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54

第54章 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一个小女孩在给心理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自我上学后,妈妈就给我讲了不少男人诱骗女人,女人吃亏上当的事情。反复叮嘱我:你现在是大姑娘了,一定要自尊自爱,随时提高警惕。我于是每天绷着这根弦。几乎不信任任何男生。在学校,哪个男生多看我几眼,我立刻警觉。男同学和我说话,我心里就紧张,因为这些,我渐渐和同学疏远了,同学们也都不爱提到我,我孤独极了,看到班上女生和男生有说有笑,我好羡慕。也不觉得男生怎么坏,我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想与他们交往,一方面又害怕与他们交往,我总是顾虑很多,犹豫不决,活得真累,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于这类女孩子,以前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曾接待了许多。一般都是父母,尤其是母亲不良教育的结果。有些父母,尤其是母亲,喜欢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而她们的思想和观念又是错误的。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很不利。这样的母亲,往往存在创伤体验,如过去曾遇到过情感挫折,受过骗,上过当。她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又遭受类似的不幸,虽然她们的愿望是好的,但导致的结果却不是她们所料到的,这样的父母一般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因此建议那个小女孩,在好好学习的前提下,应勇敢、大胆地与男同学交往,当然不要限定与某个男同学交往。要主动、热情地帮助那些学习、生活不如你的同学,这样你会自信起来,会体验到助人的乐趣。别人也不会感到你是一个冷面的人、不易接近的人。谁不愿与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交往呢?

对母亲的话,你要有自己的认识。不对的,你不要表示强烈反对,以免伤母亲的心,你可以走自己的路。对母亲可信又难信的话,你可去问问你的长辈,如伯伯、叔叔等,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再下结论。

学习提高了,好朋友多了。你就不会有活得累的感觉,高兴都来不及,你说呢?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长到3岁时,就已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他们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们心目中,这时的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天真纯洁的,认为只要能在一起学习玩耍就是好朋友。

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禁止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会使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与异性交往、学习的机会,使其以后可能因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导致对社会不能很好地适应。

(1)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在一起游戏时,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的友谊。

(2)防止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一般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只是用模仿来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家长不必担忧或斥责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玩一些更有趣的游戏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的性爱动作,并对孩子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教育。

(3)防止孩子性别错位。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已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6岁是孩子性别认定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喜欢模仿异性伙伴的行为、服饰等(一般指男孩模仿女孩子),就要引起注意。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把孩子当作异性孩子的言行,如果有,尽快纠正。要按孩子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打扮,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正合父母心意。其次,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所在的伙伴群体里是否异性太多,使孩子产生了模仿心理。如果有,可一边加强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边考虑让孩子进入一个同性伙伴较多的群体,给孩子较多的模仿伙伴行为的机会。

(4)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度过“异性好感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异性好感期”了。许多男孩女孩在“异性好感期”的初期并不是表现出对异性的关注、喜欢,而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比如,对异性表现出冷漠、轻视的态度,有些男生甚至对对方采取一种不友好的攻击方式。表面上看,这个时候的男孩女孩是对立的、排斥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内心中,已经非常渴望异性的关注,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的青睐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不少男孩女孩,因为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涡不能自拔。他们以为这就是爱情,实际多数情况只是一种好感,但心理不够成熟的男孩女孩却难以分清友情和爱情。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家长应该恰当地给予引导。

1)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避免孩子因此产生耻辱感和自卑感,而是要增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可以和孩子谈谈自己在他那个年龄段遇到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以其他人为话题,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倾听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2)尊重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要一味制止他们和异性接触,以免造成反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和多个男女同学一同交往,发展广泛的友谊,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异性同学。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同学带到家里,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也有便于了解孩子的交往圈子。

3)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处于异性好感期的孩子,身心正在快速发展,他们懵懵懂懂,既长大了,但又不成熟,他们好奇心强,对成人的模仿也强,很多影视媒体里的内容都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不积极引导,孩子很可能因为无知而作出让他们后悔终身的事情,因此,家长要提前认识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你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那就为孩子买一本很科学很透彻的书,或者去找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