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52

第52章 如何引导孩子鉴别真、善、美

一个女孩病了,医生告诉她,她只剩下100多天了。小女孩的妈妈想带女孩去她最喜欢的海滨城市。小女孩摇摇头:“妈妈,我的愿望太多,海只是我向往的一种事物。你能满足我的一个心愿,却满足不了我的全部愿望。”几天后,小女孩住进了养老院。每天,她都把欢乐的笑声洒满这些老人的房间。养老院的每个爷爷奶奶都因为小女孩的到来而感到高兴。谁也不知道小女孩身患绝症。一天早晨,小女孩静静的死了。临死前,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很快乐。既然我必须死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只能找一种快乐而又幸福的方法结束生命。我找到了,所以我是一个幸福的女孩。”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生活中,有些少儿喜欢骂人、欺负弱小,对农村来的同学总是瞧不起,等等。因此,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真善美的教育。

“真”是指人们对社会运动、变化、发展和客观事物自身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善”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或客观对象与一定社会阶级的目的相一致,是以自己所属阶级的利益为判断标准,凡符合本阶级利益的称为善;“美”是指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形象化,体现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的能力创造的结果。真是善的基础,美是善的具体形象,善又是真的价值表现和美的社会内容。真、善、美互相依托,互相联系,共同体现道德的价值,是同一客观对象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凡是真的、善的,一定是美的。

引导学生鉴别真、善、美,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少走弯路、错路,心灵更加纯洁,言行更加文明,情感更积极,思想更健康。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鉴别真、善、美,下面给予介绍。

美可以显现人的价值,能够很好地使个人与社会相融合与和谐,它和真、善均统一在人类社会实践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他们思想健康发展,可以提高人们辨别美丑的能力。人具有审美、爱美的需要,中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和家长应该设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他们渴求美的需要受到老师和家长轻视时,社会上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腐蚀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走上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育是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现在很多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却很少,甚至还没意识到对孩子进行美育会有什么作用。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爱美追求美,但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因时代、民族、阶级影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也与人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分不开。家庭美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教会孩子区别美与丑、善与恶、诚实与虚伪,把孩子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对他的人格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进行家庭美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父母自身就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的人,那么他的孩子则很难有较高的正确的审美能力,因为“有其父则必有其子”。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就曾接待过一个离婚的母亲带女儿前来咨询。女儿是一个嫉妒心强、自私、没有多少爱心的青少年,对本市电视台为一个患绝症学生募捐很不理解。我们在与母亲交谈中,知道母亲曾遭受过感情挫折,对社会有一种冷漠和敌视心理,她的消积心态自然而然影响到女儿。

(2)学校可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大型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参加社会植树活动,打扫街道卫生,去福利院帮助老人等。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让孩子认识热爱劳动,帮助弱者是一种美。德廖莫夫在其《美育原理》中就曾说:“劳动不仅创造着美,而且劳动本身就是美。劳动作为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带来美的享受。”学校也可组织学生看有意义的电影和电视剧,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焦裕禄》等,让学生体会艺术的感染力,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者沙茨基在其《沙茨基四卷》中就曾说:“美育在于借助艺术来培养人的各种品质,使人吸收艺术,参加多方面的创造能力,发展个人的积极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发展集体主义精神。”用艺术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针对一些学生爱打扮、赶时髦,又不爱学习的现象,老师可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访问一些成功的人士等,让学生明白,外表美是短暂的,心灵的美是最重要的道理,从而热爱学习,勤奋学习。

(4)老师和家长可带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劳动,在亲自经历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并鉴别真、善、美。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少年宫、劳教所,植树造林,打扫街道卫生,为军烈属服务,当小交警,等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言行才是真、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心、义务感和勤劳朴实的品德,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

(5)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来教育学生,鉴别真、善、美。影视剧和文学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形象都是感人至深、有血有肉的个体。当学生看完这些健康的、积极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老师和父母要指导学生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把学生的精神力量化作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精神获得提高。

(6)利用大自然的美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得到美的享受。有条件的家庭,有时间可带孩子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自然的美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要引导孩子,把自然美同人的创造联系起来,给孩子讲述秀丽的风景,有许多是经过人们的劳动改造的,以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创造活动的向往。

(7)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鼓励孩子看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家庭美育教育的一个好方法。有些孩子不爱阅读文学作品,文学知识也相当贫乏。这种情况应当引起父母亲的重视。没有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审美能力。父母可循序渐进,先让孩子阅读短篇,并写心得体会,然后再读中篇等。文学作品不仅会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会提高孩子对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