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11

第11章 孩子不爱做作业怎么办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因此,围绕着做作业的问题,父母有诉不完的苦。哄着、骗着做作业的有,打着、骂着做作业的也不在少数。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依赖心理、厌学心理,视作业简直为一大负担。

孩子到学校读书,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还有的学生厌学则表现在“懒惰”上。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导致学生厌学和学习依赖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内容。

(1)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谁的爸爸是高官、是大老板,谁的家里有小轿车、住豪华住宅,有虚荣心、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社会上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是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辅导、诚心的鼓励。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张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就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不会起激励作用。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老师和同学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教师的“偏心”,让学生“离心”。一些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投向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学生的成绩好,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很好的。唱歌跑调的学生,只要是学习成绩优秀,教师仍然会推荐他加入合唱队,而那些在音乐方面不错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只能待在教室里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学生们犯了同样的错误,由于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教师同样会“酌情”处理。这些现象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的老师成为他们厌恶的对象,教师教授的学科自然成为他们厌恶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成绩也只有“红灯高挂”了。教师也自然把这样的学生重新圈定在一个圈子里。一部分厌学的学生,就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

(3)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家长对小学生的期望过高。现在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到民办贵族学校,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学校里,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与家长的愿望相适应,社会上冒出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艺术班、外语班等;书店里的各种教辅书籍也一直畅销不衰;父母们陪着孩子习字、做练习夜以继日。这就使孩子慢慢地滋生了讨厌学习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厌学而逃学,离家出走了。

2)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有的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在小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门功课都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有的家长除学校作业外还要“加餐”,利用双休和节假日请“家教”,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虽然自己的文化程度较高,但对幼儿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地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3)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4)自身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高,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心理学实验表明: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好,学习积极性就差。

2)心理惰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1)加强娱乐教育,提高学习兴趣。最近国家教委为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了限制。然而,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早日成“龙”,增加了大量的课外作业,并哄着、骗着或逼着孩子做。特别是不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因此,孩子厌学就不奇怪了。长此以往,进入恶性循环,孩子非但没成“龙”,且大多成为“问题儿童”。教育学家和儿童学家都强调,早期教育不应只强调死记硬背所教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即鱼和渔的关系。孩子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渔),就不愁知识(鱼)的掌握了。因此,父母应不失时机地把孩子的学习内容融合到现实生活中、娱乐游戏中,可采用问答式、猜谜法、比赛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尽量避免刻板的做作业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注意。

(2)在学习、做作业问题上绝不讨价还价。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必须做的事,然后再逐步结合一些实例及名人刻苦学习成才的故事,使学习成为儿童的自觉行动。当然,掌握好时机给孩子以鼓励和奖励是心理上的正确强化手段,非常有用,但千万不可变成讨价还价的方式。

(3)加强辅导。父母在孩子课余时间督促孩子做一些作业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一则可以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二则也是一个很好的督促手段。但辅导中应注意以下技巧。

1)预习找疑难,复习新旧联。大些的儿童,学习内容多,作业也相对的多了,此时父母应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技巧。预习找难点,以便听课时抓重点思维,提高效率;复习时把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新的好理解,旧的更牢固。

2)学习休息要相间。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般在30分钟左右。所以要注意休息,才能提高效率。而且儿童的大脑活动表现为易兴奋、易疲劳。因此,不仅仅注意被动地休息,最好应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及躯体都得到积极性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对调剂大脑功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3)课内知识是主线,课外知识紧相连。单纯复习课堂书本的知识常常使孩子感到很枯燥。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联系课外知识,包括直接的观察、实践,间接地辅助,尽量开阔孩子的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增加学习兴趣,这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