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根宰相诸葛亮
19507900000017

第17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2)

曹睿和孙权也是这样认为的,年纪大了,折腾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等有了自己的地盘,安安生生地过下半辈子,实在是没有力气去折腾了,况且也实在是厌烦了打来打去的生活,如果诸葛亮肯消停了,那这个世界该是多美好啊!

刘禅肯定更这样想,本来这样的生活就挺好的,有丞相给他看着这摊子事情,自己也不用愁吃愁喝的,多好啊。但他显然没有发言权,只能由他的监护人兼法人诸葛亮决定。

但诸葛亮的答案是:不行。

大家都认为好的事情,在诸葛亮看来是不能容忍的。这位已经经历太多磨难的老人,还是不能放下年轻时候的志向,对他来说,十七岁对上天许下的誓言成了他一辈子的执著,不管是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

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战争,他却一见着就兴奋,血往上涌,也是他改变蜀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机会,因为这是他一生唯一的愿望实现的契机,更是他和刘备初出隆中时定下的蓝图大计。

虽然他也不愿意看见天下人因为长年的战争而失去家园,但是他更明白,只有现在坚决地将分裂结束,才能为今后的和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诸葛亮的信念,无比执著,谁也动摇不了。

建兴八年的这场蜀国防御战就此结束了,侵略军魏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大将被杀,地位也被动摇,但是毕竟根基太深,还是稳住了局势。可是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只要诸葛亮一天没死,魏国就会不断地受到诸葛亮的骚扰和攻击,直到魏国最终取得胜利或者诸葛亮胜利。

曹睿很痛苦,他痛恨带给他痛苦的诸葛亮,三国实力均衡,非要分出高低肯定会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曹睿想一统天下,却不想拿身家性命当赌注,因为他还得为自己打算。

诸葛亮当然也知道这场赌局的残酷,而且他本人已经被残酷打击过好几回了,他坚持不懈、越挫越勇就是因为他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苍生,这是一个很浮夸的概念,很多古往今来的皇帝都会说,“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他们中真正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虽然诸葛亮最终没能达到他理想中的高度,可是他一直在努力,从没有放弃。

无法选择降生在这个时代,无可选择被这个时代选中,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这是他们的命运。走到这一步,无论是曹睿还是诸葛亮都是无奈的。

新工具:木牛流马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天,边关有报告传到中央来,说魏国好像在蠢蠢欲动,似乎又有伐蜀的意图。本来这只是一份简单的边关报告,刘禅看过后也没当回事,有意图那就是还没打过来,等打过来再说吧。

结果诸葛亮二话不说,当下决定亲自带兵北上,挡住魏国的大军。大伙都迷糊了,丞相你太激动了吧,没看见人家报告上写的是好像、似乎吗?也就是说这是八字还没一撇,且还没谱的事呢,你至于就那么兴奋吗?

就算是曹睿真的想报上次的仇,打算来蜀国捣捣乱,他也会告诉诸葛亮:“我可是来打你了啊,你准备应战吧。”这一向是规矩,尤其是魏国那样的大国,不会偷偷摸摸搞袭击的。

但是,诸葛亮就是执意要出兵,其实他的动机十分简单:实话跟你们说了吧,我就是想北伐,怎么的?

没话说,真是没话说。先发制人,再接再厉绝对是诸葛亮后期军事生涯的概括。根据诸葛亮的分析,上次魏国来攻打蜀国无功而返,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使得自己的地盘凉州被魏延好一通洗劫。

诸葛亮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如同第一次北伐一样,这次无论是天时还是人和都是绝对的最佳状态。

虽然攻打陇右势在必行,但是蜀军要想完全调开魏国对陇右的防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从之前进攻陇右的情况来看,陇右易守难攻,并且魏国现在已经加强了防守,这个时候再去攻打,只怕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主和派的蜀国大臣对诸葛亮进行了上述的劝诫,他们都希望过几天安生的日子。

但是诸葛亮明白这个机会时不我待,如果再犹豫下去,只怕会遗憾终生,所以还是选择出征。

同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决定亲征魏国,北伐而上,千里之外,江水那头的曹睿得到消息,马上开始调集人马,准备迎击。诸葛亮实在太猛,不认真对待不行啊!

虽说这次时机不可多得,但不意味着没有困难,粮草的运输是最大的困难,刘禅他们本来还想以这个借口阻止诸葛亮去生事,没想到,诸葛亮早就想好了对策,亮出了他的法宝。

在提出这次北伐之前,诸葛亮先生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工具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任何能源支持,不会造成能源危机,所以是绝对的无污染、纯净化的工具。

此工具有个名号叫木牛流马。具体是个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说法不一,不过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大概可以为大家描绘一下:木牛是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马是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简单地说,木牛就是一个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结构上来分析,木牛采用的是助力结构,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借力生力,可以产生比原来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量。在木牛的内部,诸葛亮加入了滑轮结构和杠杆。

采用了滑轮带动杠杆运作,推动木牛里的齿轮机构,然后人在推动木牛的时候,里面的机械一起运作,因为惯性,给木牛以助力,所以,即便木牛装载了上千斤的粮食,也依然可以在山路上如履平地般地快速前进。

再说说流马的结构,简单说来,流马就是一辆板车,只不过诸葛亮给板车动了动零件,使它推动起来更加省力,至于是怎么改动的,还很不好说。

木牛流马其实就是诸葛亮将以往运粮的板车改进之后的工具,之所以叫做木牛流马是因为古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

不过这样的工具到底是怎么被诸葛亮想出来的,很难解释,总之这样工具可以装载大量的粮食穿梭在蜀道上,为蜀军解决粮草问题,很让人佩服。

而诸葛亮设计这样的工具绝不仅仅是为了输送粮食那么简单,他还有更深的阴谋,后面会揭晓,几十年的风雨过去,诸葛亮已经是个标准的厚黑专家,可与当年的曹操相媲美。

没办法,战争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该准备的,不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切都已经整装待发,诸葛亮再次向北而行,那里有他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

不带这么玩儿的

曹睿快要疯了,不带这么玩的,就没见过这样的,隔几个月就要打一回,还让不让人活了!对于诸葛亮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曹睿先生快要挺不住了,这种残酷的心灵和肉体上的煎熬整整持续了好几年,那么多个日日夜夜无休无止地折磨,让曹睿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战场上厮杀的场面。这足以令任何一个人发疯。

当然,除了我们坚强的诸葛亮先生。

强人就是与众不同。

装满粮食的木牛流马已经开始往外运粮食了,在狭窄的山道上,一批庞大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玩的积木一样的大家伙缓慢地前行,看起来实在是很壮观。

将军高翔带着一千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成都出发,直接抵达祁山的营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军之需。

运粮正运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诸葛亮接到了一个坏消息,魏军半道上把蜀军运粮的木牛流马打劫了几只回去。

诸葛亮微微一笑,等的就是你这一招。趁火打劫是司马懿,他也算是个熟脸了,之前露过几回面。这次曹睿让他作为重点防御诸葛亮的大将,他本想着蜀国运粮不便,自己只需要防守,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拖垮诸葛亮。

可是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诸葛亮居然还是个发明家,能整出这么个东西来。

不过他也不是白混这么多年的,当下决定派人去抢,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多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果然很不错,既实用又美观,非常具有艺术观赏性。司马懿不得不对诸葛亮的创造天分竖起大拇指。

这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中闪过,你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你有的问题我也有,我也嫌后方运粮不方便啊!这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除了板车,实在是没有更好的交通工具了。

为了后方的粮草更便捷的输送,司马懿请了魏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过来,研究木牛流马的构造,然后仿造原样,制造了上百只。

古人的智慧的确不可小觑,在只有实物,没有草图,没有说明书,没有人讲解的情况下,工匠们依然将木牛流马制造了出来。

司马懿很高兴,他学着诸葛亮的样子,让这上百只的木牛流马也装载满粮草,往陇西运粮去。

但是此时,他正一步一步踏进诸葛亮的圈套中,还浑然不知。

听说司马懿仿造了自己的作品,诸葛亮不但不生气,不去找他讨说法,告他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反而很高兴地招集魏延和姜维,让他们二人带上一万兵士,乘夜袭击此时正往魏军大营运粮的军士。将粮草劫回,并且告诉他们一个窍门,只要把木牛嘴里的舌头扳动,木牛就不能动了。

原来最终的玄机就是那牛舌头,司马懿,看来你要学习的还很多啊,照葫芦画瓢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干。

司马懿,不要得意得太早,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诸葛亮在造好木牛流马的时候,就没真打算用这些大家伙从自己家里运粮食出来。虽然方便,但家里余粮毕竟不多,而且路途遥远,就算再方便,也很麻烦。

所以他为了吸引司马懿的眼球,随便弄了几只木牛流马出来装装样子,好东西大家都喜欢,尤其是司马懿那样的人,所以他会将木牛流马抢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他想学诸葛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诸葛亮在他把大批的木牛流马造好,把大批的粮食快运到家门口的时候出来接应一下。

反正你们家粮食多,分我们点也不是什么大损失,再说了,你抢走了我新发明的工具,这就算是补偿吧。

魏延和姜维摸黑,把木牛舌头一扳,固定在半路上,然后把司马懿运粮的小分队给灭了,诸葛亮白白得了好几个月的口粮,还有上百只运粮工具。

得知被诸葛亮骗了,司马懿有点哭笑不得,真是没吃到羊肉反惹了一身骚,自己这是何苦来的呢?看来耍心眼自己的确不是诸葛亮的对手,那我干脆就老老实实地守住陇右,不出战,粮食再多也有吃完的一天,有本事你就再回家去拉啊,反正我是不当冤大头了。

彻底觉悟的司马懿紧闭城门,打算来场持久战。但是诸葛亮没打算和他玩,而是挑中了他的战友,聪明的军事家总是懂得待机而动。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

传说中的高手

有了充足的粮食补给,诸葛亮觉得信心百倍,围困祁山,此情此景好像回到了数年前,只是岁月催人老,如今的自己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蜀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五十一岁的诸葛亮北伐祁山,将司马懿围困之时,司马懿始终拒不出战,这个人是有点头脑的,他知道诸葛亮远非想象中那么好对付,虽然几经失败,但是那都是有客观原因的,不管怎么样,司马懿都认定了,绝对不能跟诸葛亮打照面。

得到了权利应该就能得到一切,很多人理所当然这样认为,其实他们并不明白,在权力的游戏中,你得到的或许很多,但是失去的会更多。

因为你没有休息的机会,你无法停下脚步,一旦你参与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你失败或者别人失败。

诸葛亮终于发现,自己无法停下的脚步其实是因为已经骑虎难下了,从他将北伐的口号喊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天南征北战的奔波生活。他悲哀地感觉到,自己对于北伐已经有了惯性,无法停下。

既然无法停下,那就勇往直前吧,命运的缰绳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在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一带,诸葛亮遭遇了司马懿的大军,既然遇到了就打吧,不然大家伙离乡背井跑出来是干吗的?难道是看风景的?

但是司马懿似乎真的是有看风景的打算,他不知道成天闷在屋子里干什么,就是不肯出来和诸葛亮打个照面。

司马懿的拒不出战让诸葛亮有些恼火,摆明了是想把我拖垮,诸葛亮决定主动挑衅,每天派人轮番在司马懿的门口叫骂,连着问候了司马家好几代人,而且乐此不疲,从早到晚,热闹非凡。

被骂的人受不了了,打仗就打仗,大家是出来动手的,你们怎么那么没素质啊,竟然动起口来了。

魏军很多将领都提出要去和蜀军决一死战,但都被司马懿拦下了,让他骂去吧,反正听听又少不了一块肉。司马懿是这次军事的总指挥,而且也是被蜀军叫骂攻击的对象,既然他作为当事人都不着急,那我们急个什么劲啊。

于是,诸葛亮派去的人一天一个骂法,司马懿就全当了空气,没听见,脸皮不可谓不厚,但是遗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到达他这个境界的。

将司马懿骂过之后,又开始骂魏军的其他将领,这下魏军的军营里可算是炸了锅了,大伙都是出来打仗的,拜托遵守点职业道德好不好,就算我们不跟你们打,也没必要对我们进行人身攻击啊。

司马懿还是那句老话:忍耐,忍耐,就当没听见。

但是对不起,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心理素质,我必须要教训教训他们了,说这话的人是张郃,魏国的有名大将军。

真是太不像话了,张郃是个脸皮薄的人,不像司马懿可以把脏话当笑话听,虽然司马懿再三叮嘱不能出战,但是这位脸皮薄的老兄还是忍无可忍,领兵出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