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学
19440800000052

第52章 附录 中医药治疗骨病论文(5)

3.中药雾化熏蒸法:中药雾化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在煎煮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熏蒸全身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在治疗股股骨头坏死过程中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通行气血,特别对宣通督脉有明显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减轻髋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促进股骨头的修复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

(1)操作方法:

①将中药装入布袋内,用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再将药袋平整放入雾化床内药架上。

②治疗时先将蒸汽机打开,给雾化床予热加温,待雾化床表面温度在38~40℃时,雾化床上机罩内有药雾汽产生,治疗前准备工作完毕。

③病人进入雾化床罩内,可仰卧或侧卧,在仰卧时患肢可进行适当的屈髋曲膝,内、外旋等功能锻炼。

④雾化床温度应在40~42℃之间,每次治疗时间应在20~30分钟为宜。

⑤雾化完毕,病人淋浴将身体冲洗后,由护士接回到病室保暖静卧20分钟后可进行髋关节功能模造。

(2)禁忌证:

①小儿股骨头坏死患者禁用此方法。

②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者。

③患传染性皮肤病者或皮肤外伤未愈者。

④髋关节骨折未痊愈者。

⑤身体虚弱者。

⑥对中药过敏者。

(3)中药雾化熏蒸法常用方药:独活25g,透骨草50g,桂枝30g,伸筋草30g,桑枝15g,地龙20g,秦艽20克,羌活15g,猪苓20g,防风10g,企边桂20g,天麻15g,当归15g,红花20g。

4.中药泡足法:中医认为足为人之根,为人体经脉生发之地。中药泡足疗法通过刺激足部穴位,可使中药药性直达脏腑,达到疏通经气,补肾活血养血的功效,促进骨结构的修复。

中药泡足常用方药如下:

(1)泡足1号:

【组成】生地25g,大艽20g,桑寄生25g,牛膝20g,千年健15g,当归20g,透骨草30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滋阴补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

【主治】先天禀赋不足,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久病体虚。肝肾亏虚所致髋部隐隐作痛,向下放射,屈伸困难,肌肉萎缩,腰膝酸痛。

(2)泡足2号:

【组成】伸筋草50g,黄芪50g,土茯苓20g,桑枝25g,泽兰30g,葱须50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益气活血,化腐生新。

【主治】服用激素类药物,伤及人体正气。药毒瘀结于内所致的髋部钝痛或刺痛,肢体屈伸不利,功能障碍。

(3)泡足3号:

【组成】白术25g,党参25g,金樱子25g,苍耳子25g,狗脊30g,申姜30g,附子15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温肾助阳。

【主治】素体阳虚或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或久病阳气虚损,气血经脉失于濡养和温煦所致髋部酸痛或钝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遇冷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

(4)泡足4号:

【组成】丹参25g,黄芪25g,赤芍30g,当归20g,桃仁20g,红花15g,地龙20g,牛膝20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主治】髋关节有急性或慢性损伤史,瘀血阻滞所致髋部胀痛、刺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痛有定处。

(5)泡足5号:

【组成】莪术30g,艾叶20g,防风30g,刘寄奴50g,木通10g,胡椒子20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祛湿、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寒湿之邪,经脉痹阻所致髋部冷痛,麻木,喜热恶寒,得热痛减,遇寒加重。

(6)泡足6号:

【组成】黄柏30g,薏苡仁25g,木瓜20g,龙胆草20g,钩藤30g,伸筋草25g,白豆蔻20g。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素体肥胖或长期饮酒,阳气偏盛,湿热内蕴,所致髋部疼痛,下肢沉重,遇热不适,关节活动受限。

(三)髋关节动态模造法

1.成人髋关节动态模造法:

(1)对出现断裂带尚未修复的患者,要求每日按规定用药后,须持双拐轴线行走练功,活动中应避免出现剪切力和扭转力,待断裂带修复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动态模造。

(2)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要求采用“持拐屈髋模造法”、“座位摆动模造法”、“收臀绷腿法”进行动态模造。

①持拐屈髋模造法:要求病人持双拐支撑身体,首先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保持身体平衡,右腿抬起屈髋曲膝,反复做屈髋屈伸动作,屈髋屈伸运动模造频率每分钟15~20次。双侧髋关节交换模造20~30min,每日上、下午各30min为宜。

②坐位摆动模造法 要求患者半坐在凳上(坐骨结节与凳面接触),双手扶在膝关节上,双腿做外展、内收运动,内外摆动模造。1日2次,每次20~30min,内外摆动模造频率每分钟20~25次为宜。

③收臀绷腿法:令患者仰卧,收腹吸气,做收臀收肛,股四头肌、胫后肌群绷腿动作。收臀绷腿频率每分钟10~15次为宜,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20~30min。

(3)对病情稳定,功能康复阶段的患者,要求采用“床上四法”、“床下四法”进行关节动态模造,每日2~3次,每次40~60min。

①床上四法:

☉床上第一功法(盘腿压膝功):要求患者盘腿姿势坐在床上,双手放到同侧膝关节的外侧,向内上合拢膝关节,再将双手放在同侧膝关节内侧(股骨内髁)上,向外、向下按压膝关节反复运动100次左右。

☉床上第二功法(开胯屈膝、后伸前倾功):要求患者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直跪在床上,逐渐屈髋、身体前倾,使大腿后侧与小腿后侧接触,反复作髋关节屈伸前倾运动100~200次。

☉床上第三功法(屈髋曲膝、仰卧登天功):要求患者双腿伸直仰卧在床上,屈髋曲膝小于90°后,足用力向上蹬,左右腿交替做上登运动100~150次。

☉床上第四功法(屈髋曲膝前倾功):要求患者双膝并拢(双侧膝关节内侧面相互接触)直立跪在床上,髋关节屈伸运动100~150次。

②床下四法:

☉床下第一功法(前后分腿、左右弓腿功):要求患者站立,双腿前后分开,做下蹲起立运动,左右腿前后交换运动各100~150次,下蹲时上身保持直立状态,髋关节屈曲身体用力下沉。

☉床下第二功法(骑马开胯功):要求患者站立,双腿外展与肩同宽,利用自身重力下蹲,下蹲时注意上身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前倾。反复下蹲起立50~100次。

☉床下第三功法(开腿足旋功):要求患者站立,双腿外展不能超过自肩宽度,足跟为轴,左右旋转各50~100次,双腿交换练功。

☉床下第四功法(下蹲抱膝功):要求患者下蹲,双手抱膝上身前倾,足跟着地,下蹲起立运动20次左右。

2.小儿髋关节功能康复方法:要求小儿股骨头坏死患者无论在站位、坐位还是卧位都要保持双腿外展位,以保证头臼塑形良好。切忌模仿成人髋关节动态模造方法练功!具体方法如下:

(1)持拐外展行走法:患儿要双腿外展,角度与肩同宽或双膝关节内髁间距约20cm为宜,做屈髋曲膝行走,每日上、下午各锻炼30~50min。

(2)足趾屈伸法:患儿仰卧位,双腿外展45°,身体放松,做足趾屈伸运动,运动频率每分钟20~30次,每日上、下午各20~30min。

(3)足趾背屈法:患儿仰卧位,双腿外展,双膝内髁间距20厘米,屈膝120°,身体放松,做足趾背屈运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0~15次,每日上、下午各20~30min。

(4)踝关节背屈法:患儿仰卧位,双腿伸直外展,膝关节内髁间距20~30cm,身体放松,做踝关节背伸运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5~20次,每次20~30min,每日上、下午各1次。

(5)绷腿法:患儿仰卧位,双腿伸直外展,间距20~30cm,作绷腿(下肢肌肉有节律性舒缩)运动,运动频率每分钟20~30次,每日上、下午各20~30min。

(四)骨盆结构平衡调整法

骨盆倾斜、脊柱生理弯曲异常,下肢不等长,腰背肌群平衡紊乱的患者,应用“骨盆平衡调整器”进行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20min。小儿股骨头坏死患者一般不用此方法治疗。

1.适应证:

(1)髋关节半脱位。

(2)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

(3)髋关节间隙极度狭窄或出现纤维粘连。

(4)髋关节出现半滞锁或滞锁,髋关节功能受限。

(5)骶髂关节筋骨错缝,肢体不等长者。

(6)股骨颈骨折复位,按中医学筋束骨,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正骨理论,对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效果确切。

(7)髋关节间隙模糊,功能受限,僵直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折骨术配以骨盆平衡调整器治疗。

2.禁忌证:

(1)股骨头坏死伴病理性骨折、断裂带未修复者。

(2)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合并股骨头坏死者。

(3)崩解型股骨头坏死,碎骨有分离趋势者。

(4)下肢骨折未愈合和迟缓愈合。

(5)身体虚弱,伴有心脑血管病者。

(五)髋关节揉筋松解按摩法

按摩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辅助疗法。

股骨头坏死常累及髋关节的韧带、肌肉、肌腱、筋膜、腱鞘、关节囊和滑囊等,常出现粘连、异位性骨化、退变、关节失去滑利、关节间隙变窄、硬化或僵直,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

结合患者损伤部位,体质强弱,出现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时间,辨其“实证”和“虚证”采取不同手法,实则泻之,以重手法按摩,化瘀散结、滑利关节,虚则补之,用轻柔手法,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达到气血流通,舒筋镇痛之功效。

应用髋关节揉筋松解按摩法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20分钟。小儿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法一定要轻柔,适当缩短治疗时间。

1.适应证:股骨头坏死对手法按摩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按摩前要了解清楚股骨头坏死的类型、发病原因、年龄、身体状况、有否内科并发症和禁忌证及股骨头坏死破坏程度,髋关节结构关系,正确判断按摩适应证。

手法:按摩前要熟悉髋关节解剖关系,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神经分布。识其体相,知其部位,有目的的进行手法治疗。

(1)髋关节粘连,功能受限者,髋关节周围肌群筋膜、关节囊、肌腱出现退变,肌力减退,板结状。

(2)股骨头坏死并发腰背部疼痛和膝踝关节或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腓骨长短肌痉挛,牵拉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者。

(3)晚期股骨头坏死,关节僵直,纤维粘连需手法松解术改善髋关节功能者。

(4)随着生物力学、超微结构学和多边学科在骨科学领域里不断渗透,对股骨头坏死的晚期患者出现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间隙狭窄,甚至部分股骨头骨小梁通过髋关节间隙,造成髋关节僵直,功能极度受限的患者,西医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行髋关节松解,在手术下清除髋关节内异位性骨化和退变物质来改善髋关节功能,这种方法需做较大手术,术后关节腔内渗血,形成骨化性肌炎,髋关节功能再次出现障碍,故复发率高。应用中医折骨术手法原理,运用杠杆力,将髋关节内通过的骨小梁折断,使僵直关节松解,对改善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手法的要求应配合牵、旋、抖、折、按等手法,部位要准确,用力均匀,压力适度,要注意结合指力施行循序渐进手法,指力由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逐渐加大髋关节活动度,切不可急于求成,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2.按摩的禁忌证:股骨头坏死病不是都可以接受按摩的,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这一时期可配合按摩治疗,过一个时期则变成为禁忌证。所以按摩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不可千篇一律。

(1)股骨头坏死出现断裂带,股骨头有崩解破碎趋势者。

(2)股骨颈骨折未痊愈合并股骨头坏死者。

(3)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者。

(4)髋关节骨折未愈伴股骨头坏死者。

(5)病理性股骨颈头或骨折合并股骨头性坏死者。

(6)严重骨质疏松股骨头局部骨量极度减少,股骨头吸收坏死者。

九、典型病案

病案1:女,28岁,治疗前(2002年01月10日)X线片彩色图像显示:右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碎裂塌陷,承载区可见大块死骨。治疗2个疗程骨结构改善,行取钉术。又治疗6个疗程,临床治愈(图1)。

病案2:男,65岁,退休,“痛风性关节炎”间断应用激素三年致股骨头坏死。治疗前(1995年03月31日)X线片彩色图像显示:股骨头坏死吸收塌陷,残端呈鸟嘴状,颈端不规则病理性骨折,髋关节半脱位,关节间隙模糊。治疗两年,1997年2月9日X线片滤波彩色图像显示:股骨头修复、重建,头隆起,关节面圆润,股骨头物理结构重建,关节间隙再现。此时,病人可弃拐行走,生活自理(图2)。

病案3:刘某某,女,6岁,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致股骨头坏死。治疗前,2005年8月11日X线片彩色图像显示:髋臼指数大,半脱位,骨骺核坏死吸收,残核碎裂,骺板下方密度不均。经2年治疗,2011年7月11日随访X线片彩色图像显示:头臼结构恢复接近正常(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