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心理大道理
19457400000012

第12章 悦耳愉心的沟通更有效

想要别人接受,不妨用积极的语言

“挠挠”对方的耳朵,让他舒服;

把话说到心里,让他幸福。

事实上,任何一段关系的维持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沟通的。而且如果试着去练习,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者你的晚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比如考试得了第一名或者升职,你是怎么回应的?

是否积极乐观地去回应,询问问题表示关心,并且与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对这些事情,你的反应会不会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会在什么情况下不一样呢?

如果你对他们经历的事件表示出兴趣,努力去倾听,那就可以和他们建立非常不错的关系。

或许面对你关心的人,你的反应会比较严肃,因为你不想他们骄傲自满或者失望。但是你同样可以采取积极的方式回应。比如,如果要批评,那么在批评之前,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热情,然后再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反馈就会易于让人接受,也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好意。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采取热情的态度进行回应,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人际关系会有所改变。

了解对方沟通状态,交流才能畅通无阻

很多人都会抱怨能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越来越难,大家往往是各说各的话,这并不是代沟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抑,大家都需要倾吐内心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处在不同的沟通状态。

每个人的性格结构都由“父母”(Parent)、“成人”(Adult)和“儿童”(Child)这三个部分组成,并交互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就叫做PAC人格理论。Eric Beme在1964年的《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中提出了这个理论。

“父母”的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训斥、质疑、责骂等家长制作风。“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儿童”状态表现为服从、多变、情绪化。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

假如A是以家长的身份出现,A对B说:“你把这件任务完成一下。”B这个时候用家长式作风的回答是:“我现在正在忙,你没看见啊!”

假如B用成人的状态回答就是:“我现在还有任务需要完成。如果您等得及的话,我做完了再做。”

假如B以儿童的状态回答:“你叫我做我就做吗?我才不要给你做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看出来,“父母”和“儿童”的状态都很注重个人感觉,在这样的状态下,就很难解决问题,而且会产生冲突。而以“成人”的状态,从客观的角度阐释问题就有利于沟通。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你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状态,在人际交往中,试着理解别人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沟通。

事实上,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行的,比如成人—成人、儿童—儿童、父母—父母,交流就不会存在问题。如果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这样相互交叉的状态,就会阻碍交流。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当对方以“儿童”的状态出现,并需要你给予一定的建议时,就需要你用成人的状态进行回复。

当然,在这些沟通状态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人—成人”的状态。

别猜,听完了再说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次的访谈节目中,问一个小男孩,主持人问:“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啊?”小男孩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到太平洋上空,燃料用尽,飞机飞不动了,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回答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带着降落伞跳下去。”

听到小男孩的这个回答,在场的人笑得前俯后仰。面对这样的场景,小男孩哭了。于是林克莱特接着问小男孩:“为什么要跳伞呢?”小男孩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拿了燃料才能回来救他们啊。”听到小男孩的回答,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当听见小男孩跳伞却把乘客留在飞机上时,大家就已经下了结论。但是听到最后才发现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往往会听了一半就不听了,然后带着自己的猜想看眼前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对对方也是一种伤害。就像这个小男孩,当所有的人都笑的时候,他委屈得哭了。

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认真地倾听,不带主观猜测地听,才能听懂对方的意思,也才能有效地沟通。

将难以调和的矛盾交给时间

有的矛盾和冲突是解决不了的,你越是想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越难解决。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交给时间是不错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霍福兰和卫斯在一个系列实验中发现,一个信息带来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恩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实验中,霍福兰和卫斯先选取了两组大学生参加实验,让这两组大学生传播完全相同的内容,传播内容涉及四个话题。

在第一组中,研究人员告诉这些大学生这些内容来自可靠性很高的信源,如使用“这些信息来自权威机构,信息准确可靠”。

在第二组中,研究人员告知被试,他们获得的信息来源可信度低,如使用“这些是从网络上得来的信息,不知道它的真假”。

研究人员分别在传播前、刚结束时和结束一个月后对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实验刚结束的时候,这些学生将来源不可靠的信息评价为“不公正”、“不合理”;但是在一个月后,第一组大学生对内容的评价度降低了,而第二组大学生对内容的可信度评价升高。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短时间内,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传播有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就会缩小。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睡眠效应”。这个效应证明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坏印象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很多时候都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如果执意争论,必定会伤害其中一方。因此,将一些问题交给时间处理,是不错的选择。

要想说服对方,就先把对方当自己人

俗话说:“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因为自己人,更值得信任,那么作为自己人出现也会拥有更多的特权。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在竞选期间,他的一个非常富有的竞争对手就对他的出身进行猛烈地攻击,然而,林肯却很巧妙地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并赢得了人心。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有很多人都问我有多少财产。首先,我的财产是我的妻子和儿子,他们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拥有一间租来的办公室,里面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都值得读一读。我自己又瘦又高,脸蛋也很长,很明显不属于发福的类型。我实在没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这一段话中,包含着林肯对自己财产的答复,所以显得很真实。而最后一句话“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更是直接戳中了人们的内心。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人民群众就是我的财富,我需要你们。选民很清楚地就体会到林肯对群众的热爱,自然就会站在他这边。

人们更信赖自己人,自己人说的话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善用这个效应,强调双方的一致性,使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对方就会更欢迎你、信任你。

成功沟通,先准确把握对方观点

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说的话就不能让人接受,有的人说的话就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纳呢?关键在于把握对方的观点。

冰心说:“只要你是简单的,这个世界就是简单的。”

这个简单并非意味着单纯,而是你在看别人的时候,不要带着自己的猜测,而是发自内心地去看对方的需要。这样你就能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沟通就会顺畅,成功率也会上升,这就是“古德定律”。

南朝的齐高帝曾经与当时很有名气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讨书法。有一天,齐高帝突然问他:“你认为我们俩的字,谁写得比较好?”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直接说齐高帝的字好,很明显的就是违心之言。纵然帝王喜欢听奉承之词,但是过于违心就会显得虚假,说不定还引来欺君之罪。但是如果说齐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伤害到帝王的颜面,破坏君臣关系。

王僧虔想了想,说:“我的字在大臣中是最好的,您的字在君王中是最好的。”

这样的回答既尊重事实,没有过度奉承,又不伤害帝王,保全了双方,一举两得。而齐高帝也只是哈哈一笑,不再过问这件事情。

奉承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一个人说的话一定要建立在了解别人想法和观点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沟通才能成功。

做什么像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

“做什么像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句话既指对别人的诚信,也指对自己的诚信。

诚信在人们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法则,也是商业法则。它的存在关乎存亡。

陶华碧是一位没有念过书的农村妇女,但是她一手创办了“老干妈麻辣酱”,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的企业理念是“宁可人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人”。

在2001年的时候,“老干妈”就遭遇了包装瓶漏油事件。有一家玻璃厂提供的800件酱瓶封口不严实,导致产品漏油。她的竞争对手立刻针对此事进行攻击。

“老干妈”集团内部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将有问题产品召回,重新包装就可以了,否则损失太大。但是陶华碧坚决将产品全部收回,并当众销毁。

这件事情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很多销售商都被陶华碧的这种对诚信的坚守感动了。面对陶华碧这样的决心,谁又会对她的产品再有所怀疑呢。她也凭借着这份诚信,将“老干妈”发展壮大,资产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

在当今社会,信用危机愈演愈烈,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扰乱生活秩序。比如,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诚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人才选拔中,诚信也成了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

修炼亲和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作为一种可以简单、迅速地传递感情和信息的方式,微博很快流行了起来。

论外貌,现实中能够和她媲美的美女明星多不胜数;论演技,比她好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姚晨能成为“微博女王”,肯定存在其他的原因。

访问过姚晨微博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姚晨与众不同的气息。这种与众不同的气息不是因为她微博的装扮,也不是因为她的微博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是因为她的内心。虽然从来没有和她近距离接触过,但是总能感觉她是一个邻家女孩。

她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就是她身上具有的亲和力。

心理学中对亲和力的解释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亲近的能力,它所体现的距离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感到有的人一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亲密的感觉,而有的人很远,却感觉很近。

亲和力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交往的隔阂,是情商的一个因素。具有较高亲和力的人,不会让人有拘束感,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

怎样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呢?首先要真诚地接纳别人,其次要学会微笑,如果在特定的场合就需要做一些服饰上的改变。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就发现,身着灰色服装的男性比身着白色或黑色服装的人更受人欢迎。因为灰色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衣着灰色,既显得庄重,又不会显示出白色的清高或黑色的冷酷。

为什么会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说法?就是因为心理距离不是由物理距离决定的。如果你想要近的心理距离,那就要修炼自身的亲和力。

主动表达,不要让对方猜测你的需要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婚姻保持新鲜感和幸福感?这一直是很多人想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爱情转变为婚姻,这个过程要经过几个步骤。

在最开始的阶段,我们会通过某方面的特征来选择未来的伴侣,接下来就是在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思想,最后一步是看双方的需要是否有契合的地方。

在结婚之后,婚姻早期的生活满意度会比较高,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夫妻关系会变得最差。但是当孩子逐渐脱离家庭的时候,婚姻的幸福指数又会重新升高。这是夫妻关系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但是夫妻关系的维持还有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尊重、各方面的交流、性关系、对对方的忠诚度。

而今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有什么方法或者措施能够维持良好的婚姻呢?秘诀就是采取建设性的方法去解决争端。

夫妻之间有冲突,大多数都是和自己内心的需要有关,可以采取合适的、可以被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吵大闹、顽固、倔强都会加大离婚的风险;相反,如果采用幽默、关爱和直接表达自己感受这样积极主动的方式,就可以营造成功而美好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