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19509000000012

第12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二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的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已名誉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的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故事启思: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的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庞辱不惊”最好的解释,而我们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作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战胜者。当他遇到难以接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与失败相伴。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这样,面对挫折或失败,也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惹出祸端。

人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绝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心灵感悟:

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的广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无惊。

点一盏心灯

有位年老的盲人琴师,技艺高超,远近闻名。他带着一个盲童,以弹唱为生,四处漂泊。老琴师每弹断一根琴弦,就在琴体上认真地刻下一道。有一天,老琴师终于弹断了第一百根琴弦。他泪流满面地刻下了第一百道。因为老琴师的师傅在临终前曾叮嘱过他:当他弹断第一百根琴弦、刻到第一百道的时候,便可以打开遗嘱,按照遗嘱中的药方到药店去买药,用药后定能双目复明。

他带着盲童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药店。出乎意料的是,药店的伙计大惑不解地说:“遗嘱中一个字也没有,只是一张白纸。”老琴师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尽管他明白了自己师傅的一片苦心,可是那支撑着生命的精神支柱却彻底崩溃了。不久,老琴师便去世了。

老琴师在去世前,用盲文在那张原来无字的遗嘱上给盲童写下了自己的遗嘱:“我的生命可以告诉你:要战胜客观环境,首先要战胜自己。人的生命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光阴似箭,当年的盲童已是一位技艺更加高超、名声更加显赫的老者。他在珍藏了数十年的遗嘱上又用盲文补充道:“希望、信念和目标引导着光明和生存,绝望和颓废引导着黑暗和死亡。”

故事启思:

遗嘱上的药方是老琴师的希望,是他生存的寄托,是他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而一旦这盏明灯熄灭,生存的希望便化为泡影,生命便不复存在。我们的生命中,正是因为有了美好的希望、目标,才能有精彩纷呈的生活。没有了它们,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心灵感悟:

希望是我们的心灯,它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希望可以让我们活得更精彩,可以让我们超越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前有一个国家,地不大,人不多,但是人民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有一位不喜欢做事的国王和一位不喜欢做官的宰相。

国王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猎,随从们带着数十条猎犬,声势浩荡。国王的身体保养得非常好,筋骨结实,而且肌肤泛光,看起来就有一国之君的气度,随从看见国王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追逐一头花豹,都不禁赞叹国王勇武过人!花豹奋力逃命,国王紧迫不舍,一直追到花豹的速度减慢时,国王才从容不迫弯弓搭箭,瞄准花豹,嗖的一声,利箭像闪电似的,一眨眼就飞过草原,不偏不倚地插入花豹的颈子,花豹惨嘶一声,扑倒在地。

国王很开心,他眼看花豹躺在地上许久都毫无动静,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就是在等待这一瞬间,它突然跳起来,使出最后的力气向国王扑过来。国王一愣,看见花豹张开血盆大口咬来,他下意识地闪了一下,心想:“完了!”

还好,随从及时赶上,立刻发箭射入花豹的咽喉,国王觉得小指一凉,花豹就闷声跌在地上,这次真的死了。

随从忐忑不安地走上来询问国王是否无恙,国王看看手,小指头被花豹咬掉小半截,血流不止,随行的御医立刻上前包扎。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但国王的兴致破坏光了,本来国王还想找人责骂一番,可是想想这次只怪自己冒失,所以闷不吭声,随即黯然回宫去了。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一听,闷了半天的不快终于找到宣泄的机会。他凝视宰相说:“嘿!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发现国王十分愤怒,却也毫不在意地说:“大王,真的,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我一时的得失成败,确确实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吩咐侍卫把你拖出去斩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微笑,仿佛国王在说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勃然大怒,双手一击,两名侍卫立刻近前,国王说:“你们马上把宰相拖出去斩了!”侍卫愣住,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国王说:“还不快点,等什么?”侍卫如梦初醒,上前架起宰相,就往门外走去。国王忽然有点后悔,他大叫一声说:“慢着,先抓去关起来!”宰相回头对他一笑,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打算像以前一样找宰相一起微服私巡,可是想到是自己亲口把他打入监狱的,一时也放不下身段释放宰相,叹了口气,就独自出游了。

走着走着,来到一处偏远的山林,忽然从山上冲下一队脸上涂着红黄油彩的蛮人,三两下就把他五花大绑,带回高山上。国王这时才想到今天正是满月,这一带有一支原始部落,每逢月圆之日就会下山寻找祭祀满月女神的牺牲品。他哀叹一声,这下子真的是没救了。其实心里却很想跟蛮人说:“我乃这里的国王,放了我,我就赏赐你们金山银海!”可是嘴巴被破布塞住,连话都说不出口。

当他看见自己被带到一口比人还高的大锅前,柴火正熊熊燃烧时,更是脸色惨白。大祭司现身,当众脱光国王的衣服,露出他细皮嫩肉的龙体,大祭司啧啧称奇,想不到现在还能找到这么完美无瑕的祭品!

原来,今天要祭祀的满月女神,正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祀品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残缺。就在这时,大祭司终于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不住咬牙切齿咒骂了半天,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脱困的国王大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释放宰相,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

宰相回敬国王,微笑说:“贺喜大王对人生的体验更上一层楼了。”过了一会儿,国王忽然问宰相说:“我侥幸逃回一命,固然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你无缘无故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这又怎么说呢?”

宰相慢条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说:“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满月女神时,谁会被丢进大锅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故事启思: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寞然的凄苦。

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它可比呆板的直线丰富多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快乐时,你不妨尽情地享受快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时,你也不要怨叹、悲泣。

常见许多人处于生命低谷时一味地抱怨、苦恼,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其实,仔细想来,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让自己坠落得更深、更惨罢了!

当生活中的低潮涌向我们生命之岸时,让我们庆幸吧,庆幸自己终于有时间思考了,终于有时间好好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了。仔细想想,自己的生命之路哪一步走歪了,哪一步走慢了,哪一步走得不稳了。然后,积蓄你的力量,伺机待发,生命的下一个辉煌定会光顾你!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可能就预示着转折的来临。人生的不幸向人们昭示的不纯粹是灾难,它或许告诉你原来的那种活法不适合你,或许告诉你原来的要求、目的与现实有偏差,它用不幸来提示你,给你一个静心思考的机会。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运之神给你的这个暗示,你前面的路就会豁然开朗。

心灵感悟:

生活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人生中有得也有失。对得失成败抱持豁达的态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少了许多挫折感,生活就会格外轻松愉快。

女人的勇气

这是一个在印度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印度。一对英国殖民地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一次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他们宽敞的餐厅里,那儿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地板,房顶吊着不加任何修饰的椽子,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另外还有一名美国自然学家。

午餐中,一位年轻女土同一位上校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这位女士的观点是如今的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到老鼠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可上校却认为妇女们没有什么改变,他说:“不论碰到任何危险,妇女们总是一声尖叫,然后惊慌失措。而男士们碰到相同情形时,虽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他们却多了一点勇气,能够适时地控制自己,冷静对待。可见,男士的这点勇气是最重要的。”

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一番耳语。仆人的双眼露出惊恐之色,他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美国学者,没有其他客人发现这一细节,当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儿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饭厅的四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如也,第四个角落也站满了仆人,正忙着上菜下菜;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了,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