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教写作系列丛书:十分钟爱上写作.初中卷
19505100000011

第11章 增强文章情感叙述的感染力(2)

匆匆翻过大山,夜幕已亮起了星辰。我借着皎洁的月光在山路上缓缓前行,心里紧张得缩成一团。在村口的不远处,我隐约看见了一个消瘦的影子。接着,一颗红点在黑夜中忽明忽亮,我背后直冒冷汗。

我鼓足了勇气向前狂奔,正当我要避开他时,忽然一个声音在耳旁炸开,我吓得双腿酸软。

原来是父亲站在那儿抽烟。我因这样的惊吓恼怒不已,几天都不曾与他说话。路上,我如往常一般,迈开大步朝前走去,将他远远地抛在了星光弥散的小路上。

几年后,他因病去世,我忽然惊觉自己的不孝与残忍。那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等过他,没有问过一声,“爸,你为何在此?”他一直在那儿等我,一直担心着我的安危。只是,他从来不说。

请结合文章题目,给文章加上一段结尾。

提示:那一条路的等待,是我一生也无法偿还的爱。

美文简析

如果没有文章这最后一句话,那么,这篇文章在写些什么,我们并不太明确,也并没有任何的感动,因为,这就是父女之间一些琐碎的故事。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文章最后一句话,这篇文章就如有了灵魂一般,让我们感动无限。为什么?因为,父亲健在时,我并没有觉得他在路边等我放学之类的有什么了不起,可如今,他不在,我也想在路上等待他一回,体会下他的心情,可是,我却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机会。于是,有了文章最有分量的话——那一条路的等待,是我一生也无法偿还的爱。

感人吗?你会因为这篇文章想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父亲吗?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篇文章的力量,用情感勾勒读者内心的情感空间,而我们现在训练的就是这样运用情感叙述故事的能力。

我们写作文不要一开始就流露情感,而是不声不响叙述故事,然后在别人慢慢进入情感漩涡,开始不能自拔,就快要沉沦的时候。这个时候,文章最有分量的东西开始出现,也就是煽情出现了,那么伤感的,悲痛的情感,如同开闸奔流的洪水一般,闯进他们的内心,他们就会被情感淹没了,他们就从此沦陷为这个作者的读者了,包括阅卷老师,如此作文能不得高分吗?

例文精选(二)

她从不肯委屈我一秒

文/三 毛

那天的风特别的大。我缓缓地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海水。突然,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母亲腋下紧紧地夹着她的皮包,双手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口袋。那些东西是那么的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似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着。

她的头发在大风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手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她脸上的乱发。

我赶快停了车向她跑过去:“妈妈,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

“去买菜啊!”母亲没事似的回答着。

“妈妈上车来,东西太重了,我送你回去。”我的声音哽住了。

“不要,你去办事情,我可以走。”

“不许走,东西太重。”我上去抢她的重口袋。

“你去镇上做什么?”妈妈问我。

“有事要做,你先上来嘛!”

“有事就要去做。我语言不通,不能帮上一点点忙,看你这么东跑西跑,连哭的时间也没有,你以为做大人的心里不难过?你看你,自己嘴唇都裂开了,还在争这几个又不重的袋子。”她这些话一讲,我的眼睛便湿透了。

母亲也不再说了,怕我追她似的加快了步子,在大风里几乎开始跑起来。

我又跑上去抢母亲袋子里沉得不堪的一瓶瓶矿泉水,她叫了起来:“你脊椎骨不好,快放手。”

这时,我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又不能通畅地呼吸了,肋骨边的刺痛又来了。我放了母亲,自己慢慢地走回车上去,趴在驾驶盘上,这才将手赶快压住了痛的地方。等我稍稍喘过气来,母亲已经走远了。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我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

请结合文章题目,给文章加一个结尾。

提示:

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美文简析

这是三毛的文章,这篇文章和上面一篇文章一样,如果没有文章结尾那灵魂性的一句话,那么,这篇文章就不是一篇好文章,为什么?全是对话,在写一个生活性没有任何意义的片段。但因为有了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些片段就成了不可缺少的素材了,成了打动人的生活细节。所以,结尾是文章的灵魂,能起死回生,一点也没错。

创作技巧:

1.亲情文的文章大多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抑对其的恨或讨厌,后扬对其的爱,前后对比,突出温暖主题。

2.亲情文通常全文会有一景物类的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如《一双虚荣的鞋子》,鞋子即是全文的情感线索,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情感承载体。

3.故事开始出现逆转的时候,通常会有非常凝练文字的细节描写,以凸显“我”的前后态度的转变的情感依据,也是吸引读者和阅卷老师的关键。

4.要学会灵魂点醒式结尾,全文只为结尾这一句话服务。

如《她从不肯委屈我一秒》《那些无法偿还的爱》。

5.亲情文的切入口小,主题深,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故事选材根据主题来巧妙布置。

§§§第二节运用“真实与距离”的力量,酿造文章的感染力

所谓的“真实与距离”相互结合,是指运用真实的故事叙述,或真实的文字指引,让读者进入故事氛围里,并沉浸其中。而真正当读者进入这个故事氛围后,却发现,故事与自己的想象与理解,似近而非同,拥有一定的距离空间。这样,文章朦胧而又美好的意境即成功酿造了。最后,以感悟的形式带着读者走出故事意境,结尾点题。

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除了它本身所能折射的情感或哲理性魅力外,就是要看它的内容是否具感染力。什么是感染力?就是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浮想联翩,欲罢不能,回忆无限,或悲伤不已,或感动不已,能感悟或伤情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成功的,具有感染力量的。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叙述具有这样的感染力,让读者欢喜不已呢?

一、素材点击

著名作家林清玄有篇文章写道:他和几位好朋友去海边玩耍,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等的沧桑之美与大海的蔚蓝之美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沉迷其中。正当他们对着这样美丽的景色进行遐思时,突然有几朵白色的花瓣从他们眼帘中掠过,这时有人惊叫:“看,是蝴蝶,一群白色的蝴蝶。”他们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欢蹦着朝海岸奔去。

往他们奔跑的方向看,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风中,在沙滩上嬉戏与追逐。他们拿起相机,要将它们定格在美丽的风中,留为纪念。他们向着白影奔跑着,追逐着,终于近了,近了,可正当他们准备按下快门时,手用力往外一抓,摊开一看,却发现,那不是白色的蝴蝶,那是一片白色的纸片。

他们顿时相视大笑,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白色的纸片,又怎会如此盲目地期待与追逐呢?

问:从以上这则素材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什么?

提示:

①有时候,美,需要距离的成全。

没有距离,普通的白色的纸片成不了美丽的蝴蝶。所以,有句话叫——“与其相见,不如怀念”。很多的时候,交友处事、表达情感等,都需要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这样,一定的距离,就有了一定的遗憾的美丽。

如一首未写完的古诗,一个缘尽情未了的故事,一场没有结局的落幕等、都有着遗憾的美丽。如月,太过丰盈,不真实;如花,永久盛放,不尽然。只有残缺与凋零,才能让月亮与花朵充满了灵动的诗意,才能成为很多情感的载体。

而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想让读者拥有遗憾的美丽,那么,也需要学会营造一定的距离感。

如何营造?后面我们会重点讲如何用“真实与距离”的力量制造文章的感染力。

②一片普通的白色纸片,在生活中,它只是垃圾。而到了这样美幻的海边,在海风的吹拂下,在蓝天的映衬下,这片小纸片,就成了白色的蝴蝶,成了美丽的,与众不同的精灵,所以——环境的渲染与细描能够发挥景物的情感感染力。(这一章课程,我们后面细讲)

二、技巧点拨

1.我们来看下面一幅漫画,请谈谈你对该漫画的感悟。

问:请谈谈你的感悟。

提示:

① 推开门,往事如蝴蝶般,扑面而来——这说明,推开的是回忆之门。

② 我在美好的心酸里——这说明,回忆,有快乐,也有痛苦,是美好的心酸,快乐多过痛苦。

③ 但这样的回忆,完全可以是安静的,为什么会手忙脚乱呢?

因为,他/她想去改变一些东西,抓住或弥补一些失去的东西,让痛苦少一些,再少一些,却发现,心有余力不足。于是,开始心烦,开始慌乱。所以,人一旦陷入回忆,会变得特别的忧伤或伤感。

所以,结合以上三点,思路出来了——很多时候,人要成长,需要学会沉淀,将痛苦与悲伤,沉淀心底,然后鼓起勇气,继续前行。不要害怕过往如何,最重要的是,现在,以及未来。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点醒:很多人或许会这样理解这幅漫画,门开了,苍蝇进来了,阳光也来了,所以,我们无法避免地拒绝和接受一些东西,所以慌乱了。这个思路很对,但是,漫画中关键的地方是,往事,是回忆之门,而不是未来的门。如果混淆了,问题就大了。

2.我们继续看下面一幅漫画,请谈谈你对该漫画的感悟。

问:请谈谈你的感悟。

提示:

① 梦到了开心的事情——是梦境。

② 醒来后——梦境变现实了。

③ 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伤心——梦境与现实的差距。

结合图片——梦境的是水中倒影模糊的自己;现实的是床上真实的自己。

所以,这幅漫画的定义便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用一句网络语言来总结便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问:结合两幅图我们来想,这样一幅简单的图,为什么会让你喜欢?

提示:

每一幅图,虽然简单,却都是一个故事,而故事的版本又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描绘与勾勒那个故事。

那么,图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引”。

我们想想,我们在看漫画的时候,肯定都是先看简单的,显眼的文字,一看文字,或许,某个字眼突然击中你的心灵,然后把这样的文字与自己结合,想象文字背后的故事。

接着,看整体的图,这样的图,包含无限,于是,一个人,对着图开始默默发呆了……

所以,文字,就是真实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让读者迅速结合自己,进入故事,起 “引”的作用;

而图片,就是漫无边际的联想,即想象,想象与距离对等,文字使你进入故事,以为这个故事就关于你自己,而其实,当你进入故事后,却发现,距离让你触不到边际,一个人去发散和联想,去感慨和呢喃,这个故事就发挥了它本身的魅力和作用。

3.我们现实生活中,或一首歌,或一句诗,或一个故事,有这样将“真实与距离”相互结合的吗?

提示:

如① 孙燕姿的《遇见》——真实的开场,“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故事高潮处,距离(抽象情感想象)的营造——“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这一句歌词,就将故事的渲染点挑起来了,听众就会结合这句歌词,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想象一些东西,一些故事,而每个故事版本又不尽相同,却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是距离的力量。

②萧敬腾的《新不了情》。真实的开场——“心若倦了,泪也干了……”

距离的营造(抽象情感想象)——“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

这个时候,听众肯定会结合自身经历,去回忆了……

所以,所谓的“距离感”,即指当读者被引入故事氛围后,到故事高潮之处,会结合自身经历去跟着作者的思路去回忆和想象一些情节、内容等。说白了,就是你要学会控制读者的心,让它能发挥想象的作用。

三、精选例文:

曾是今春看花人

文/张晓风

①台北有一棵树,名叫鱼木,从南美洲移来的,长得硕大伟壮,有四层楼那么高,暮春的时候开一身白花。这树是日据时期种下的,算来也该有八九十岁了。

②今年四月花期又至,我照例去探探她。那天落雨,我没带伞,心想也好,细雨霏霏中看花并且跟花一起淋雨,应该别有一番意趣。花树位于新生南路的巷子里,全台北就此一棵。

有个女子从对面走来,看见我在雨中看花,忽然将手中一把小伞递给我,说:“老师,这伞给你。我,就到家了。”

③她虽叫我老师,但我确定她不是我的学生。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素昧平生,凭什么拿人家的伞?

④“不用,不用,这雨小小的。”我说。

⑤“没事的,没事的,老师,我家真的就到了。”她说得更大声更急切,显得益发理直气壮,简直一副“你们大家来评评理”的架势。

⑥我忽然惊觉,自己好像必须接受这把伞,这女子是如此善良执着,拒绝她简直近乎罪恶。而且,她给我伞,背后大概有一段小小的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