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根宰相诸葛亮
19507900000018

第18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3)

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来,还是脸皮厚的人能长命啊!

可算是出来了,诸葛亮看到张郃,就好像看到了杀父仇人,眼睛都要红了,毕竟前几次的北伐被破坏,这个人就起了不小的作用,而且马谡的死,这个人更是得负全部的责任,这次一定不能放过他。

张郃也红了眼,几次来挑事,这次非把你灭了。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军交战,不分胜负,打着打着,张郃还没尽兴呢,诸葛亮似乎是实力不足了,边战边退,边退边战,看样子是想溜了。坚决不能让他跑了,张郃不顾司马懿收兵的命令,一路追着诸葛亮奔到了木门。

张将军,到了这,你也就活到头了。

什么叫诱敌深入,诸葛亮亲手拿张郃试验了一把,伏兵顷刻而出,铺天盖地,刚才还战斗力很差的蜀军现在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个个眼里都冒光。

完了,中计了!

张郃明白得太晚了,被愤怒烧昏头的他此刻才清醒过来,所有的谩骂只不过是将他引向死亡道路的诱饵。

被流箭射中的张郃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诸葛亮不是他所能看透的,这个世界总有些人是强者,强到即使他们失败过,蹉跎过,也依然对万事有着绝对的调度和把握,例如诸葛亮。

在木门伏杀了魏国名将张郃,这是诸葛亮之前没有想过的一个结局,本来是打算收拾司马懿的,结果阴差阳错把张郃给解决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不虚此行,这么些天,没有白白浪费口水。

诸葛亮看到魏军的残余部队逃回大营,吩咐前去追赶的蜀军,穷寇莫追。不管是这次战死的张郃还是取得胜利的自己,从踏出那一步开始,就应该明白,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很快,诸葛亮将迎来他人生中最强劲的敌手。

不是结束的结束

很猛很强大:司马懿

张郃死了,司马懿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悲痛和震惊,早就叫你不要去,你非要去,死了能怨谁呢?跟你又不是很熟,有那伤心的工夫,还不如多点时间想想,该怎么对付诸葛亮呢。

在大伙都为张郃的死悲痛的时候,司马懿委婉地提醒大家,虽然张郃将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我也很难过,但是既然他已经挂了,那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在他身上了,还是多想一下该怎么摆脱眼下的困境吧。

这就是司马懿的处世哲学:没有朋友,只有利益。

张郃的死最终将这位司马将军推到了魏国军事的最前沿,曹睿能够依靠的只有司马懿了,司马懿也从此开始了和诸葛亮的真正对抗。但也是这位司马将军,最终将曹魏改头换面的。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世称号冢虎,当时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跟诸葛亮也算是齐名,按生月来讲,诸葛亮还得叫他一声哥呢!

他曾经也是个热血愤青,文韬武略的,一心想报效祖国,志向不亚于诸葛亮。那时候曹操正当着司空,起兵造反,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后来经人推荐,看上了司马懿,觉得这小伙子够精明、够能干,就想拉拢他入伙。

但是年轻气盛的司马懿看不上名不正言不顺的曹老板,有抵触情绪,一度装病扮疯,不想让曹操当自己的老板,不想跟曹操干事业。可是曹老板哪是那么好蒙的,司马懿后来硬是被曹操威逼利诱,上了贼船。

从此命运改变了。

在曹老板手下办事,是需要非常谨慎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曹操拉出去砍了,对于他千辛万苦拉来的司马懿也是如此,完全忘了当初是自己非要人家入伙的。

当时,曹操手下很多谋士都是拥立汉室的,对曹操的做法有些不满,在曹老板背后没少讲坏话,曹操是个小心眼,敢背后骂我,真是不想混了,所以很多人在曹操手下混,都没能善终,最后都被曹操找了个借口,手拉手一起见阎王去了。

谁让你们说我坏话的,我给你们吃,给你们喝,你们还想造反,闹革命?那我就先革了你们的命。这就是曹老板的为人。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司马懿是步步为营,在曹操身边的数千个日夜里,始终没有松懈,将自己的锋芒隐藏得深深的,生怕露点亮光出来。最后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完全信任,在曹营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这时的司马懿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对曹丕也是常常两肋插刀,出了什么差错都是他顶着,让曹丕相当感动。

曹丕当皇帝后,对司马懿是相当够意思的,表面上跟司马懿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其实二人私交很深,曹丕完全把司马懿当辅政大臣看待,毕竟这是陪他一起走过储君岁月的人,兄弟一场,不容易啊。

这时的司马懿已经权倾一时、大权在握了。可惜曹丕在位的时间不长,很快他的儿子曹睿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了魏国第二任领导人。

曹睿明显比他爷爷好对付得多,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在与曹操的周旋中,已经锻炼出了一身过硬的政治本领,可以登上舞台参与角逐。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对于每个机遇的把握都会影响未来的道路,司马懿在追随曹氏的日子里,从一个大好青年变成了一个尔虞我诈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诸葛亮则是为了理想,从一而终,两个曾经多么相似的年轻人,在数十年后刀锋相对时,是多么的不一样啊!

司马懿此刻在苦苦思索退敌之计,诸葛亮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人,这点司马懿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像张郃一样死得那么冤枉,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一大堆,好日子还没过够呢,所以还是能不打就不打吧,安全最重要。

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的按兵不动也很苦恼,虽然之前杀了魏国的一员大将,砍杀俘虏了魏国军士三千余人,但是这对魏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小损失而已,况且,就算之前抢了司马懿的粮草,那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能尽快攻下祁山,只怕日子一拖,军心一散,这次的北伐又会功亏一篑。

两个苦恼的人,在苦恼着不同的问题,现在无论他们要干什么,怎么干,都得非常小心,很可能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高手对招,从来都是攻心为上。

很快,诸葛亮想出了一个非常“缺德”的主意。

送礼就送小女装

司马懿不是一个容易被激怒的人,冷静的人往往都是很难对付的人。诸葛亮看着魏军阵营里有条不紊的军队,就能看出司马懿这个人心思是非常缜密的,已经密到针都没地方插的地步了。

不过不要紧,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诸葛亮决定使用激将法,这天,司马懿正在和几位将军开会,突然属下抱进来一个盒子,说是诸葛亮送给司马懿的礼物。

难道他想跟我讲和,先送个礼过来缓和一下气氛?满心疑问的司马懿当着众位大将的面打开盒子,不料里面装的是一套女装,颜色鲜艳,质地考究,看来诸葛亮的品味还不错,众人当下目瞪口呆。

司马懿觉得气血上涌,这是侮辱,对他人格上及其尊严的侮辱,旁边的几位将领都快要笑出来了,这衣服显然不是送给司马夫人的,因为盒子里指名道姓说要送给司马懿大将军。

几个脾气暴躁的当下就挽着袖子想冲出去将诸葛亮掐死,但是司马懿冷静地让人拉住了他们,将盒子收好,面色无异地让大家坐下,继续开会,刚才说到哪了,我们接着说。

大家都表示了不理解和同情,诸葛亮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能继续忍下去啊,干脆出去拼了算了,反正又不是打不过他。

司马懿不动声色,他只是让大家不要贸然行动,不然就按军法处置,然后就散会了。营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再次看着那个盒子,如果那个盒子是诸葛亮本人的话,估计已经被他的眼神杀死了好几回了。

诸葛亮这把玩大了,他似乎高估了司马懿的忍耐度,要知道在古代将一个男人比做女人,比骂他祖宗还让他无法忍受。司马懿憋了一肚子火在营帐里来回溜达,要想消火,只要大吼一声,出兵应战就可以了。 但是司马懿先生不是一般的人,他没有这样做,最终叫人把那件礼物丢出去,然后泡了杯参茶,自己躺着,慢慢消火去了。想让我和你打,想得美,我才不中你的计呢!

诸葛亮看到天色都晚了,司马懿却一点都没有要跟他决斗的意思,不禁着急起来,怎么回事啊,这样都可以忍,肚量也太大了吧,一向大度的诸葛亮这次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了。

作为一个正派人物,诸葛亮还是没能真正认识司马懿。司马懿兄纵横政坛数十年,虽然和诸葛亮算是资历相当,但是诸葛亮一开始就是高调上台,享受的是标准的干部待遇,从来没人给他小鞋穿,给他冷脸看。 但是司马懿就不一样了,他从跟曹操开始,就是把命押在官位上干的,曹老板的喜怒哀乐都牵扯着他的身家性命,所以一路走过来,司马懿先生何止是肚量,简直脸皮、身心都通通被锻炼得刀枪不入了。

虽然诸葛亮的做法的确伤了他的自尊,但是比起他之前所受的磨难,都是小事情。所以在诸葛亮还巴巴地等着司马懿找他报仇雪恨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早早喝过参茶,洗了睡了。

想等我打仗,请明天赶早吧。

诸葛亮,你也早点洗了睡吧!这个对手远比你想象中的可怕,他不但有军事才能,而且还相当镇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点对于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来说非常重要。

看来要改变策略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在这里耗着,时间就是生命,诸葛亮觉得自己着急上火得已经要满嘴起泡了,人多嘴多,抢来的粮食和自己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毕竟啊,跟这蹲点,也没事干,平时的活动就是练练兵,虽说活动量不大,但也很消耗体力,得每天三碗饭,诸葛亮的信心就在这一碗一碗的饭中消耗殆尽了。

一定要再想个办法。既然激将不行,那就请将吧,诸葛亮决定撤退,当然不是真退兵了,而是装装样子,让大部队慢慢往回退,诱敌出战,这样才有机会找到破绽攻破司马懿的防线。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诸葛亮觉得自己就快要被掏空了,但不管怎么说,他都坚信胜利已经不远了。

事实上,真正的机会并未到来,不是诸葛亮的水平不行,还是司马懿不吃他那一套。司马懿是一位别说油盐,就是钢筋都进不去的老兄。

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诸葛亮的机会离他越来越远,远到他不但抓不到,而且连看都看不到了。

诸葛亮VS司马懿

对待诸葛亮的撤退计划,司马懿采取的是谨慎尾随,但坚决不主动出击。虽然魏军中很多将领多次请战,希望可以替张郃报仇,但是都被司马懿拒绝了。

你们懂什么啊?诸葛亮千辛万苦大老远跑来打仗,会这么轻易离开,鬼才会相信呢!就算他真的想回去,为什么要走走停停,慢得跟蜗牛似的,要说其中没鬼,那真是见鬼了。

司马懿是精明的,他在不能保证自己在作战指挥能力上可以胜过诸葛亮的时候,就选择了稳妥的防守策略,以消耗内需拖垮蜀军的战斗力,这招在后来被起了个名字,叫做“坚壁清野”,值得后人学习。

道理司马懿明白,但其他将领不明白,他们见司马懿从来到这一战没和诸葛亮打过,张郃战死,司马懿也不着急不上火,压根没提为张郃报仇的事情,真是心寒啊!

诸葛亮想司马懿的心攻不进去,那就从魏军大部队下手,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练就司马懿那一身铁布衫功夫的,所以,他走走停停,一再露出破绽,引诱魏军来袭。

要不是司马懿拦着,估计魏国已经扑过去好几拨部队了。我就不信你能坚持到最后,诸葛亮冷眼旁观。

司马懿一再忍辱负重,我就不信你能拖到最后,看你粮食吃完了怎么办?司马懿这时的地位在军中急剧下降,大伙都在背地里笑话他看见蜀军就像看见老虎一样,一身是胆的司马懿被自己人看成了胆小鬼,还被诸葛亮送了一身女人衣服。这次出来打仗所受的不止是肉体之苦,还有精神之苦。

但是司马懿不愧是司马懿,忍了,忍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忍!

但是诸葛亮先生实在忍不下去了,比起忍受的精神折磨来说,他更难忍受的是肉体上的折磨,原因很简单,没粮食了。

就怕出来打仗,一打就拖时间,一拖时间,伙食就跟不上,这次是真没粮食了,后方的粮食补给总是不到,前方随时有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

诸葛亮慌了,这样下去,还没走回蜀国呢,就先饿死在半道上了,千万不能让司马懿知道,不然他肯定会放马过来报仇的,那时候,他非得把自己的脑袋当球踢。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没吃的,总不能坐着等死吧,于是诸葛亮大胆发挥,想再次在司马懿身上动脑筋。

这时已经到了夏季,正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扎雍、郿两地正好是魏国离他最近的产粮地,那一片金灿灿的麦田吸引着诸葛亮,他决定拿来给自己吃。

你说拿就拿,司马懿才不会答应呢,那可是留着给魏军补充内需用的,辛辛苦苦长了一年,可不是给别人吃的。

但是你不给,我自有办法取。

诸葛亮不再拖拖拉拉的,他命令迅速后退,一副走慢了就会没命的架势。司马懿这次真的疑惑了,难道诸葛亮真的打算撤退了?但是为什么好好的要撤退呢?除非是内部发生了什么问题。能有什么问题呢?司马懿也想到了内需上,看来他上次抢我的粮食终于吃完了。

司马懿的眼中第一次闪现出杀机,时候到了,该是收拾你的时候了。招集将士,准备出击,盼了几个月,终于要打了,双方将士都很兴奋。

诸葛亮似乎很认真对待这次战役,司马懿发现他几乎将全部的兵力都部署到了前方,真正打算背水一战,他肯定是没粮食了,想速战速决,司马懿这样想是没错,诸葛亮也利用他的想法,将错就错跟他正面来了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