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73

第73章 如何提高记忆力

在中学阶段,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数理化的定义、定理、公式、符号;外语单词、语法;历史年代、人物、大事记;地理中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交通;政治、语文、生物……很多学生苦恼于这些知识记不住,感觉是自己记忆力差,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我生来记忆力就不好”。一些学生焦急地要家长给自己买补品补脑,来增加自己的记忆力……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记”到“忆”,包括记住、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住事物是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它的对立面就是遗忘。如何知道过去的知识经验已在头脑中保持,可以通过回忆或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过去遇到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把它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遇到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辨认出来则称为再认。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学习记住某些知识以后,开始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以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遗忘的内容逐渐减少,到了一定的时候,几乎不再发生遗忘。这是遗忘的一条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条防止遗忘的途径,那么将大大地提高记忆的效果。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1)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力越好。记忆与知识组块有很大关系。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组块”越多,我们记忆的能力就越强。一般说来,头脑中数字知识越多的人记数字越容易;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的人,记数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古文的能力越强;英语单词记得越多,记忆单词的能力就越强。总之,无论在哪个知识领域,提高记忆的有效方法就是多记该领域的知识。越是广背博记,记忆力越是超群。许多记忆力超群的名人,从小就是博记的人。

(2)越爱记的人记忆力越好。许多学生抱怨“自己记忆力差,记不住老师要求记忆的知识”。其实,这些同学的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差。他们中有些人说起港台影视歌星如数家珍;有的谈起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情节是滔滔不绝;还有的对体育明星了如指掌,如某球星身高多少,原在某俱乐部效力,某年某月以多少美元转会至某球队,绰号是什么,上个赛季一共踢进多少个球,其中最精彩的入球是……从这些方面看,他们的记忆力简直是惊人的。

一个怕记的人,把记忆看成是令人生厌的负担,绝对记不了多少东西。其实,任何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显示出优异的记忆力。因此,要想提高记忆效果,首先应设法使自己对需要记忆的内容感兴趣。

但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本身不可能都像球赛、小说那么有趣。要对它们发生兴趣,有两种基本的办法。

1)要认识这些知识对自己的价值。比如立志做一个数学家,而数学家就必须精通数学,这样,开始可能硬着头皮去学,但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多,数学才能的增长,就会逐渐对它产生兴趣。

2)在记忆方法上下些工夫,运用一些幽默的语句、俏皮语、荒唐可笑的夸张形象、打油诗等帮助记忆,这种“趣味记忆”可以把一些枯燥难记的内容变得像智力游戏一样令人感兴趣。

(3)越认为自己能记住的人记忆力越好。学习上的自信心十分重要,我们要对自己说“我能行”。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记住,那你果真记不住了。首先,要相信并不是只有自己感到记忆困难。对任何人来说,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内容都不那么轻松,遗忘是普遍的必然现象。其次,要坚信自己最终能记住要记的内容,尤其是采用高效记忆方法,别人能记的我能记,别人不易记的我也能记住。最终能达到高效记忆的水平。

(4)精力越充沛的人记忆力越好。每当人的精力不好时,如患病、疲劳、营养不良时,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脑子变得迟钝,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应该注意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又一条件。为此要注意加强体质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醒来感到精神饱满为宜);生活要有规律,特别是要按时休息;加强营养,因为用脑学习和记忆会消耗大量能量。

(5)记忆方法越科学的人记忆力越好。掌握巧妙的、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会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和任务,树立能记住的决心和信心。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住的内容很多,但总得有个主次、缓急之分。我们要为自己提出一些达到识记目的的具体要求。如一篇文章准备花多长时间读熟并记住?主要弄清:什么问题?主要记什么?记到什么程度?都要先有个安排。实验证明,记忆的要求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明确了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后,还要有一定能记住的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临考前的复习,往往容易记住,因为大家都会这样想:“我一定要记住,也一定能够记住,否则就考不好。”可见,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有长久记住的具体任务,又要有长久记住的决心和信心。

(2)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在学习中,要记住那些没有意义的材料,往往靠机械记忆,采取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的方法。而意义记忆的基本条件则是理解。只有将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起来,才能记得牢固。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记忆效率:一是通过比较找联系,如苏联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中国“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1921年,这三件大事先后各隔两年,这两年便是它们在时间上的联系点。二是编写记忆提纲,这实际上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通过编写提纲可以使记忆内容的段落层次清楚,有条理,因而容易记住。三是可以把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附加意义,以帮助记忆。如日本富士山的高度是12365英尺,这个数正好是一年的月份数和天数,这样就很好记了。

(3)尽量地尝试回忆。在学习中把阅读与回忆结合进行记忆的效果好。实验表明,某段学习内容用连续阅读4次的方法进行记忆比起2次阅读2次回忆的记忆方法,其保持的效果要差得多。因为尝试回忆能避免重复阅读产生的疲劳,能及时发现回忆不出的地方或回忆中的错误,便于集中精力突破难点,还能及时知道自己的进展,从而树立信心,提高大脑进行记忆活动的积极性。

(4)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在记忆过程中,如果多种感觉器官配合进行,将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其原因是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可以在大脑中留下几条不同的记忆的痕迹。平时上课老师要求我们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即眼看、耳听、口念、手写,就是这个道理。

(5)与遗忘做斗争。遗忘,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大障碍。造成遗忘的原因:一是前后学习的内容相似,产生记忆中的相互干扰,如学了汉语拼音后再去学习英语,初学时就容易混淆。二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强化而导致遗忘。

为避免记忆中的相互干扰,要注意科目内容的正确安排,要把文、理科课程交错进行,同时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休息。

为防止遗忘,还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在遗忘还未大规模到来之际,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学习记住一种知识后,最好能当天进行复习。开始复习的时间要多一点,间隔密一些,以后复习的次数可以少一点,间隔的时间逐渐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