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72

第72章 如何制订学习计划

家长们都知道,做事没有计划是很难成功的,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计划,那么便是一盘散沙。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效果就不会理想,而有计划的学习却可以避免这一切学习上的弊病。正像建造楼房先要有图纸,打仗先要有部署一样,孩子要想成功有效地学习,爸爸妈妈必须帮孩子制订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是说,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事前有准备,就往往能成功,而没有准备则常常会失败。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学习也是一样,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有条理、有顺序,而且有目标、有方向。这样当然效果会比没计划随意学要好得多。”

学习目标的实现,人生目标的达成,靠的是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行为。在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确立之后,制订学习计划,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是提高效率实现目标的有力保证。河南有一位以896分(标准分)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谈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学习切忌没有计划性,学到哪儿就是哪儿,高兴学什么就学什么。这样完全凭个人喜好,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容易造成各科不均衡的发展,造成较低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有没有学习计划,这是学习好与差的学生的重要区别。优秀学生大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心中有数,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学习,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习效率高。有了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就可以目标明确而有序地进行,检查和总结也有了标准,还能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要比无计划学习好得多,其好处如下。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3)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4)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计划,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还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修学以后的自学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计划。

由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所以有计划地学习成为优秀生的共同特点。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差别中有一条就是有没有学习计划。这一点越是高年级越明显。

(1)计划要与目标紧密结合。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计划也是实现个人理想的行动步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的制订首先要与学习目标紧密联系,也要与个人理想联系起来,因为计划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例如,你若想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达到“三好生”这一目标,你就要围绕品德好、学习好和身体好三方面条件和要求,计划应采取哪些步骤,选择什么方法,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划分阶段目标,并经过一学年努力,达到“三好生”的水平。

(2)计划要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如能力、特点、对各学科的掌握程度、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等主观条件。还要符合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学校环境、教育条件和家庭情况等客观因素。对上述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实现个人目标的具体行动。

制订计划要切合实际,以能做到或通过努力能做到为宜。计划和目标不可过高,过高难以实现,失败了会丧失信心,妨碍以后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也不可过低,过低没有激励作用,不利于提高和发展。有位高考状元说得好:“所谓计划性,就是自己心里要有一个目标,我打算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定计划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过。太松,就容易太轻易地完成,不能激发内在潜能;太过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反正我怎么也完不成,索性按部就班,完不成拉倒。定计划,应该力求从本身实际情况出发,稍稍超出能力一点,略带一些向自我挑战的意思在里面。”

(3)时间安排要科学。科学地安排和使用时间是制订好学习计划的关键。所谓科学安排时间就是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1)全面安排时间。就是考虑到各科学习时间要求,既要考虑到课内学习,也要考虑课外学习;既要考虑饮食睡眠时间,也要想到锻炼和娱乐等。

2)合理安排时间。是指在最佳的早、晚时间安排学习难度大的内容,周六、周日时间比较充分,适于集中练习或系统复习。

3)高效安排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使用效率要高,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提出单位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聚精会神地完成规定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有个高考状元说:“时间诚可贵,效率价更高。”他们在学习的各环节中都讲究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听课、阅读、复习、做作业、模拟测验等,都限时定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习计划还要留有余地,不可把时间和项目排得过满。

(4)时间安排应与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学习计划是整个生活中的一部分,若离开了每天的生活,那是行不通的。所以学习计划的时间安排应该与具体生活学习内容紧密结合。

一天24小时,8小时的睡眠要保证,一般是晚10点睡,早晨6点起床,充分的睡眠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和精力旺盛的保证。每天吃饭时间应固定。每天早晨起床后和下午应坚持锻炼身体,坚持长跑的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也磨炼了意志。晨读课要将读语文和外语的时间分配好。上午的时间一般都是上课,应要求自己听好课和做好课堂笔记,使课堂内容达到初步的记忆和理解。下午和晚上,除上课外,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何时复习当天的功课和做作业,何时看课外书,何时预习第二天的课,何时休息娱乐,应分配得很具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要求统一的时间表,但切记时间安排要合理,要与具体内容密切结合,不能笼而统之,不可空洞无物。在日计划安排的基础上,还应制订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将一周、一月、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都合理、全面、有效地安排好,将学习内容踏踏实实地掌握,使目标不断地完成。

(5)坚决执行计划。制订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步骤,执行要坚决。要有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否则计划只是一纸空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随时修正,使计划更符合实际情况。

有些学生订计划水平不低,但不能执行,管不了自己。有些学生只保证学习时间,常占用睡眠、休息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因而降低了身心健康,影响了学习效率,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有些学生一踢足球或一玩篮球就是几个小时,什么写作业、复习功课全都丢到脑后,因此他们无法完成学习计划,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成绩也差。这些同学应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能战胜自己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管不住自己的人是难以作出什么成就的。中学生应自觉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希望大家对完成计划的情况实行自我监控,常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自我反馈修正,自我验收总结。通过实际活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也要学会制订并完成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事事做到巧安排,从而获得学业、事业的成功,成为一个生活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