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19428900000001

第1章 原版自序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成一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我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专家一般多注意到了夏商西周时期所发生的巨大变动,例如史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著名的《殷周制度论》一文就开宗明义地说道“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观堂集林》卷十)。在我国古史分期的研究中,不少专家从各个角度对于这个变动进行了探讨。我在学习我国古史的过程中,一方面服膺专家们的精辟论断,另一方面又深感除了巨大的变动以外,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运转中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承继和发展的内容,并且从某种角度上看,甚至可以说承继多于变动。这个历史时期,变革当然是存在的,但并非我国古史上最剧烈的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社会上的矛盾斗争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后世那样惊天动地的引起改朝换代的阶级斗争出现。睿智的孔老夫子曾经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夏商西周时期的变革只是“损益”,而不是社会制度、社会性质的剧变。我以为将夏商西周这个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大的历史阶段进行阐述,比之于将其支离开来讨论,要更合适些。前辈专家筚路蓝缕,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进行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足以启迪我们的思考,然而对于夏商西周进行鸟瞰式的整体性的阐述,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总体上的印象,这个工作还做得不多。这本小书的着眼点就在于对专家较少注意的这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虽然试图对于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进行总体性质的研究,但是有许多方面却都在遵循前辈专家所开辟的道路前进,总体性质的研究与深入的探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本书在许多地方又花费了不少篇幅来进行一些具体的研究,力求使所构筑的大厦多一点牢固的基础,使我们所阐述的内容多一点厚重的历史感,使本书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的巨大运转更能接近一些历史的真实。

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降的社会发展相比,从所跨越时间和演进速度这两个方面看,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相当漫长,演进的速度则较为平缓。然而,和我国的原始时代相比,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却又是较短的,演进的速度却又很快。在我国自远古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夏商西周正是联结两个巨大时代的不大不小的一环。如果说秦汉以降我国杰出而辉煌的古代文化是铜铸铁造的历史丰碑,那么,激烈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铸造这一丰碑的铜液和铁水翻滚沸腾的时刻,而夏商西周便正是为这一历史的浩大工程作出完善的准备,从而使历史的熔炉不断升温的时期。研讨历史的人们既喜爱观看那令人仰止的丰碑,领会那动荡沸腾所带来的美妙,又对于较为舒缓的历史演进产生兴趣。本书的内容没有涉及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历史丰碑,也不着眼于那沸腾的历史场景,而是试图以新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夏商西周时期舒缓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运转。如果可以进行比喻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发展犹如平缓流淌的大河。在静静流动的河边拣起几粒美丽的小石子,捧起一抔细沙,固然得不到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的激动,但是其中的美妙与欢悦,哪里是破浪冲击时所能领略到的呢?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关于我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依照我的看法,夏商两代的社会性质应当是氏族封建社会,而西周则是宗法封建社会,到了东周时期,宗法封建制逐渐解体,而慢慢步入了地主封建社会。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的研究,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又需要对于大量史料的再探讨。我国古史分期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工程,前面的路还很长,我的一些阐述,只是为专家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而已,如果这些阐述能够成为这条道路上的一粒铺路的小石子,那就是我十分欣慰的了。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面貌是本书另外一个着重注意的地方。讲我国古史上的社会变迁,似乎应当尽量说明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活情况及其发展变化。在对于社会历史的阐述中,政治、经济是重要的部分,但不应当占据垄断的地位;政治家、思想家的理论是社会思想的精华,但并不代表社会思想的一般面貌。本书试图对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面貌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阐述,只是由于学力所限,因此这些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花大工夫进行再研究。

除了学力所限的问题以外,夏商西周时期这方面资料的缺乏,也造成了许多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进行对比性质的研究。历史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延续性。夏代社会的许多情况是我国原始时代后期情况的延续,而春秋时期的一些情况又是西周时期的延续。显而易见,从“损益”的角度对于原始时代后期和春秋时期的社会情况进行阐述,就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尽管这个阐述不能代替对于夏代和西周时代的研究,但作为参考和借鉴则还是需要的。

对于研究者来说,如果想重塑和再现历史的面貌,那么任何人都将回天乏术。谁都无法用文字,乃至我们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任何一种表现方式来重现一个时代。在浩如烟海般的资料面前,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专家尚且有此类的慨叹,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资料不太多而且又很繁难的情况下再现夏商西周社会历史风貌,谈何容易。可是,这样的困难却不应当成为我们故步自封的理由。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感需要再研究的问题的数量之多和任务的艰巨,书中虽然凝聚了自己多年学习和研讨的一些心得体会,但是错误和不妥之处,一定还有不少,敬请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教。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不少师友给予许多教诲,还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鲁瑜同志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悉心审阅书稿并更正原稿中的纰缪疏漏多处,胡云富同志为本书封面题签,在此一并致以衷心谢忱。

晁福林

1995年8月28日

序于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五楼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