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归生气,后来,还是爸爸的情怀占了上风,格斯最终又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了一下,其实,这个娃儿是所有孩子中最像他的,坚韧、自负,以及无独有偶的开拓精神。并且,格斯老了,他已经不愿意孩子东奔西走,至少开银行能把这个异想天开的浪子留在家乡,那就从了他吧。于是,他勉强地答应加入10股以资鼓励。这里说的10股,就是1000块,而希娃子的目标是300股——开银行最起码的资金。
他自己的2900块加上父亲的支援,他已经有了39股,也就是说现在尚欠261股,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办?
且看希娃子,他毫不犹豫套上了马鞍,开始了他的另一段旅程——推销自己的诚信。
整个夏天,他上马、下马、不断说话、微笑、握手,先是牧场里入了几股,再又从狩猎场上拉来几股,就连上次跟他讨价还价买鞋子的精明寡妇也买了几股。实在很难想像,希娃子说干了喉咙,跑断了腿,终于换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散户居然凑足了半数的股份。
这是第一次,希娃子学会了如何聚财,学会了如何把理论上的演讲口才运用到实践中。一大堆合伙人愿意把钱交给他,使得希娃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心里舒畅极了;另一方面,他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担子。别人的信任使他产生了一种要保护投资人的责任感,除非他累死,否则想不干也不行了。
是的,不得不干,忙碌是击不倒希娃子的,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终于凑足了3万块!就在格斯商店旁边的一座方形小屋里,银行正式开张了。
开业当天,如果旁人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一定会告诉你,银行啊,是拉赞助拉出来的。
大冒险
几经劳顿,银行终于开业了。可是,严格来说,圣·安东尼奥并不算是希娃子的银行,因为大股东们永远不会去考虑银行是谁先发起的,在他们眼里希娃子就只是39股而已。
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在股东会上推选了一个老头子为董事长,结果希娃子反而被排挤在外,只混了个出纳的空头衔,甚至连薪水都没有。
这个无情的事实让希娃子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他心烦意乱地走到圣·安东尼奥的教堂,向上帝做了一番来自肺腑的抱怨,他跟耶和华告状,说正义和公理都跑到大股东那边见鬼去了。你作为老大,作为一名万能的主,你不帮我不行啊……希娃子说得口干舌燥,渐渐地,教堂的氛围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
经过这一段抱怨,他甚至把事情前后的情形在脑海里全部梳理了一遍,并推断出端倪。看来,信仰的力量还不是一般的强大,他又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升华。
希娃子发现并非所有的人都想排挤他,一切只是一小撮想要吞并散户的人耍的伎俩。想到这一层,他决定先保持冷静。
当咱们揭开事实的表象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其实屡见不鲜,散户们大多都在为别人创造效益,所以到今天还是这样的:凡是利好消息总是先喂饱了大户,危机来了都是散户们陪着买单。
此时此刻,既然希娃子没有资金去大动干戈,就干脆来一招汉高祖偷渡。
——我来暗渡陈仓,让敌人修栈道去吧!
但这依然是一个危险的决定,因为一旦反击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股东们抢先一步把钱蚕食,尔后撤资宣布倒闭;二是希娃子筹集足够的委托票,把主导权抢回来。
很大程度就是赌时间了。于是,希娃子又快马加鞭地去游说小股东,相比集资游说,现在就更困难了。好比你劝别人买基金一样,你告诉他如何如何好赚钱,他也许会跟你买;但是之后你又告诉他干脆把钱给你来调配,人家也是血汗钱,估计就不干了。
况且这事还只能速战速决,稍一拖延,小股东们就集体陪葬了。
希娃子记不得自己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找了多少小股东……当他再回到圣·安东尼奥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自豪的说:“哼哼哼,死老头子,伪董事,我就是要跟你比比,看我们谁说了算!”
宁可得罪君子,莫得罪希娃子。看来想吞银行资产的股东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个拉他们入股的青年是头沉默的羔羊,或者说,他们没有看清楚这一家子拓荒者都有同样的坚韧品质。眼下连格斯也瞧出了事情的苗头,他说:“老子也是股东,他们想把我排挤掉,门都没有!”
当希娃子的胆识遇上格斯的资金,一旦引爆,足够炸得他们防不胜防。
去赌赌吧,机会终于来了!
反客为主
希娃子一直盯着他们店内的邮局,等着董事会一张张往外邮寄开会通知。果然,到周末,通知出来了,大意是定在星期一下午的4点召开董事会。
然而,万事俱备,“东风”不来。
大股东似乎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赶在星期一早晨就做好了准备。
“今天一早,银行刚开门就排起了长队,储户、股东把钱都领走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希娃子狠狠电击了一下。格斯似乎一点都不紧张,反而笑嘻嘻地说:“我真怀疑现在银行里是否还有两个铜板。”
坏消息、格斯无所谓的态度把希娃子气坏了,不过这次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教堂告状了。面对银行挤兑,他感到事情变得不妙,再这样下去,银行真的得宣告破产了。
他想着,完了完了,我他妈要破产了。
董事长看穿了希娃子的情绪,他幸灾乐祸地说:“诸位先生,出纳员来给我们致闭幕词了。”
此刻,惊奇的事发生了,娃子他爸笑意盈盈地站起来,用同样幸灾乐祸的口气反问董事长,请您先看看,我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呢?
说完,他扬起两张电报——这是希娃子和其他股东都未曾预料到的。一封是来自德克萨斯州银行和艾尔帕索银行的许诺;第二封是阿尔布格国家银行打来的电报,这两封电报为他们赢得了6000块可供周转的现金。
这下轮到老头子瘫了,只是一瞬间,他从大赢家变成了千古罪人。本想一次性套现榨干银行,没想到银行还是好好的,他却失掉了控股权和民心。
他想着,完了完了,原来破产的是我。
这些资金挽救了银行即将倒闭的命运,挽救了小股东的心血,最重要的是,挽救了希娃子创业的激情。董事会重新推选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董事长,而希娃子成了副董事长。银行在格斯的帮助下扭转乾坤,希娃子过此一役也算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银行家。
上阵父子兵哪。
接下来的工作也并不轻松,为了保住自己银行家的头衔,只有股东的资金还远远不够,希娃子还需要更多的顾客。
可是,100年前美国西部的文明程度堪比当时的中国,你想啊,100年前你让一个中国农民把钱存到银行里去,那无疑是对他说:喂,你把家里所有的铜板搬到别人家去吧!同样,西部的美国人根本不会自觉地找上银行,他们喜欢把自己家里的茶壶、箱子,甚至蜂蜜罐子当“银行”,更不用说会懂得储蓄和利息了。
面对西部人的疑神疑鬼,希娃子带领自己的团队挨家挨户地解释,虽然当地储户的钱少得可怜,他还是依靠三寸不烂之舌把银行的概念在当地传播开来。两年以后,他们银行的资金已经达到13万多美元,在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那一年,他28岁,正可谓青年才俊。
光棍才俊
青年才俊的称谓让希娃子很是满意,但是又不能逢人就说我是才俊,自卖自夸显然是下下策,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最好就是让别人一眼能看出来,所以,希娃子现在必须得有点物质陪衬了。
恰逢此时,格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光环。
美国正在极力推广汽车文化,并且波及到新墨西哥州,格斯就顺势买了一辆福特牌轿车。当时会开车的人并不多见,格斯还雇佣了一名司机,父子俩对这个新鲜玩意儿兴趣都很大,都跟着司机学起来。
眼光长远的格斯还在当地开了第一家修车厂。他觉得有了车就得有路,他说:“道路网的建立将给墨西哥州带来更加宏伟的前途。”这个彻底的行动派老爸已经等不及州政府的建设速度了,他要自己造。
于是,圣·安东尼奥就有了一条被称为“希尔顿大道”的洋灰路。希娃子自豪地看着这一切,他忽然觉得自己老爸太伟大了。现在整个新墨西哥州,很多人都知道希尔顿家族的名号。
人一出名,好事就近了。
在邻近的阿尔布格市有一个光棍俱乐部,那里每个月都会定期举办舞会。别看名叫“光棍”,其实刚好相反,那里大多都是姑娘,就是不折不扣光棍觅食地。
希娃子已经28岁了,早就到了适婚年龄。由于他一直都秉承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原则,所以,他给自己约定,拥抱过圣大非的公主,下一个自然不能比公主差。
这个美女名叫伊莲娜,是光棍俱乐部的绝版资源,也是阿尔布格大商人埃梅特·华海的女儿。她也是知道希娃子的,格斯和希娃子早已给希尔顿家族套上了小贵族的光环。
这两人一见倾心,往人堆里一站,那叫佳偶天成啊,郎才女貌啊,干柴烈火啊——两个人只差没烧得焚身了。
那段日子过得十分快活,希娃子又一次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他带着这个姑娘去跳舞,带着她去吃饭,他甚至认为她就是那个以后能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而伊莲娜的父亲埃梅特,和女儿一样也很欣赏这个有干劲的好青年,本来以为这样就把终身大事给敲定了,谁知世事瞬息万变,伊莲娜最终没有做成希娃子背后的女人,但是,她父亲却成了改变希娃子一生的男人。
不过,那是若干年后的事情。待我慢慢写。
银行家中的真汉子
如果,希娃子一直这样走下去,结果会怎样?
事实上,他一直经营得很好,怎么就放弃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
——咱们又要回到20世纪初,那个殖民扩张的时代。
当时,欧洲经济迅速发展,殖民主义大肆横行,傲慢的德意志看着英吉利终日不落的旗帜,妒忌得无以复加。他们的野心空前膨胀,德意志已经不稀罕什么名声了,他要的是权势和地位,他要大把大把的黄金和奴隶。既然没能捷足先登,那就抛下面子,以暴制暴地解决!
正在此时,美国传来了一个令举国上下愤慨不已的消息:英国“露西坦尼亚”商船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人们预感战争将一触即发了,大街小巷里随处都能听到大家谈论战争。事业蒸蒸日上的希娃子原想在新墨西哥州上建立连锁银行,可是当他与西南部金融界稍作接触,他就明白了,此行收获必定很小,因为战争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了。
回程的路上,他在大峡谷停留了好几天,他对银行的兴趣只增不减,而且干得也不错,中途作罢实在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所以,现在他太需要宁静一阵子,他觉得生意不能忽略掉战争因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对战争的立场。
“作出这个决定太难了。”一位年轻的银行家如是说。
银行家名叫伊拉,据说后来他也参与了战争。不过,由于心脏不好,伊拉没有入伍,而是被编入了红十字会的服务队。他在旅途上遇见同病相怜的希娃子,两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很快就熟识了。就当他们谈得很投机的时候,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传来:英国截获了一份电报,大致是说德国外交部指示驻墨西哥大使承认墨西哥有“占有新墨西哥、德克萨斯州和桑利亚纳的权力”。目的是在德美战争中争取墨西哥为同盟国。
挑衅,十足的挑衅,这一份电报彻底激怒了美国佬!
一直犹豫的希娃子对伊拉说:“德国人逼我做了决定。”尔后他们彼此坦然一笑,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算作道别了。
银行是他的理想,可是在兑现理想以前,他觉得自己更有必要做一个美国人。回到故乡以后,希娃子义无反顾地卖掉了他的银行。他理所当然地痛心了一下,但是他更自豪,他是代表全美的爱国银行家来参战,他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