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19450100000069

第69章 反感心理——让孩子学会处理对班主任的反感

青春的交际——夯实社会交际的基础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渐渐从家庭中走出来,融入同伴群体与他们一起交流、活动。尤其是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学更容易形成知心的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伸张正义;他们视友谊至高无上,容不得成人的横加阻拦,甚至为了朋友与父母发生严重冲突,出现离家出走等现象。青春期是自我发展的时期,是敞开心扉的时期,也是开始叛逆的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和自我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青少年更多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并判断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不愿遵从保守传统的成人教导,而是乐于接受自由的生活步调。

很多时候青春期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为父母所不能理解。本是专心于知识获取的黄金时期,是决定自己未来走向的关键时期,为了义气,为了友谊,孩子宁愿离开舒适的家庭环境而奔向一穷二白的知己朋友。如果父母的不理解转化成强制的约束管教,那么其结果更是难以预料的,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孩子会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如果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很多心理特点不被父母所接受、所理解,反而被父母妄加猜测,那么就会把孩子纯真的情感表现打入无底深渊,给孩子造成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所以,成人对青少年在青春期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要正确对待,不能以成人的视角来判断孩子或否决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班级的好坏与班级老师、学生之间的合作有相当大的关系,甚至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好坏可以从学习成绩、班风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衡量。一般来讲,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个人的道德素养就会淡漠很多。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事实上不论是从教育者本身来讲还是从社会这个大环境来讲,都不具备落实的条件,所以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被放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于是,在一个班级中就有了差等生、优等生之分。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想法,而人们的思想最容易折射在日常行为举动中而被他人察觉。被冠上差等生标签的学生,因为其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的待遇自然不能与优等生相比,其座位常常被排在最后,常常无缘参与班级活动。他们就像被遗弃的孤儿一样不被人欣赏,更不被人关爱。不受关注的他们往往是令老师最为头疼的孩子,他们讨厌老师,与老师唱反调,给班级捅娄子,欺负同学,打架斗殴等。面对他们,老师常常无言以对,或者以暴制暴,恶性循环。

原因分析

青春期青少年对老师反感是他们叛逆行为的典型表现。叛逆行为是人们对待特定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而外显的行为。青春期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是指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与特定教育情景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而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造成青少年叛逆行为的原因首先是青春期青少年不平衡的身心发展。成人意识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越来越不希望受成人管制,而社会道德约束在他们身上还没有成熟,他们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师作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监督者,对他们有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但请不要忘记,老师也是成人,他们也有成人意识,也有习惯性思维,尽管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未必能将其应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相比较青少年的父母而言,老师对学生的约束性更强,毕竟学校是有纪律、有组织的单位。

对于老师的约束,一般来讲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而且知识水平的差异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尊重与敬爱,但对叛逆行为较严重的学生,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的叛逆性可能与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父母对他们无能为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效果同样不能尽如人意。叛逆的学生会把对父母的叛逆转移到老师身上,引发一系列的师生冲突,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心理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叛逆行为在知识的冲击下会逐渐消退,慢慢淡化消失。

另外,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老师的行为未必就全正确。事实上,对老师的不满在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差等生、优等生的最初界定应该来自老师。将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看做是差等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否决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如组织管理能力、音乐天赋等。老师这种变相的否认抹杀了学生努力向上的积极性,虽然说学生不是为老师而学,但学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与在意,少了一份动力就少了一份坚持。对老师表现出来的漠视,独立意识增强的学生反感老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通过各种不良行为来对抗老师,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不满。

一般来讲,老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较为重视。即使这些学生打架、犯错误,老师也愿意站在这些学生这边。老师少了公正和公平,引起学生对老师更大的抵触情绪。学校发生学生集体罢休缺乏公正老师的事件虽不多见,但也是存在的。这只是其中一点,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学生进行评判的标准。是自私地为己着想还是全心为学生谋利,是为事业献身还是势利当头,这都与学生是否反感老师有关。

策略选择

其实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成长中的孩子拥有接受的义务,却没有给予的责任,毕竟接受的知识、经验也需要时间积累考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在没有清晰的认识之前,成年期望孩子付出本身就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只为了心理上的一点儿满足与安慰来要求孩子,有时失望更大。所以,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就要顺其自然,不要用成人惯有的一切来要求孩子做出他们所希望的改变,这不是孩子想要的。给孩子他们想要的,不要强行剥夺他们渴望的,也不要硬塞给他们不想要的。父母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在教育孩子上没有本质差异。

为了使青少年顺利度过叛逆期,使他们心态平和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成人首先要给予孩子该有的尊重。老师要以温和、客观的态度与孩子交谈,真正使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行为的一切,好的给予鼓励,不良的给予纠正,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班级氛围中畅所欲言。孩子讲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他们的内心活动,要给予重视和尊重,不能认为孩子是在胡说。

其次,成人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孩子的所思所想。青春期青少年比较自我,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难免发生偏颇。老师要体会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换位思考,认可他们的行为,然后再分析该行为的对与错,重新设置情境让孩子体会,也可以要求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想想对方遇到这种问题会作何反应。换位思考是解决师生冲突较为理想的手段。面对孩子的过激行为,要有足够的耐心了解孩子为何会这样,是什么困扰了孩子的心,老师的行为出现了什么偏差。要学会反思,把反思的结果与孩子交流,一定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