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教写作系列丛书:十分钟爱上写作.初中卷
19505100000010

第10章 增强文章情感叙述的感染力(1)

§§§第一节寻找情感叙述的承载体

情感类文章取题和构思,我们都要学会寻找情感叙述的承载体,将大主题情感与细小的景物或动作结合,寻找共同的结合点,这样情感就不会显得很空洞,而是很好地将情感空间映射在了景物或动作上面,似全部又非似全部,能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

一、素材点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下了两张弥足珍贵的照片:第一张照片是一位脚穿一双破布鞋,斜背着一个挎包,衣衫褴褛,头戴一顶干瘪褶皱的破帽子的男孩,他的左手拿着一叠报纸,右手举着一份报纸在拼命喊:“号外,号外,世界大战爆发啦,大家快来买啊。号外,号外,世界大战爆发啦,大家快来买啊。”报纸的头版标题是:《战争中阵亡的战士名单》。在这张照片的右下角,写着这样一句话——“也许,此刻男孩,并不知道,他的父亲,也在这份阵亡名单当中。”

第二张照片中,主人公仍然是这位小男孩,依然是衣衫褴褛在号外卖报纸,不同的是,此时的男孩左胸戴一朵大白花,在阳光的映射下,他的嘴角上撅,眼神中流露着一种对于生活的坚定与不屈……

问:请大家分别说一下对于两张照片的“看”后感受。

第一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两张照片,实际是叙述了一个关于小男孩的卖报的故事,如果,现在要你将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请根据你对照片的感受,结合照片中的细节,把文章题目写下来。

提示:第一张照片,是男孩在兴奋卖报,但他并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阵亡,让人看了伤感;第二张,男孩依然在卖报,左胸戴一朵大白花,说明他已经知道父亲阵亡的消息,但是生活得继续,卖报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况且他也尚小,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他得坚强,他得将巨大的悲伤深藏和抑制在内心深处,重新乐观面对世界。一个小男孩,能懂得这些,也便是成熟,让人看了非常欣慰。所以,第二张照片令人最欣慰的地方是,他的嘴角上撅,眼神中流露着一种坚定与不屈。

所以,结合这些,我们给这篇文章取题目为——《撅嘴,是为了亲吻生活》。

点醒:这个题目,让人一看就能大概明白文章整体的情感导向和思想主题。所以,一个好的文章题目是全文的眼睛和灵魂。它应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包含情感特点,如“一双虚荣的鞋子”,情感特点,虚荣。

2.将大主题情感与细小的景物或动作结合,这样情感就不会显得很空洞,而是很好地将情感空间映射在了景物或动作上面,似全部又非似全部,能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

比如,纯情感的“很爱很爱你”,这类题目是包含了情感特点,但很空,因为情感并没有具体的表现对象。换下,如“一枚细针的深深之爱”,这个题目就包含了情感空间,而又将情感与细小景物结合了,如此,读者在文中一看到“细针”二字,就能自己去想象那份深深之爱,这份爱是谁的呢?为何会和细针结合呢?是母亲手中的细针吗?如此这些,勾勒了读者内心的情感空间,一个题目就悬念无限。

所以,我们给文章加题目时,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写母亲的文章,题目就是“我的妈妈”;写游记的,题目就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写生日,题目就是“母亲的生日”等。学会正确运用上面的方法,让文章题目,在你笔下便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文字组合被你运用得风生水起。

二、技巧点拨

你觉得《让悲伤顺流而下》这个文章题目,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情节?

提示:(1)悲伤,是什么?是情感。情感能够顺流而下嘛?不能。

那么,如何,让情感顺流而下?

(2)和上面的方法一样,寻找,情感承载体。

什么东西能在河里漂流?——漂流瓶、纸船、木板等。

(3)那么,悲伤的情感怎么会在这样的承载体中体现出来?

在漂流瓶里塞心情纸条;在纸船上写心情语录;在木板上刻悲伤文字。

如此,便结合。

(4)那么,谁会去河边放这些情感承载体呢?心情为何会悲伤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想表达什么呢?亲情,还是哲理,还是其他?

你只要顺着这些提问思路,一个一个解决,那么一篇富有悬念的情感文便产生了。试问,你在创作与构思这篇文章时,自己都已经感动得不得了了,那么,文章出来后,别人又怎会不被你感动与感染呢?因为人的内心的情愫都是一样的,你写文章的目的是,写大家都知道的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是你能在文章中酝酿着,不一样的思想与情感。

很多的时候,我们脑海中会忽闪而现一句美丽的话,让你欢喜不已,比如,“恋着多欢喜”,那么这种构思方法,就是根据一句话或一个单词,来组合成一个故事,一篇文章。

让悲伤顺流而下

很早之前,我就从书中深刻地明白,人这一生,最不可避免的,便是死亡。可当它以一种极其真切的面目闯入到我的生活时,我才发现,事实与想象的差距。那一夜,我靠在温软的被子上,流下了无数热泪。

我曾是那么地惧怕着父亲。他逼迫着我念诗,写诗,读名著,学钢琴。我曾大逆不道地猜想,倘若父亲恍然消失,我的生活,会不会立刻充满了五彩斑斓的欢声笑语?可现实,在他走后不到三日,我的思念,已如疯草一般蔓延了整个幼小的胸膛。

每个周末,他都会领我去离家不远的小河边去漫步。一面优雅地闻着草香,一面严肃地要求我背诵唐诗、宋词。小河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儿,我曾爱极了它们。但此刻,却怎么看,都觉得它们黯淡无光,像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密密麻麻的忧伤。

我开始学会放纸船。因为很久很久之前,我背着父亲看过一本发黄的连环画。连环画里说,在船上写下的愿望,只要有人收到,并给你回了信,那么,你就会梦想成真。于是,我开始了最为痛苦的等待。

每个周末,我都会像往常一样,独自到河边漫步,背诵唐诗宋词。而后,将自己满腹的幽思写在一张淡蓝的信笺上,叠成一张在水中晃荡的小船,顺流而下。

母亲再不干预我的生活,再不翻阅我的日记,再不对我唠叨。我一个人孤独地上课下课,漫步,放纸船。很多时候,连自己都不明白,这个纸船,到底顺流漂到了何人之手?抑或它根本就没有那样完整的旅途,半路就已被浪花席卷夭折。

再次站到河岸,还未将我新叠的纸船放下,上流就悠悠地漂来了一张粉红的纸船。顺着哗哗流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如春花一般温软。这是谁的纸船?为何在这个时刻漂下?难道,它的主人也和我一样,有着不可言说的忧伤?

我在岸上来回跑动,不停地挪着步子,好在第一时间拿到这只纸船。拆开它,里面是模糊的笔记,大抵是写着,所有快乐和悲伤的时光都会如流水一般滚滚逝去。我盯着皱褶的信笺纸,仿佛被雷击了一下。我隐约觉察到,并且断定,这就是给我的回信。

我兴奋极了。我放出去的纸船,竟然有人收到了!而碰巧,他给我的回信,我就那么不偏不倚地在同一条河流中拣到。安静下来,我有一点不明白,如果,这人曾收到了我的书信,他应该是在河水的下游。可这粉红的纸船,明明是从上游悠然而来。这是为何?

当我第三次收到同样的粉红的纸船,我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去河水的上流看看,是哪个与我有着同等遭遇的人,正将悲伤付诸流水。

当我气喘吁吁地奔至上游,蓦然看到,河岸上,坐着一位大汗淋漓的中年妇女。我不敢相信,那是一向对我冷漠的母亲。她怔怔地看着我,尴尬地微笑,始终不语。

顷刻,在明媚的花丛中,我的泪水决堤。她茫然地起身伫立,手捏一叠粉红的信笺纸,像个犯了大错的孩子。原来,她一直不曾离开过我。

我开始写字,投稿,开始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我的文字,而懂得人生的含义。

请围绕“虚荣”二字,构思并创作出一篇亲情文章。

提示:凡是亲情文,无非主人公是两个。“我”和“父亲”,“我”和“母亲”,“我”和“兄弟姐妹”或其他,继父,后娘什么的。情感是虚荣的,那么这个虚荣是谁的呢?那么,肯定是文中的“我”。

“我”一开始因为虚荣,不理解亲人的爱,但是,后来,通过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描写,改变了对爱的理解,为自己的虚荣自责或埋单。

拉车的母亲

那时,我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念高一,父亲病逝刚满周年。母亲为了供我和年幼的弟弟读书,在家门对面的巷子里辟出了一间小屋,用以养猪。

十几头日渐肥壮的白猪,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一面面不停轮转的磨盘,将我悲苦的母亲团团围在中央。她只能无奈地站在那儿,任凭它们一口一口地吞噬她残剩的气力。

母亲买了辆蓝色的三轮车,租了几亩荒地。由于废弃得太久,土质显得坚硬而又贫瘠。为了省去化肥和牛耕的费用,母亲每天五点起床,从城南到城北,将一车又一车的猪粪倒进地里,然后,松土、混合、播下种子。

我很少有机会去地里。母亲不让我去,怕耽搁学业,而我本身也从未主动要求过。十六七的年纪啊,谁不曾爱慕虚荣过?就像母亲不管如何劝说,我都不肯以单亲家庭这个理由向学校申请津贴和减免学费一样。

姨父的亲戚在城东火车站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由于稍具规模,客源较广的原因,每天都会有满满两桶泔水。

出于对孤儿寡母的怜悯,他们决定免费让母亲把这些泔水拉去喂猪。母亲乐坏了,每天午时刚从地里回来,便迫不及待地去修理厂拉泔水。两桶油腻酸臭的泔水,在宽阔的马路上,沿途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学校坐落在去修理厂必经的路上。那时,我正好下学。为了躲开母亲和那两桶使我难堪的泔水,我特意走另一条小道回家。母亲很少走这条小道,因为这条小道有一个极斜、极陡的坡。

我和母亲到底在这条狭窄的路上碰面了。她穿着沾满猪粪的黑色高筒水鞋,蹬着漆色败落的三轮车,拉着两桶令众人捂鼻狂奔的泔水急速前行。

显然,她正为蹬上前面那条使人望而生畏的大坡而做最后的冲刺。她没有看到我。我隐藏在一群蓝色校服的深处,模仿众人,捂住口鼻。黑色的轮子在风中旋转得越来越慢。终于,在大坡的中途停了下来。母亲立起臃肿的身子,艰难地踩住踏板,试图阻止车轮向后倒退。

她回过头来,焦急地朝人群中搜索,看是否有熟人经过,帮她出一把力。她认出了人群中的我。此刻,我和她虽近在咫尺,却深觉远隔天涯。

我低头拒绝了她用眼神发出的求助。她一个踉跄从踏板上跳了下来,狠狠地抓住车厢上的扶手,拼命往上拽。

此刻,她浮肿的背,弯曲得好像三月清风中的镰刀。她走得极慢极难,一步一落,像是要把冰凉的大地踩开。晶莹的汗珠顺着凌乱的头发顺次滴落,她的上身渐然与坡面平行……

就在我犹豫是否上前的瞬间,两个衣衫白净的少年,呼哧呼哧上前拖住了笨重的车子。

那天,母亲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屋里沉静得好像暗黑的地窖。

几年后,我大学结业,母亲终于由于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躺在了病床上。对当年的事,她照旧绝口不提,但我却无法忘记那条斜陡的坡和在三轮车上摇摇挣扎的母亲。它们像一柄雪亮的尖刀,深藏在母亲酸楚的眼泪中,使我这么多年都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三、例文精选(一)

那些无法偿还的爱

我始终记得他在村口默然等候的样子。那时,他是我心中的庇佑神,我从不愿相信,岁月会改变他的容貌,使他步履蹒跚,直至风烛残年,无声消泯。

学堂离家很远,我必须起早,翻过一座高山,才能看到新的路途。那时,我并不热衷于念书,甚至有点讨厌课本上的字眼。但他始终督促我,让我好好学习。

十岁那年,我心血来潮,在书房里教他写我的名字。他虽然面无表情,但我隐约能觉察出那些在他心中跃动的欢喜。傍晚归来,在村口碰见了他,他似乎刚从地里回来,双脚泥泞,裤管高卷,扛着一把笨重的锄头。

晚饭后,我在那本破旧的黄历上发现了他的字迹。歪歪斜斜地印在墙壁上,画满了我的名字。我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我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就算我不爱念书,不爱课本上的字眼,是否也应该为憨厚的他就此勤奋刻苦,出人头地?

我们总是相遇得很巧。每每我放学回到村口,总能看到他从地里归来时的疲倦侧影。起初,我会和他开一些没头没脑的玩笑,孩子气地撒娇。后来,终究是长大了,开始不由自主地拘束起来。

我知道,少女的矜持,不可避免地将那份纯真的父女之情隔在了心门之外。我时常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将他远远抛在身后。那一幕幕黄昏时的景象,如同澎湃的浪潮,将我胸口拍得生疼。粗心的我,为何当时从未想过,究竟是父亲老了,力不从心了,还是我过于固执了,一夜长大了?

有一次,班里组织春游,我报名去了。在镇上的公园里,我和几位同学玩得忘乎所以,全然不知时间匆匆。最后班里的同学都走了,我才极不情愿地从公园里出来。天边的火烧云在逐渐沉沉暗淡,镇上的街道,亮起了灯光,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