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店长训练
19508100000004

第4章 商品战略者管理(1)

商品管理是门市店经营管理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店长必须对之了如指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决策有针对性和有成效性。商品管理不仅是对商品名称、功能和价格等的表面肤浅的认识,还包括对商品分类、品质、陈列、采购、库存等的认识与管理。

活用商品信息

在当今日新月异、发展极为迅猛的时代,只要有稍许懈怠,便会被别人远远抛在后面,因为明天的市场需求不可能和今天一样。

人们开店,总希望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但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真正要实现,就必须摸清行情,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上帝。若没有了顾客,商品销售不出去,店铺也就不能生存,更别谈盈利了。单就此一点来说,店铺与顾客必须紧密联系。

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迎合了这些需求,就等于赢得了机会。索尼公司了解到人们已渐渐对大型收录机失去兴趣,更多的人转而喜欢将收录机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便很快推出一批可装在衣袋里的小型收录机,因此很快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开店也是如此,店主应随时了解顾客的心理趋向和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供顾客所渴望的商品或所期待的服务。店主应该明白买卖的主体是顾客,要使他们心满意足地付出钞票,并且承认你的店铺的存在价值,才能财源滚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店长必须不断地努力收集各种信息,以便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但顾客的需求有时很难摸清,尽管店长经常研究顾客的心理,但也经常把握不住顾客的心理。高明的店长要经常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并征求顾客的意见,然后在经营上加以改进和调整,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为了把握住顾客的真正需求,获取适时又适当的商品信息是有必要的。但是大部分门市店对商品信息收集都缺乏组织性和长期性。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店长及店员工作太忙,另外有一点是即使他们对商品信息做收集,但也都局限于小范围。然而,为求理想效果,需要将商品信息的收集来源进行重新调整及确认,并且以后定期做信息收集,作为商品选择、补充订货的依据,这也是掌握顾客最理想的办法。

商品信息可由以下四种方式取得:

1购入源头信息

产地商品展示会、业界商展会、批发商的展示会等季节性商品动向,制造商的新商品介绍、商品目录、商品的商品知识及技术信息,批发商所收集的有关市场状况、同业经营态势信息,制造商及批发商的商品动向、赠品、季节商品等信息。

2新闻媒体信息

一般书报的相关记载,业界书报的新制品介绍、业界的动向、商品动向、市场状况等相关记事,有关消费者动态和倾向之杂志的报告、记事,政府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发行的消费者调查报告,业界研讨会、讲习会等信息,各种研究机关的调查及建议案等。

3公司内贩卖信息

公司内的销售商品信息、顾客发生不满意见的报告、商品处理上应注意事项的联络。

4公司内计算情报

各部门的各种计划目标及其销售实绩资料。

以上各种信息的广泛收集非店长一个人所能承担,因而每个店员也要承担其责任内的信息搜集,或者由店长事先跟店员讲习,再让他们担负各自职内信息收集责任。除此之外,店员也必须将他所负责领域的信息收集情形向所有店员报告。

各店员对商品信息能够灵通,并将该知识及信息传授给其他店员,使全体店员进步向上。另外,如果店长认为某信息很重要,除了另做深入调查外,也应该收集一些与该信息有关联性的信息。

所收集的商品信息也难免有无法活用的例子,但如果没有信息的收集和活用,那根本无法从事适当的运营活动。尽管在活用上有困难,但如何去把它加以灵活运用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商品组合策略

怎样进行商品的组合可以说是每一位门市店店长碰到的一个重要而头疼的问题。

商品选择与组合原则

每一个门市店的营业面积和资金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什么商品都出售,那么应当出售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选择与组合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呢?这些问题都是店长必须回答的,下面的几条原则仅供参考:

1顾及顾客需求

顾客的需求是繁多的,在组织表中可以小分类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例如,可以陈列出售进口苹果、国产苹果等多种苹果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而不是什么项目商品都出售,如不能在超市里出售汽车等。而这一点在小的零售店铺是做不到的。店长只能选择周转较快的商品,尽管顾客希望他们所需要的所有商品门市店都有售,但事实上任何一家门市店都做不到,因为门市店空间位置、财力等都是有限的。

2考虑商品品质与价格

一类商品中有很多品种,如饮料类就有碳酸饮料、蒸馏水、矿泉水、水果饮料;而在矿泉水中又有娃哈哈矿泉水、怡宝矿泉水、椰树矿泉水、农夫山泉,等等,那么在繁多的商品中如何选择呢?

要懂得选择,必须知道几个常识:

(1)一个在某一分类中具有最好价格的商品应为市场上最便宜的(在卖场尽量能达到最低的价格)且有合理的品质的商品。假如在上述各种矿泉水中,椰树矿泉水的进价最便宜,这并非是指它的价格比娃哈哈矿泉水便宜,而是指与市场上其他商场同一商品的进价相比较而言便宜,则可选择进货。

(2)高价位的商品往往是该小分类中销售的佼佼者。

(3)一般而言,一个小分类商品中,它们的价格带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3便利性与有利性相结合

门市店的商品一般由食品、非食品和服务性商品三大类构成,其选择标准应考虑顾客的便利性与店本身经营的有利性,诸如:

(1)消费量大;

(2)购买频率高;

(3)品牌知名度较高;

(4)销售方法简单;

(5)均质性高;

(6)附加价值高;

(7)竞争性强;

(8)毛利率高;

(9)季节性强;

(10)能按商圈内主要顾客群的日常要求采购货物。

对这10个项目须满足5项以上。第1、2项与第3、5项常相应而生;而第3、4项与第7、8项常顾此失彼,追求第8项,常忽略了其他要项,因而销售业绩不佳;其中第10项最难,必须很努力,才能不断保持店铺的吸引力。

4“广度”与“深度”相配合

“广度”是指有利于“关联购买”,使顾客的购买动机能达到顺便买到关联的商品,亦即“一次购足”的需求。例如,购买面包与果酱,咖啡与糖、奶粉等。

对“深度”的认识有两种:第一,某一类(例如酒水类)的品种数很多,而其他类(例如酱油类、奶粉类)的品种数较少,则可谓酒水类上“深度”强,可形成该门市店在酒水类的品种齐全的强势印象和地位;第二,某一类(例如汽水类)的某一品种(例如350毫升的铝罐装可口可乐)的陈列量很多,其他同类商品的陈列量较少,则形成可口可乐铝罐装饮料的丰富感。

门市店的经营活动不外乎“买(采购)与“卖”(销售)。买卖,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顺当。门市店的营业方式以“预测销售的可能性,事先购货陈列”的形态为主。这时,能否销售出去的判断,其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而做出判断的过程,实乃“计划”动能的发挥,所以买卖之前的“商品化计划”就是“商品经营”的首要课题。

门市店所提供的“商品”,单指所陈列销售的“有形物”是不行的,一些“无形物”都应包括在内,例如:店铺形象、舒适的购物环境、亲切待客的气氛、一切提供便利性服务的措施等。这些“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都必须事先加以规划、整合,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商品组合”策略。

获得更好商品组合的实质性措施

为了获得更好的商品组合,提高门市店的经营能力,店长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实质性举措。

1经常到竞争对手店里看看

通过到竞争对手店里购物来找出本地最好的零售商,找出它们做得最好和最差的方面。让店员也参与到这种对对手评估的活动中来。如果你发现了竞争对手不经营的商品,就要在自己的店里增加这种商品。如果发现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比本店做得好,就要找出改进的方法以比它做得更好。

店长常常会问:“我在竞争对手看什么?”其实,店长应该到竞争对手的店里去看的事情有很多,比如:

(1)看看对手的店里不经营什么商品,那些商品的品牌、型号、尺寸等;

(2)看看对手的价格点,特别是价格敏感型商品;

(3)看看对手的陈列,特别是端架和冲动区;

(4)观察对手的商品价值、特征和价格的标识;

(5)观察对手如何处理与顾客的关系;

(6)看看对手的收银程序;

(7)研究对手商品的价格展示方法;

(8)观察对手如何处理退货;

(9)观察对手如何处理顾客抱怨;

(10)寻找在价格方面应对竞争者采取的策略。

店长也可以每周派自己的店员到竞争对手的店里调查十几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他们发现竞争店里有卖得比自己店贵的商品或者发现竞争对手不经营的商品品种,而店长又能对这些发现给予奖励,这种工作就会变得很令人兴奋。

2经营一些互补性商品

要甘愿放弃一些大折扣商卖得不错的商品。然而要找出其弱点,然后在自己的店里加强那些互补性商品的销售力度,这样可以让门市店树立商品品种全的形象。

举个例子,家用电器商店的店长发现通过对商品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让自己的店铺继续赢利。所有的折扣商店都以相当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13英寸低档彩电,有些甚至是赔本销售,因此,在折扣商以低于本地零售商进价销售的环境下,本地零售商很难有效地与折扣商店竞争。他们发现,放弃经营大部分低档并且无利润的商品,转而加强经营那些在折扣商店里品种较少、服务较差而利润又较高的高档电视机是很明智的决定。

3保证清除卖得慢的商品

店长应让门市店的每一个人都投入到清除商品中的蹩脚货的活动中去。找出那些卖得慢的商品并将它们清除出店,还要找出能带来利润的相应的替代商品。

在货架上摆放的商品实际上就是钱,但是,“商品要动才能卖钱。”只有当它们被迅速卖出时,才可通过获得的利润来收回投资。不过,当摆放的商品长时间没有被销售出去时,它们就成为店铺的双重负担。此时,它们不但不能被指望用来收回投资,而且会随着在店铺摆放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影响店铺的形象。

优化商品结构

每一位店长都不希望畅销商品缺货而滞销商品积压很多,这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情。但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的店长都只是知道各种商品的大概销售状况,凭感觉经验行事。尽管他们也知道优化商品结构的重要性,但却不知从何下手,根据什么去进行挑选和淘汰。如A、B两种商品,A的毛利率高而周转率低,B的毛利率很低但周转率却较高,那么,如果要删除其中一个,那会是哪一个呢?因为商品都在不断地变化,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做出这样的决策将会是必要的和经常性的。

优化商品结构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尽量使现在的货架陈列满商品,然后根据历史、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来删除部分商品、增加新商品,调整各商品的空间,采取适当的销售措施。如果100平方米的陈列空间只利用到一半,那么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优化商品结构就是指在以上的前提下从以下指标出发进行商品筛选:

1商品销售排行榜

这部分资料可从收银机系统和销售库存系统联成的电脑网络中读取。从这些资料里店长可知道每种商品的销售状况如何、毛利状况如何,然后进行分析,若经几次努力还未能将销售差的商品的业绩提升,那么就只有放弃这种商品了。

2商品贡献度

单从商品销售排行榜来挑选商品是不够科学的,而应把商品的贡献度作为指标。因为如果单从排行榜来判断,有时就会出现偏差。商品贡献度就考虑到这一情况,将其归为在一特定的销售期间内,哪种商品的贡献度大,那种商品赚钱就最多,这才是最重要的。

3损耗排行榜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有实力的零售超市逐渐经营生鲜食品,而生鲜食品的报废损耗从来都是很大的,因此要有损耗排行榜来对照,以便有效地实施控制。对于赚不够赔损耗的商品就应考虑运用删减或少量订货的方式来处理。

4商品周转率

谁都不愿意积压流动资金,10元现金胜于100元收据,故很多店长都愿卖周转率快的商品,而对周转率慢的商品则不敢压太多。

5新商品的导入

以上几个指标是说明如何进行挑选删除,但与此同时也要开发新商品来填充被删除的商品,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才可保持店铺的活力。商品增加涉及到:(1)新商品增加多少呢?一般增加新商品数量要跟上被删除的数量,约为10%,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增加新商品的数量来考核采购人员的业绩。(2)导入怎样价格的新商品?这就要求清楚本商场的商品价格带,太高价位的商品销不出去,太低价位的商品赚不够本。(3)导入自制品或其他制品。很多商场现在开始注重发展自有品牌,以免由于竞争造成和竞争者有太多的类似商品。如可向别人定制印有自己品牌标志的商品,如纸巾之类非差异化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