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75

第75章 附录一 心理咨询师的好帮手———图像排列心理治疗

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或称图排疗法、图排治疗,是求助者通过对自己选择的一组图片进行自由排列,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分析、诊断、咨询和治疗于一体的一种游戏式心理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荣格的思想和心理投射理论。它是一种在来访者不用说出自己秘密的情况下,以游戏的方式来放松、减压、思考、领悟等,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来访者通常说不出自己的困难、痛苦或冲突的来源及解决方案,或对它缺乏理智上的了解。图像排列心理治疗,可以透过主动想象和创造性象征游戏的运用,制造从潜意识到意识,从精神到物质,以及从口语到非口语的桥梁,从而使自己受到领悟,进行自助。它是一种心理疏导手段,是通过对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和其他图片排列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在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通过各种图片展现心灵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这种接触与表达,可促进激活、恢复、转化、治愈、新生的力量,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发展和心灵成长都有促进作用。

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特征之一。此外,这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其运用十分广泛。

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有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家庭生活类、武器类和颜色类等近1800多张图片,来访者只需要从这些图片中选一些自己需要的图片进行排列就可以了,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定主题进行排列,也可以不定主题进行排列,形式多样,不具一格。

(一)图像排列心理分析指导语

1、请求助者选择30张图片(少几张也行),这些图片应该是印象最深刻的图片(如:最喜欢的图片或最留念的图片或最不喜欢的图片或最痛恨的图片,等等)。选择图片应注意:30张图片应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每类图片四张左右,不能只选择一类或两类图片。不能只选择感兴趣的图片。

2、在一张长方形桌上,铺上一块蓝色的布,将选择的图片在桌布上进行自由排列。

3、请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图片,或选择图片时想到了什么或联想到什么,来访者解释和评价图片时应注意:

(1)不能只从专业角度选择和评价图片,如摄影师爱强调图片的色彩、搭配和意境等;建筑师爱强调建筑的结构、与自然的和谐等;信佛的人只选择和评价佛、塔的图片等。

(2)艺术性评价图片不要超过三张。

(3)不能只解释是喜欢或可爱或漂亮等,解释要一至二句话。

(4)应该从生活或工作或学习上解释、分析图片。

(5)面对图片,不要理性地评价某些人与事情。

(6)不要简单地对图片进行评价,如“这幅图写出了一个花季少女的神态以及眼神”、“这幅图运用了很巧妙的点石之法,很美”等等。

(7)来访者对颜色的选择不能超过三种,最喜欢的颜色不要超过两种。

4、就来访者对图片的解释和评价等,心理咨询师做好记录,填写图像排列心理分析表。

5、心理咨询师对图排作品进行拍照,然后撤除图排作品。

(二)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指导语

在图像排列心理治疗室,求助者进行图像排列,心理咨询师可对来求助者说:请选择一些你感兴趣或需要的图片(多少不限),这些图片应该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图片,如你最喜欢的图片或最令你留念的图片或你最不喜欢的图片或最痛恨的图片,等等。选择完图片后,在铺着蓝色布的长方形桌上,进行自由排列,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来访者一看图片盒子里各种各样的图片就会明白,甚至很喜欢,并不需要更多说明,特别是对儿童更不需要什么说明,儿童就会马上做起来。如果有的求助者问“选择明星图片可以吗”或“只选择动物图片可以吗”,和所有的投射测验一样,心理咨询师只需回答“你想怎么样都可以”或“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无论怎样,必须给来访者自由表现的机会。

(三)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理论基础

1、弗洛伊德意识结构论。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前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起检查作用,没有动力、实在意义,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潜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3、荣格集体无意识论。荣格认为,人的人格应分成:自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部分。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自我(self)是人格的中心,是指人的现实存在,是人的思维、情感、认知和感知觉的综合。人的自我与自我原型密切相关。自我的原型是指:与生俱来的完整感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原型最初是以特定群体共同遵照的守则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守则演化为这一群体中个体的人格特征。因此,原型是人的潜在性格,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结构中原型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当我们身陷绝境或是当外界的压力超过我们自我的应付能力时,自我原型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反映出来。

个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压抑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在潜意识中,这些压抑的体验以及相关的观念围绕着“情结”(情结是伴有强烈情绪和行为的观念簇),而情结中心则是原型,因此,属于潜意识范围。按照荣格的观点,一个民族或一种部落会具有相同的原型思想,而每人可以因为个体差异而外观行为迥异。

集体潜意识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荣格发现:一些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具有普遍性,与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这种现象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并无相关。因此荣格推论:人在潜意识水平具有相同的部分,称之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经常以原始意向来表达,这种原始的意象或称作“种族记忆”,荣格称之为“原型”。原型思想可根据民族的不同,出现在本民族的神话、寓言、传说中,也可显现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可以说这是远古以来人类所继承的共同心理部分,譬如英雄原型(神、精灵)、母亲的原型(圣母、观世音)、智慧原型(诸葛亮等)。与个人的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外向显示,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幻想中以象征的形式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本民族所有的原型,或所具备的原型都对该个体产生同等的效应,但某些原型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阿妮姆斯等。

荣格提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荣格还认为,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它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独立本能,使我们持续地朝向完善自我、寻找特定的生活意义。潜意识也是意识轮换、变形的场所,人不可能直接意识到潜意识。因此,常通过象征作用,使人具有能力去表达那些无法意识但确实存在的潜意识。潜意识还是我们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因为,原型具有能量,原型的显现本身就是力量的释放。因此,在心理治疗中如能很好地了解来客的原型思想,就能很好地了解此人。

4、心理投射论。心理投射理论是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在人格测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该术语由弗兰克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如1921年的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的具体做法是:向受测者呈现一定的刺激材料,让受测者加以解释或者要求他们将这些刺激材料组织起来。其基本假设为:第一,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第二,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也就是他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心理投射测验依据测验目的的不同、测验材料的不同,测验的编制、实施和对结果的解释方法的不同,以及受测者的反应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但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

(四)图像排列心理咨询与治疗

1、心理疏导。让求助者排列一个作品,并进行讲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宣泄的过程,90%的求助者进行图像排列和讲述后,都反映心情舒畅多了。

2、积极想象。积极想象技术是荣格在工作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直接与无意识相接触的方法,它可以大致分四个阶段:首先是诱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摆脱一切思绪,以自然观察的方法,注视无意识内容的自发出现和展开;然后,用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如画画、雕塑、舞蹈、音乐等象征表现手法,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接着,心灵的意识开始积极地、有意地参与和无意识的对峙、交流,直到无意识产物的意义及涵义被意识理解,并保持和谐一致;最后,一旦意识和无意识相互达成一致,个体能够有意识地生活,就必须遵守某种新的伦理观点和义务,即个人不再像以前未意识到无意识的潜在作用时那样看待他的生活。

3、认识与领悟。通过图片游戏,能很好地降低来访者的防御性,而且图片游戏又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很容易让求助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得到领悟,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以及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会让求助者一目了然。这种方式也是一种认知疗法。

(图排疗法版权登记号:17—2011—A—762 图排疗法网上测试见网页http://www.jzjzz.com/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