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18

第18章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奖惩孩子(1)

李明明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一直住在农村奶奶家,在他九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回城里一起生活。他学习成绩一般,由于比较贪玩,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为此老师不断地向他的父母告状。加上他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讲卫生和不太文明的习惯,父母经常对他谩骂甚至责打。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在家里就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亲子关系非常不好。他曾经对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道:“我不喜欢这个家。”他非常惧怕父母对他的惩罚。为了逃避惩罚,他学会了说谎;为了报复父母,他多次偷窃家里的钱物……

奖励和惩罚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刺激,它通过对人的行为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起到增强或消除某种行为的作用。一般来说,奖励被称为正强化,它能使符合社会期望和家长要求的行为加强、保持、巩固和推广,并调动起人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使人的某种行为产生、增强;惩罚被称为负强化,它可以减弱或消除不符合社会期望和家长要求的行为。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奖惩方法不当的现象,应当说还是比较普遍的。

有的是对奖惩的教育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把它看得过于简单,运用得比较随便与随意。比如:“只要你现在不哭了,一会儿妈妈上街买好吃的去。”“你乖乖听话,一会儿爸爸回来给你带好东西。”这都是可以在家中经常听到的话。这样的话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问题在于有相当多的父母在许诺之后,并不真的兑现。许诺如果不能及时兑现,就变成了哄骗,不仅无法达到奖励孩子的目的,反而使孩子因为期待中的奖励被随意取消而起到负强化的作用,孩子表现出的好行为会由此而日益减少,父母的威信也因此而日渐丧失。

有的是过分的夸奖,滥用表扬、奖励,使孩子习惯于听表扬,而且对表扬的期待值增高,一听到意见或批评就受不了。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集两代人的宠爱于一身,更容易因此而发生问题。少男少女因为父母或教师的批评而负气出走乃至服毒的事件,已屡有所闻。过分的夸奖也使一般性的夸奖、赞许失去奖励的作用。有心理学实验表明:奖惩必须达到一定的力量强度才能起作用。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呵斥、打骂,一段时间习惯之后,一般性呵斥、打骂就不会发挥作用,只有受到更严厉的训斥和体罚,才能收到负强化的效果,也就像一般的家长说的:打“皮”了。

也有的是滥发奖金或奖品,导致孩子依赖外部奖励,教育效果与父母愿望相违。如有的父母规定一门功课在多少分以上者,发多少钱或奖励多少物品等。但在金钱和物品的诱惑下,不仅未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增高,反而使有些孩子出现谎报学习成绩,甚至涂改分数的不良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与没有得到报酬的人们相比,得到报酬的人反而降低了对原来喜欢的测智难题的兴趣,不断得到报酬,往往会倾向于放弃解题的机会,而没有受到报酬影响的人,却一直保持对解题的兴趣。

还有的是奖惩方式单一,不善于使用多种教育方法。不同奖惩方式强化力量是不同的,相同的奖惩方式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强化力量也是不同的,要根据情况区别使用。如对于从没有被单独禁闭在一个房间的孩子实施惩罚的话,禁闭的效果将不逊于其他形式的体罚;奖励的取消或减少,喜爱的东西被禁用、被取消,也同样可以起到惩罚的作用。我们有的家长在这方面往往形式非常单一,好就是物质奖励,不好就是打骂。

还有的是外部奖励过多,内部奖励过少。外部奖励,主要是用于满足个体的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如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设置一张专门的书桌、一个台灯、一个学习角等,都能有效地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内部奖励,指工作或学习本身直接含有能激发行为动机的奖励因素。这种奖励主要用于满足个体的高级需要,例如荣誉和成就的需要,承认和尊重的需要,发展、成才、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个体在工作和事业中,经过奋斗和拼搏后,从内心体会到的,所以说内部奖励是一种主导性的、更稳定、更持久、更强有力的奖励方法。这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挑战性、创造性的活动或学习任务,调整孩子的情绪和态度等。

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结合起来,能够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性。相反,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心理学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多,相应的内心理由就会越少。比如,相当多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经常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奖惩。这种办法在一段时间内是能发挥作用的,但是家长没有想到的是,长此以往,会使孩子逐渐习惯于用外在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会不自觉地变成为家长而学习,或是为了奖励而学习,反而失去了对学习的真正兴趣。

奖励,根据内容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类。物质奖励即指以实物、奖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在家庭中,经常采用的物质奖励具体有食物、玩具、文体用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工艺纪念品、衣物、奖金等。

精神奖励主要指赞许、表扬、夸奖、奖状等形式的激励。赞许,多半是用口头语言如对、好、是、可以、很好等词汇表示,也可以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拍拍肩膀、摸摸头发、吻吻脸颊、拥抱等身体语言来表示,用来对孩子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表示赞同与肯定。总体来说,精神奖励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内部奖励形式,对人的整个行为有教育性、激励性、调节性和增力性作用。

惩罚包括批评、检讨、取消某种奖励以及斥责、体罚等各种能给孩子带来不快体验的形式。批评是父母向孩子实施的,检讨是孩子在父母的指令下,以自我批评的形式进行的。惩罚也可以区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取消某种奖励或物品、交纳罚金、中断饮食或睡眠等可归入物质惩罚,批评、检讨、斥责、体罚等可归入精神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