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19508000000035

第35章 让钱生钱——投资助你跑赢CPI(2)

在中国,虽然股市创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股本扩张的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大家只要看看沪深两市那些不断派送、转增、增发和配股的股票便不难明白了。因此,只要你所选的股票不是一只不可救药的随时有可能被摘牌的垃圾股,那么,买入后放心地持有,做中长线投资,将来的收益一定不会太差。当然,这里所指的中长线投资,并不是在高价追入一路死死拿住不放,一点也不做短线投资。特别是买入股票后轻易就获利的个股更值得长线投资。

二是选择合适时机买入。所谓逢低建仓,指的也并不一定是最低价,而是指比较合适的价钱而已。股票的价格高低并不是中小散户所能左右的,因此,不要指望能买到最低价,实际上也不可能买到最低价,只要价钱不是太高,就可以考虑买入。

股票的上涨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有些股票之所以不上涨,那是因为上涨时间未到。所以,投资者要明白“以时间换空间”的炒股原则,买入一只质地不错的低价股后,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地持有。任凭主力兴风作浪,我自立场坚定,坚决持股。只要当初买入的理由还没有完全消失,都不要轻易将它抛掉。

三是不要轻易换股。股市经常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只基本面不是太差的股票,价钱又不是太高的话,它的股价就很有可能在下跌或者调整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涨起来。

实战经验表明,一只股票之所以暂时不上涨,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价格调整还没有真正到位;横盘的时间还不够长,盘整尚未结束;主力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筹码;暂时被人们淡忘了;还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题材和主流。

然而,股市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当大家看扁某只股票时,主力便开始行动了,在他们一番低吸后,强劲的炒作才会开始,股价刚开始上涨时大都阴阳怪气,然而到了高位会在短时间内直冲云霄,连续数个涨停板都是发生在涨势的末期,因此涨势的末期往往获利最丰厚。所以,投资者应当好好把握时机,好好选择股票,一旦选中了,就应当坚决持有。正如美国炒股大师欧尼尔所说的:“上一年的垃圾股,很可能就是今年的明星股。”股市的情形就是这样。实战经验表明,炒股并不需要太高的智慧。大多数“股精”之所以成为“股精”,在于他们敢于相信自己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相对固定的炒作风格,以及一套简朴实用的炒作原则,坚定地相信自己。

人们常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要想在股市上乘风破浪,就必须对股市上的三类风险加以注意。

第一类是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无论股票市场成熟与否,股票价格总在频繁波动,这是股市的基本特征,无法避免。美国股市曾遭遇“黑色星期一”,投资者一天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亿美元。

第二类是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而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状况总有些不确定性。在我国,每年有许多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出现亏损,这些公司公布业绩后,股票价格随即下跌。

第三类是政策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或调整一些直接与股市相关的法规、政策,对股市会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巨大波动。

我的财富我做主——理财

你能成为富翁吗?

不妨做个测试,你的新房子正在装潢,你会在哪一部分花最多的钱?

1客厅的沙发、开关。

2卧室里的床。

3淋浴室的浴缸、马桶。

4厨房和梳理室。

解析:

选1:你天生有致富的命,可惜不太会把握,回想一下自己花钱的态度,别太注意“表面工夫”,要考虑收支平衡!其实你是财运不差的人,别一直偷懒,放弃可以进财的机会。

选2:你是个高品位的人,或许目前你的财务状况还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你总是口袋快见底时又刚好有适时的补充。你是穷不了的,只是还称不上是大富翁。

选3:你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会成为大富翁的人,但是人不可貌相,你偏偏是最有机会成为大富翁的人。你的财运很好,做什么工作都赚钱!连你自己都不清楚是怎么变成大富翁的。

选4:你表面看起来像是会成为大富翁的人,但是也许机不逢时,你偏偏注定要为穷所困。你的财运不好,改变一下你的工作态度,也许会有所转机。

理财,在企业层面,就是财务;在家庭层面,就是持家过日子或管家。似乎自古以来家庭理财都是女人的专职,但在现代社会,理财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之一。理财决定着家庭的兴衰,维系着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幸福,尤其对于已成家的工薪阶层来说,更是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理财说难亦难,说易亦易。以理贯之,则极易;以枝叶观之,则繁难无穷。比如,子女的教育婚嫁、父母年迈多病及赡养、自己的生老病死,样样都离不开一个“财”字,如果缺乏统筹规划,家庭虽不至于一时拮据,但若像下岗工人那样突来人祸,则小康也必成赤贫。所以未雨绸缪是理财的核心思想。

具体来讲,什么是理财呢?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包含以下含义:

1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只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

2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不管现在是否有钱,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3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的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理财工具呢?常用的有股票、国债、储蓄、债券、基金、外汇、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等。

此外,家庭理财就是合理、有效地处理和运用钱财,让自己的花费发挥最大效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从技术角度看,家庭理财就是利用开源节流的原则,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家庭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目的。做好家庭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好家庭理财规划。就家庭理财规划的整体来看,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其次是掌握现时收支及资产债务状况,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资渠道来增加家庭财富。

在具体的理财过程中,我们还应把握五个定律。

1四三二一定律,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

2七二定律,不拿回利息,利滚利式地进行投资理财,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如在银行存款10万元,年利率是2%,那么经过多少年才能增值为20万元?只要用72除以2得36,就可推算出投资银行存款需36年才能翻番。

3八零定律,股票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等于80减去年龄的得数添上一个百分号。比如,30岁时股票可占总资产的50%,也就是说在30岁时可以50%的资产投资股票,其风险在这个年龄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岁时投资股票占30%为宜。

4家庭保险双十定律,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5房贷三一定律,每月归还房贷的金额以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

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信贷消费

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各自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情。

“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一辈子活得也不冤啊。”中国老太太高兴地说。

“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美国老太太也高兴地说。

上帝叹了口气,说:“选择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这是20世纪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意在说明中美两国居民的消费差异。

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如今“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这个新兴的消费观念已吹到中国,正成为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新宠。

当这股负债消费的旋风刮入并无直接收入来源的高校学生群时,潇洒豪爽的是青年学子,苦吞黄连的却是为子女不计回报无私付出的家长。面对银行卡汹涌进校园的攻势,家长们很是无奈。“孩子办卡,我们事先毫不知情;一旦发生欠款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还要替孩子还债,总不能让孩子还没进入社会就有不良信用吧。”很多家长表示,学生办理信用卡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学生拥有的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已经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造成了学生脱离家长的“财政监督”,为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开了口子,也为家长增加了负担。

据调查,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60%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儿子的内裤都要穿100多元的牌子货,而我和孩子妈妈平时都不舍得买太贵的衣服,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就这一个孩子,钱省下来不给他给谁呢?”普遍存在于家长内心的宠爱意识悄悄为大学生超前消费推波助澜。

不仅男同学消费讲排场,女同学的攀比意识也毫不示弱。在成都市中心王府井、太平洋商场里,前来选购“兰蔻”、“碧欧泉”、“安娜苏”等进口化妆品的女大学生不在少数,依恋、维尼小熊等单价五六百的衣裙也颇受年轻时尚女大学生的追捧。

当此起彼伏的手机声打破昔日校园宁静时,当礼尚往来的宴请使校园内外的茶社、餐厅生意火暴时,当因为购置时装、相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使一些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透支”一族时,大学生难道仅仅是在透支金钱吗?高校里这种超前透支等畸形消费现象的蔓延,不但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而且还因为玩物丧志,丢掉了年轻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同时,也给一些本不宽裕的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成了不堪承受的重负。

一位瑞士经济学家曾告诫中国的一位记者,中华民族拥有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负债消费方面切忌走西方的老路。

各类社会调查结果都显示,消费广告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尤其大,而同龄人之间相互攀比也是造成盲目高消费的原因之一。

高消费和透支消费带来的是债台高筑,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力大,求职不易,失业率增加,对于那些缺乏社会阅历、工资收入低、正在求学或刚刚组建家庭的青年群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以下是国外两个负债青年的自述,或许能给我们以警示。

米歇尔,男,23岁,学徒工,负债4万瑞士法郎。

“我没什么抱怨的,负债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我喜欢高级发烧音响、电脑、CD,还喜欢各类美食。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类广告,我无法控制我的购物欲望。我17岁开始独立生活,19岁已经欠债1万瑞士法郎。我向银行借了1万瑞士法郎还债,可是刚取到钱,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买了一个价值700瑞士法郎的随身听。剩下的钱也很快花光。从16岁到22岁,我一直没有纳税,现在,我欠税务局的税款就达3万瑞士法郎。

“由于欠债太多,银行已经将我列入‘操行有问题的付款者’行列,每个月从我的工资中扣除2170瑞士法郎还债。而且,我已经不能再使用消费卡购物。我一定要走出负债消费的阴影,否则,我将无法生活下去。”

蒂娜,女,22岁,商场收银员。欠债800瑞士法郎,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

“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750瑞士法郎。我父母认为我已是成人,应该自己去生活。他们只帮我支付病险。我想上大学,有个文凭好找份像样的工作,多挣钱。但一天工作8个小时,哪还有精力去上学读书?我只是在大学里勉强跟着而已。眼下,我欠债800瑞士法郎,我不敢和朋友们外出,哪怕是去喝上一杯。我的手机也被电信局掐了,我上个月没交话费。”

时下,在我国的一些大都市里,月光族、负翁族、奢侈族成了一道道惹眼的风景。信用卡透支消费被一些人用作盲目赶时髦、讲排场、摆阔气的手段,同时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也给社会金融系统留下隐患,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信用卡透支消费的情况,有关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年轻人都爱追求潮流和新奇,但又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而信用卡透支消费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年轻人奢侈购物的催化剂。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消费,在消费者没有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进行提前消费。”为此,我们提醒那些信用卡消费过度的人,还是应及早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别等到欠了债再叫苦。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适当的消费指引,让他们了解拥有一张信用卡不仅拥有许多权利,还有一份责任。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购买保险

保险这个词听起来都比较熟悉,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保险呢?就像大家所知道的,事故的发生是一个概率的问题,而买保险就是承认这个概率的存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是保险的最根本原理。从本质上讲,买保险的目的是减小未来生命中或者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