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12

第12章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们看着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不愁吃,不愁穿,过的应该是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孩子们仍然觉得不快乐。很多家长与孩子在沟通时陷入紧张、无奈的境地。“我儿子12岁,动不动就跟家长顶嘴。不管我们说什么,他总有理由反驳,根本没法交流。”“我女儿今年上初二,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什么话都不跟我们说……”在心理咨询中,有关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占了很大比例。

王女士这样说道:我自己开了一家玉器店,每天忙得团团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回到家的时候已经累得快散架了,甚至觉得没有说话的力气。和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沟通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作业多不多、考试得了多少分等。于是她就顶撞我说:“妈妈你怎么就这两句话?你爱我还是爱我的学习?”渐渐地,我们俩说的话越来越少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每天回家都买她喜欢的东西,她要什么就买什么,买最好的。我有意识地提早回家,想和女儿套近乎,结果人家并不领情,还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和我搭话。有一次,我看她回家一声不吭,吃饭也没有胃口,就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她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事”就进自己房间了。后来,我才听妹妹家的女儿说,她和班里一个要好的同学闹了矛盾,所以不开心。她既然能告诉别人,为什么就不能和我说说呢?

家长有烦恼,孩子们也有烦恼。一位初中生这样写道:我和父母几乎不聊天。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楼上的晓宇考了多少分;谁谁是前几名……我最烦妈妈问这个———看别人好,给别人当妈妈去!我妈总认为我考不好是因为我的学习方法没有她的好,非得让我按她的方法背各种课文和数学公式。我喜欢足球,可踢足球也得用背课文做交换。我希望和他们聊足球,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甚至有时还会发脾气,说我整天只知道玩,也不谈论学习。我也没有兴趣和他们聊天,感觉没什么话好说的。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四分之三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眼下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的交流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孩子的足够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毕业阶段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子女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他们便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隐私权的孩子从发展角度看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

(1)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父母子女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

(2)学会观察子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定的思想;同时子女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画画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

(3)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到学校去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纠正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孩子的玩伴、同学都可以是了解的对象,必要时还可和孩子朋友的家长联系,这样就不愁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了。这样可比较好地让孩子拥有他的隐私权,让他的人格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