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63

第63章 如何辅导孩子克服心理定式错位

有一位妈妈对咨询师说:我的孩子10岁了,在家里生活拖沓、懒散,什么也不爱做。学校老师反映他进取心不强,分高分低不在乎。一次学校搞活动,老师在全班同学中调查每个人的志向是什么,他却说,以后上个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找个好的老婆……对此,这位家长很苦恼。

另一位妈妈是这样评价她的孩子:上初中了,在家里啥事情都不做,也不爱学习,比较贪图享乐,总缺少一些同龄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平时他只对玩感兴趣,虽然他也知道看电视、玩游戏会玩物丧志,但是好像总抵挡不了诱惑。学校老师也向我反映孩子进取心不强,对学习很不在乎。一次,老师在全班同学中调查每个人的理想是什么,他却说有钱就是理想。我很苦恼,给孩子做了许多思想教育,也给他看了一些励志影片和图书,都没有什么用。有什么办法能教育好我的孩子呢?

上面讲到的孩子,存在心理定式错位现象,所谓心理定式错位,是指由一定的错误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它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现象。其表现与危害如下。

学生心理定式错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学习方面。

(1)价值观是人生的信念与观点,它是个性的重要成分。价值观意味着个人对某一事物作出何种选择。例如,学习雷锋是一种高尚行为,能体现人的价值。但有些学生则讥笑学雷锋的学生是傻蛋一个,什么年代了,还学什么雷锋,这就是心理定式错位引起的。

(2)学习方面,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表现也较突出。如勤奋学习会受到奚落,讲吃、讲穿、讲玩,个个津津乐道。

心理定式错误形成的原因如下。

受父母不良教育和不良行为的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向孩子灌输马无夜草不肥、读书有何用、还不如偷来得快的思想,孩子一定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并存在严重的心理定式错误。也有的父母曾经受过挫折、遭遇过不幸,因此,在他们眼里,社会是灰色的,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时时都要提防别人,那他们的孩子也一定有心理定式错位。

心理定式错位危害大,会导致学生信念丧失、心灵空虚、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不求上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1)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光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唯有亲身经历、体验和实践,才最有说服力。老师可组织学生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到贫穷地区学校参观,搞一帮一活动;到孤儿院和福利院,帮助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通过这些具体活动会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能及时纠正那些存在错位定式的学生的认知偏差。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接受再教育。人往往有“太熟悉即逆反”的心理,有很多学生存在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不听、旁人的话想听的心理。老师可请一些老红军、劳模、英雄人物给学生上课,讲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助人为乐的意义等,让学生接受再教育。请这些具有说服力的人物直接给学生上课,往往比老师和家长更有效果,也容易纠正学生的定式错位。

(3)父母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有些家长也许还没注意到,也许是烦恼太多,往往把一些不良情绪或不良社会现象带回家,还以此教育孩子,这些具有很大的负作用。可以这么说,很大一部分存在定式错位的孩子,其原因来自家庭。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误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