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30

第30章 怎样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儿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我们在一些学校调查中发现,竟然有60%的孩子感到不开心。孩子们在问卷中写下了五花八门不快乐的原因,其中包括身体受伤、生病、作业多、父母不让看电视动画片、没有零花钱、不能吃零食、上课没劲、数学题目不会做、愿望未达成、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丢东西,等等。

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后发现,因为父母责怪甚至训斥而不开心的占到15%。这成为最多的归类。调查人员认为,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谁能说当今的孩子不幸福?他们可以吃到任何想吃的东西,他们不仅穿得暖和,而且花样翻新;每逢假日,他们乘火车甚至飞机去旅游,每到节日,他们收到大大小小的红包和礼物。然而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真没劲!”———这是30个随机抽问的9~15岁孩子的回答。因此,家长们不得不反躬自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感到不快乐?

(1)孩子不是有了丰富的物质就有了快乐。可怜天下父母心,现代家长嘴里说“一切为了孩子”,努力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创造一切好的物质条件,辛苦忙碌。但是看似被“幸福”包围的孩子,却有很多烦恼。国际心理学大会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现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这个结果让很多家长备感委屈:我们每天奔波都是为了孩子,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还不快乐?其实家长没有了解快乐的本质:充分的心理满足+适度的物质满足=快乐。

(2)对孩子的快乐不重视。现代家庭模式基本是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很多父母自己忙着赚钱,认为孩子交给老人带就可以了。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席的就是父母的位置,孩子跟父母相处是最快乐的。每天家长亲亲、抱抱孩子,跟孩子聊聊天、玩玩游戏,这种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3)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落后,在孩子很小时就给他安排超负荷的任务,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孩子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玩,家长虽然明白,但是总是用“没有办法”来搪塞。其实,家长要明白孩子童年都没有幸福快乐,怎么去奢望将来的幸福呢?

快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情有起有伏,而快乐的性格则较为稳定。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乐天派,心理学家向监护人们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

(1)对人要宽容。在心理咨询时,我们常碰到这样一些来访者,他们说自己情绪总是不稳定,波动大,别人总喜欢与自己过不去,自己总在想办法对付这样的人。其实,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这样的事,人要宽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对于你的宽容,大多数人会接受,并与你同行。你若不能容忍,想办法对付和报复。这样,一报还一报,永远没完没了,你也不会感到快乐。

雨果说得好:“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做人要有四心:即同情心、谅解心、忍耐心和宽容心。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有了宽容心,才有快乐。好计较的人少快乐,人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反观历史上那些爱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诸葛亮,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

平时,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活得快乐,那么,你应该做的就是少去计较,以爱心和宽容之心对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有真的快乐。

(2)教会孩子与人和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也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监护人要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心境的熏陶下,孩子能与他人相处得快乐而融洽。此外,监护人还要安排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随时欢迎他们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玩得开心又学会了交往艺术。

(3)别给孩子太多。平时监护人应少给孩子一些物质的享受,否则孩子会误以为获得物质越多才是人生的快乐。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发现,当拿走孩子大部分玩具后,他们反而变得更会动脑筋,而且玩得也更有乐趣,这种减少玩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十分有利,可以帮助孩子善于思考的创造。

(4)让孩子避开消极的情绪影响。监护人也有七情六欲,时而忧愁抑郁,时而大发雷霆,时而伤心哭泣。每每出现激烈情绪变化时,监护人应尽量避开孩子,不要对着他们发泄。此外,看电视时也要回避那些“哭哭啼啼”、“凶杀厮打”的场面。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验忧伤、惊恐等不良情绪,而应该让孩子经常看到监护人的微笑和欢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养成乐观的心境。

(5)帮助孩子调整情绪。人人都有快乐的时刻,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监护人要正确引导孩子,遇到困难、挫折不要灰心丧气,并且告诉孩子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下棋、骑车、与知心朋友交谈,让不良情绪能尽快得到调整。

(6)善于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会使一个人乐观愉快。孤僻的人,不善交往的人,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与人的沟通,不能理解和信任别人,他们缺少友谊。当他们有苦恼时,没处诉说,于是只好憋在心里,从而就会感到不快乐。

(7)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例如,桥牌活动、沙龙、联谊会、庆祝会等,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时常保持一种状态,同时,它又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些活动中,可结交很多朋友,甚至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烦恼苦闷时,能转移心情和注意力。

(8)学会爱别人,积极去帮助他人,向他人显示你的信心,并把信心传给他人。有些自卑、孤僻的人,与乐观绝缘,因为他们时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当然谈不上爱别人,去帮助别人。一个人若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别人也会越来越疏远你,这时,你就会孤独,就会感到不快乐。相反,你若时常主动去帮助他人,一方面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肯定,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别人也愿与你交往,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

(9)让孩子自己做主。一般来说,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快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监护人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武断地替孩子拿主意,这样一来,孩子容易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任人摆布,心中自然不高兴。当然,监护人在重大事情上应该为孩子策划、做主,但是有些小事情不妨让孩子自己来决定。例如,由孩子自己选穿哪一件衣服去上学,或者从监护人允许看的电视节目中,让他们自己挑选一个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