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19510400000028

第28章 忠告十:做诚信之人(2)

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的力量,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取得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大事者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大事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账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信用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大事的历史、他的奋斗差别过程。”

诚信的回报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处世的原则和方法。青年人要以诚信的态度处世,养成诚信的为人与习惯,处世以“信”为原则,讲信义、重信义,这样的人才会为世人所接受,也才会在危难之时获得帮助,从而走向成功。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挖空心思,甚至坑蒙拐骗、不择手段。对此类做法,李嘉诚颇为反感,他说:“我决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然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在李嘉诚刚开始生产塑胶花时,曾有一个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了确信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做担保。找谁担保呢?担保不必借钱给被担保人,但必须承担一切风险。被担保人一旦无法履行合同,或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风险就落到了担保人头上。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有人愿意为他做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他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您坦白之言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它厂商做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出乎意料的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诚值得他破一回例。

诚信不可以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经过这次本无希望,但最终如愿以偿的合作,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

李嘉诚创业初期也曾有过严重失误。那时,李嘉诚因资金不足无法雇到技术熟练的工人,迫不得已,他只好把一些只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当作熟练工使用,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闻讯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来催还货款。李嘉诚的塑胶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身处四面楚歌之中,焦头烂额的李嘉诚不得不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希望求得原谅。正是因为李嘉诚一贯诚信,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的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的原谅了他的过错。李嘉诚有惊无险的渡过了这次难关。

李嘉诚主张诚信经商,反对投机取巧。是自己的钱,一分也要赚,不是自己的,送到门口也不会要。李嘉诚庄严宣告:“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也就是说,我赚的钱绝不是不明不白的。”

在香港这个鱼龙混杂的竞争社会,巧取豪夺而致富的人肯定不会太少。金钱的多寡并非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惟一标准。

能像李嘉诚这样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赚钱的,商界中堪称楷模。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为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那是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入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仙(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港元。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李嘉诚其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因为购货量太小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入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入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就被化解了。

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在这次原料危机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与声望如日中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诚信是无价的,是人际关系及商业行为中的至上的原则。没有了诚信,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你;没有了诚信,社会也会抛弃你!诚信是金的格言,是人生永远绩优股,诚信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诚信可能会损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它也必将为长远带来丰厚的回报。湖南首富吴志剑的成功就印证了这个真理。1985年夏末,吴志剑怀揣800元钱,带着7个弟兄到深圳闯世界。一次意外的机会,吴志剑承包华东商场。他带领着弟兄们奉行诚信的原则,很快赢得了顾客。仅3个月,就替业主还清了8万元货款,比合同规定的提前了9个月。半年后,净赚了17万元。

承包华东商场后,吴志剑做的第一笔较大的生意是经营电冰箱,销往东北的哈尔滨和大庆等地。产品销出后不久,有的顾客反馈说噪音太大,制冷效果不理想。吴志剑和7个弟兄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合同规定的,对方已经验货,责任就该自负,吴志剑他们没有责任。但是吴志剑认为:对顾客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自古经商讲的就是信誉,咱们不能玩那个文字游戏,应该对顾客负责。吴志剑决定全部给予退换。这一次就退换了17台,华东商场损失了上万元。

事情不是就这样结束了。诚信得到了回报,顾客给《深圳特区报》发来了感谢信。报社以“春风路上春风吹”为题作了报道。这个报道不仅提高了市场的信誉,而且飘洋过海,被一位港商看到。这位港商慕名而来,一次就与吴志剑签订了一万台日立冰箱的合同,并且在合同上规定了“先销货,后付款”。吴志剑在这笔生意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此后不久,吴志剑又与日商签订了15万美元的活文蛤的合同。运送活文蛤的货轮因遭遇台风而未能按期到达,因时间的拖延而使活文蛤大半死亡。吴志剑二话没说,马上组织力量收购活文蛤,而且高出原来价格的部分均由自己承担。吴志剑的这种行为使日商大有感触,日商把他们在中国1000万美元的订货业务全都委托给了吴志剑。吴志剑的诚信得到了巨额回报,成为商界争相效仿的楷模。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时隔9年,2003年4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昔日的《福布斯》富豪,深圳政华集团总裁吴志剑因犯合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这巨大的反差正是因为吴志剑由诚信的身体力行者变成了诚信的践踏者。

人人都愿意与诚信的人合作。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并留下了一堆债务。从法律上讲,欠债人已去,把他的遗产拍卖分掉,即使不够抵债也就算了。但这个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一段时间,并保证他会把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个孩子竟然历20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觉得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个孩子不仅博得了别人的合作,还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一个成功的人,不管他从事的是何种行业,往往首先应该是讲诚信的人。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胡雪岩,更是深谙。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富可敌国,名震天下的商业领袖。他经常讲:“做人无非讲个信义”,无信不足以立,做人与做事本质上是相通的。诚实守信在他的生意经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