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34

第34章 为什么好学生也会厌学

在几所重点中学做心理辅导,笔者结识了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通过与这些学生交流,笔者为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有点可怜他们。笔者有一种感觉,这些学生除了成绩好,其他一无所有。笔者也曾接待过一些所谓的成绩优秀的好学生的家长,他们都是为孩子学习的事,说发现孩子最近成绩下降的快,他们经常光顾网吧等等。

有一位家长告诉笔者:她的孩子经常在放学后不是先回家,而是在外面玩游戏玩到很晚,太让人担心了。咨询师仔细询问了这个孩子,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妈妈买了一大堆练习题,一回家就让他做这些练习,根本没有玩的时间,所以他干脆先玩够了再回去,回去晚了就没有时间做那些练习题了。笔者告诉那位家长,应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作业负担,实际上根据她孩子当时的学习成绩,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学会,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已经很不错了,没到加强练习的程度。这位家长接受了建议,后来这个孩子就基本上能按时回家了,学习也比以前更专心了……

其实,有些好学生比差生的心灵还要脆弱。好学生,学习是他们的唯一目标和精神支柱,学习上一旦遭受挫折,他们就会感到什么都没了,这很容易导致他们精神崩溃。好学生厌学的极端方式有离家出走和自杀。导致好学生厌学的原因如下。

(1)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枯燥及压力大。一位重点中学学生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找笔者心理咨询,笔者问孩子学习和业余活动情况,孩子说一周就一个晚上不上晚自习,其他时间都是学习。经常考试压得他喘不气来。孩子和他母亲都是一个目标:一定要考上一个理想大学。其实高三的孩子除了学习外,还有其他需要,如娱乐活动,但是老师和家长都忽视了。

(2)由于受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好学生成绩一旦下降,他们身上的那种光环就开始暗淡,迎接他们的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质问以及同学们的嘲笑。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因为不能接受这一事实而选择离家出走。

针对好学生存在的厌学趋向,指导方法如下。

(1)父母要与老师多沟通,不能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压力,父母除了关注孩子学习外,还要关注孩子的业余活动,注意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孩子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心态和控制情绪。

(2)父母和老师要重视好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校在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别忘了适当安排学生课余活动,让他们放松放松,也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习上的竞争。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很难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家长和老师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4)加强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家长和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进行挫折和抵抗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和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