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19509000000013

第1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便是向后跳出去,同时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就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很容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迅速地向大家说了一段话,语气十分严肃,以至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一数到三百,这会花去五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

美国学者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当数到288时,学者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上校,事实证实了你的观点。”男主人这时叹道,“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爬了过去。”

故事启思:

故事中的女主人和美国学者均表现出极高的情商,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他们并没有惊呼着跳离自己的位置,而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机智。特别是女主人在感觉蛇爬过脚背之时,仍然能泰然自若,冷静地应对这一危局,其勇气实在令人感慨。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多意外的事情。这时,能保持一颗冷静镇定的心去应付一切,该是多么难能可贵。

冷静处事,是为人的素质体现,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韩信肯受胯下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冷静。刘邦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悖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为假齐王。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冷静,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随即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如果当时刘邦不能冷静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尚不是个定数。

生活里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在理智面前偶然会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尽管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决然可在冷静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以冷静面对社会,有利于顺境与逆境的反思,既利社会又利自己;以冷静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炼,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冷静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冷静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冷静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冷静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心灵感悟:

冷静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性、大度的深刻感悟。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备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就是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去遭遇失败。

重新解释事情

尤利乌斯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画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不过没人买他的画,因此他想起来会有点伤感,但只是一会儿。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们劝他,“只花两马克便可赢很多钱!”

于是尤利乌斯花两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他赚了50万马克。

“你瞧!”他的朋友都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

“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尤利乌斯笑道。

尤利乌斯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一番装饰。他很有品味,买了许多好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框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

尤利乌斯很满足地坐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做的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他就出去了。

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一片火的海洋,它完全烧没了。

朋友们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尤利乌斯。

“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呀!”他们说。

“怎么不幸了?”他问。

“损失呀!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个马克。”

故事启思: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人对事情的看法是有极性的。事情就是事情,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给事情定义了好坏。没有钱未必是坏事情,有钱未必是好事情。人生达观一些会不一样。

一个美丽的女士结婚两年,先生抛弃了她,小孩也死去了,她痛苦至极,想到了投海自杀。船工开船到达深海的时候问她:“姑娘,两年前你是什么样的?”女士说:“那时候我是单身贵族,潇潇洒洒。现在我一无所有,万念俱灭。”船工说:“你现在不是同两年前一样吗?”女士想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开心地说:“可不是吗,咱们回去吧。”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到,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一口棺材。一个想:今年的赶考又完蛋了,遇到棺材多不吉祥。另一个想:今年我时来运转了,路上遇到棺材,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整个考试过程中,两个人的头脑都在运转着棺材的事情。考试结束后,两个秀才都对自己的太太说:“那口棺材真灵。”

这两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事情的看法对自己的伤害更深。

心灵感悟: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一个人当他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如果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指向光明,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变得光明了。

从容的谢安

东晋名相谢安做事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坐船在海上游玩,忽然,狂风骤起,白浪滔天,船被颠簸得东倒西歪,船上的人都吓得面无人色,紧紧地抓着船舷,动也不敢动,只有谢安面不改色,依然如故,还迎着风浪吟唱。船夫倒是有雅趣的人,以为谢安在这样的风浪中行船很高兴,就继续费劲地向前划船。这时狂风恶浪越来越猛,船夫却只顾划船,其他人都害怕得实在不行了,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要求回去,这时谢安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像这样的天气,还要把船划到哪儿去玩?”船夫这才掉过船头往回划。大家对谢安遇难不乱的气度非常钦佩,因此知道,将来治理国家的人是非谢安莫属。

东晋宁康元年(373年),简文帝司马昱死,孝武帝司马曜刚刚即位,早就觊觎皇位的大司马桓温,便调兵遣将,炫耀武力,想趁此机会夺取皇位。他率兵进驻到了新亭,而新亭就在京城建康的近郊,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是军事及交通重地。桓温大兵抵达此处,自然引起朝廷恐慌。

当时,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二人是朝廷的重望所在。而此次桓温带兵前来,朝野议论纷纷,认为桓温带兵前来,不是要废黜幼主,就是要诛杀王、谢。

王坦之坐立不安,而谢安则不同,他听了众人的议论,不以为忧,神色表情一如平常。实际上,谢安曾经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桓温十分了解他的才干,明白谢安才是他篡权的最大障碍。果不出所料,桓温此来确是想借机杀掉王坦之和谢安。不久,他便派人传话,要王坦之和谢安两人去新亭见他。

王坦之接到桓温的通知,不知如何是好,就去找谢安商量说:“桓将军这次带兵前来,恐怕凶多吉少。现在又要我们两人去新亭见他,恐怕是有去无回,如何是好?”

谢安却神色不变,态度安详地笑道:“你我同受国家俸禄,当为国家效力。晋室江山的存亡,就看我们这一回的作为了!”说完,谢安牵着王坦之的手一起出门,直去新亭,朝廷官员也有许多人相随。

刚走进桓温阵容庞大的大营,几位稍有声望的官员,惟恐得罪桓温,马上远远地向桓温叩拜,战战兢兢,脸色都变了。王坦之也吓出一身冷汗。他勉强移着脚步走到桓温面前,向他行礼,慌乱中竟然把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神情自若,他稳步走到桓温前,不卑不亢地对桓温说:“明公别来无恙?”桓愠虽然知道谢安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但未料到他居然能如此处变不惊,自己反倒有些吃惊了,连连说:“好,好,谢大人请坐,请坐。”

谢安从容就座。这时,王坦之等人惊魂未定,还在浑身哆嗦。谢安在席间,说东道西,谈笑自如,所言之事,左右逢源,桓温和他的谋士们找不到岔子,无法下手。而谢安却在闲谈时观察左右,发现壁后埋伏着武士。他见已经到了应该说破的时机,便转身笑着时桓温说:“我听人讲:‘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意思是说如果诸侯有道德的话,那么四邻都会帮你防守,是用不着自己到处设防的)。’明公又何须在壁后藏人呢?”

这是对桓温的极大讽刺,他显得十分尴尬,急忙说:“在军中这已经成了习惯,恐怕有突发事件,不得不如此啊!谢大人这么说,就赶快撤走吧!”

谢安又和桓温谈笑了大半天,他始终风度翩翩,安详稳重,使桓温无法加害于他。而王坦之却一直呆若木鸡,一言不发,等到和谢安一同回建康时,冷汗已把里衣都湿透了。王坦之与谢安本来在治国、为人等方面是齐名的,但经过这次风波,两人的优劣便分出来了。

后来谢安又果断地采取了拖延策略使桓温篡位阴谋未能得逞。谢安从容果断,气度恢弘,履险若夷。曾以八万之众破前秦近百万大军,又在不动声色中挫败了桓温,屡安晋室,实在算得上是从容的人。

故事启思:

拥有从容的心灵优势,人们会感觉到,你总是自己的主人,你随时随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会给你品格的全面塑造带来一种尊严感和力量感,这种东西有助于品格的全面完善,而这是其他任何事物所做不到的。

“心理平衡的实际价值和它的主要影响力之一,”比利斯·卡曼说,“是为那些人创造心灵优势提供了机会。”这种“心灵优势”使得那些能自我控制、保持心理平衡、内心及行为从容自若的人,超越了那些心理不平衡、情绪没有定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