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9461300000013

第13章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5)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容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以后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不断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塑造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主体,尤其是生产经营主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因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实践证明,对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改革,能够有效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摆脱对行政机关的严重依赖。公司制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真正成为经济主体和市场法人主体,国家也可以借此解除长期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而公司制又可以有多种类型,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改组为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体系必须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这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是市场体系最基本的特征。市场体系的建立要以价格改革为先决条件,市场正是通过价格及时地传递经济信息,通过影响经济活动当事人的利益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如果价格体系不合理,则难以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在于加强法制。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平台。只有当市场本身在法治保证下发育成为一个健全的有机整体时,市场信号才能是真实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市场发育不全或市场是分割的、封闭的,市场信号就将是扭曲的、失真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健全的市场体系也是培养、约束市场主体以及国家对市场运行状况进行监督、调控的重要条件。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吸引各类主体参与竞争,约束经济主体行为趋向合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真实反映社会需求变化,由国家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节引导的重要保证。

健全、发展市场体系,对商品市场来说,一是继续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二是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探索产需直达供货、代理制、连锁经营等各种形式;三是培育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商贸集团。对生产要素市场来说,一是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以债券、股票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二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三是合理发展房地产市场,在推进住宅商品化的同时,推进二手房市场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四是进一步发展技术信息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实现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

在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应加强市场中介组织(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各种行业管理协会)建设,并建立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定和自律制度。

(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理论和实践表明,市场对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仅靠“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来校正和弥补市场的不足与失灵。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集中代表——政府,必须承担神圣的使命,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单纯由市场调节给经济运行带来的震荡和破坏,优化经济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分配,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它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作为公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分开的前提下,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国家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抑制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轨,但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某些条件尚不健全,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去慢慢形成这些条件,则很难较快达到目的。改革实践证明,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育和体制转变过程中的问题、矛盾非常复杂,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涉及经济的激励和动力机制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的公平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同时要在收入分配中把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公平与效率要在初次分配和社会再分配中都得到兼顾,尤其是要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农民工权益,消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来防止收入两极分化,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平。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要继续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但同时要切实采取措施,使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的问题,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整顿不合理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的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的要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

(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对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遭受灾祸的社会成员,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照顾、保护和保证,以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社会制度,是国家对所有公民履行确保其最低限度经济生活的国家责任的制度。

市场机制,特别是竞争机制会造成个人失业和企业破产,增加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的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它如同社会减震器和稳压阀一样,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共担经济风险,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稳定进步。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1)社会保险是国家用立法这一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建立专门基金,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2)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或因突发事故造成生活暂时困难,或虽有一定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公民予以经济上救济、资助的保障制度。(3)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集体出资举办,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各种福利事业。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职工福利、家庭福利等。(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社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外部条件;间接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维持国民经济和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重要保证;适应市场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激励经济主体创新、开拓的动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种经济主体承受和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的“安全网”。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628~6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19~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