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29

第29章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林女士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我女儿今年8岁了,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听话、固执,你说她一句,她要回你十句,什么都听不进去,像到了青春期的逆反一样,好好跟她谈也不起作用,有什么好办法或经验吗?

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学生的逆反心理较明显,而且危害性大。其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偏要干”、“自暴自弃”等。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会使他们荒废学业、犯错误,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如下。

(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与孩子产生情绪上的对立。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时家长会很急,断绝学生与外界的一切来往,甚至反对他们的业余爱好,要学生一心一意搞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则想:你要我学习,我就偏不学,气死你。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唠叨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做父母的应尊重少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少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1)采用温暖原则。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种教育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家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主动,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是老子、老子说了算的霸气思想,这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来回答父母的粗暴态度。

(3)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5)家长要从理解的角度去对待孩子,多与孩子交心、谈心,不要动辄用武力、强制手段来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让其屈服,而要以理服人。

(6)换角度去思考。受人生经验和认识水平限制,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往往会一条路走到底。因此,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可教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并预测它的危害结果。

(7)改变教育方式,采取人性化教育策略。家长要努力与孩子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要爱护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不能简单、压制和粗暴地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