也是与“一·一七宣言”相一致的。所以才出现了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冯玉祥于一九三三年在察哈尔还曾经和共产党一度合作,建立了抗日同盟军。”[《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32、133页]

为了纪念抗日同盟军斗争,缅怀已经离开我们的革命先辈,我曾经撰写过一篇怀念萧明同志的文章。对于这些革命先辈,我想都应该有一个生平革命事迹的传记。除了谢子长、许权中已经有同志写了传记,编入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外,我想还应该有几篇介绍武止戈、张存实、阎红彦、陈镜湖、张韬、战韬等中华民族优秀儿子的生平传记;也应该有那些曾经为收复察东四县以及在小汤山地区激战时阵亡的烈士的传略。据知,现在仅有部分烈士的姓名留了下来。希望有可能为他们作传的同志,尽最大的努力!

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是一部被“抢救”下来的珍贵的历史资料。曾经流行较广的关于抗日同盟军的回忆文章,这本书限于篇幅,未再收用。现在收入的主要是一些亲历者近几年执笔或口述提供的资料。在各位撰稿人中,多数同志已是皓首之年。其中,有的同志,在访问者刚刚记录下来他在抗日同盟军经历的口述后,便不幸与世长辞了;也有的同志是在审阅了他关于参加抗日同盟军斗争经过的口述记录后不久,便病重入院,如今已失去了口述或审看的能力。可见,及时“抢救”近代历史的活资料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刘涓迅同志从1979年开始,走访了许多抗日同盟军老前辈;以后又在当地党组织和一些革命老同志的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回忆录,并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报刊资料,征求了许多参加过抗日同盟军斗争的老同志的意见,撰写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事记》。我认为,由当年亲身参加过实际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亲自动口、动手搞回忆录是极其重要和可贵的。同时,动员、发现和培养一批有热心、有能力从事“抢救”近代历史活资料工作的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曾在张家口市总工会负责宣传部工作。日本投降了,伪蒙疆自治政府垮台了,人民胜利了!这座在12年前抗日同盟军崛起的山城,正洋溢着欢庆新生的喜悦。京绥铁路老工人抚今追昔,向我们讲述了工人阶级在抗日同盟军斗争中所起的伟大作用,也讲到了工人领袖、中共党员常金凤、孟昭瑞、王家骏等在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反动派残杀的情景……现在,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张家口已经成为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在党的领导下,山城人民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民主幸福而献身在这块土地上的先烈们,将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我们还向曾经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想,后人也是不会忘记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