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19510800000023

第23章 想在职场有所作为,先要用心铺路(3)

在节假日人们的起居作息和饮食会变得没有规律,因而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直接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不适。等到假期结束,所有一切回归正常时,人们很可能会因为各种不适应而患上假期综合征。

要摆脱假期综合征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假期坚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和饮食规律,进行适量的运动就可以了。

课后总结:

对每个人来说,要有效避免假期综合征,在放假前做一个科学的活动安排方案或作息时间表是首要之事。假期里,要自觉做到劳逸结合,按时作息,千万不要随心所欲。

为什么越成功越失落

课堂导读:

在某外企工作的苏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苏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苏女士来说,这竟成了她的噩梦的开始。坐上高位的苏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苏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而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课堂精讲:

许多抑郁症患者其实事业有成,属于旁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却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苦闷,时常会感觉不快乐。事业有成令人羡慕,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却被成功所累,患上了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具体表现是感到压抑、闷闷不乐、沮丧或忧伤,也可能表现为易激惹性增高,即易发脾气。患者大多有兴趣减退或丧失以及精力减退,食欲和体重改变,睡眠出现障碍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和做决定的能力降低等现象。此外,还可能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如胸闷、心慌、心悸、胃肠不适、腹泻、便秘等。

如今,成功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变化,也伴随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有时候,成功反而更容易激起人的悲伤感。成功人士若在成功后不懂自我调节,会发现成功也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就可能陷入抑郁和惶恐之中。

抑郁症会像流行感冒一样到处传播,一不留神,你就有可能“中毒”。要避免“中毒”,就要学会忙里偷闲,给自己时间丢掉一切困扰,彻底放松身心,让精力得到恢复。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课后总结: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其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培养自己快乐积极的情绪,以防成功后陷入抑郁状态。

轻松越过职场休克期

课堂导读:

小于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企从事文秘工作,收入稳定,工作相对轻松。可是一年后,他时常觉得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回到家也是无精打采的。于是他决定请假出去游玩数日。

在度假的日子里,小于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回来后情绪也好了不少,看着也积极一些了。不过,工作热情在维持了仅仅两个星期后又冷却下来了。

后来,小于换了一份工作,刚开始也是满怀热情,但没出半年,他的这种热情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课堂精讲:

无论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经验丰富者,如果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机械的作业中,都会渐渐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只是依靠一种惯性来工作。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职场休克”。

“职场休克”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是源自内心的疲乏。有“职场休克”的人历来做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却突然感到厌倦松懈,甚至偶尔有不想工作的冲动,对前途感到迷茫、焦虑、烦闷,感到才思枯竭,等等。

“职场休克”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像小于这样因为对工作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倦怠情绪,也有一些人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和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的倦怠心理。

当出现“职业休克”时,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利用度假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态,或是利用这段时间考虑换一个工作环境,给自己寻找新的激励点。此外,现在很多领域有很多新内容,企业也不断出现新的岗位,所以有很多东西值得不断学习。当寻找到工作上新鲜的激励点和意义时,“职场休克”也就不复存在了。

课后总结:

若不想被“职场休克”所困扰,我们就要争取保持自己对环境的新鲜感,把一些陈旧的部分倒出来,不断添加新鲜的因素。

翻越心理屏障,理性跳槽

课堂导读:

赵龙连续跳了三次槽,最终如愿以偿地进了一家著名外企。在进公司前,赵龙信誓旦旦,一定做满两年,但刚过一个星期,他发现目前的公司也不过如此,便又犯了心神不宁的老毛病,工作敷衍了事,和同事也无法打成一片。

渐渐的,赵龙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对自己的自信也一点一点地消失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也开始下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一些下属常犯的小错误,以前他根本不会在意,现在却变得无法容忍,总有有一种发泄的冲动,而且他对工作感到越来越厌倦,有时一些重要客户的电话也懒得去接。

课堂精讲:

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频繁跳槽,一般来说,跳槽者可分为两种:理性跳槽者和非理性跳槽者。前者一般具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并且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后者则是懵懂跳槽。

据统计,后一类人往往越跳越郁闷,甚至因此生活在焦虑、抑郁之中,最终患上“应激反应综合征”。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征多见于企业管理人员中,其中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人更易罹患。

心理学家认为,盲目跳槽使人越来越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总是以消极的心态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失眠、极易疲劳、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都是“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先兆。

如果“应激反应综合征”长期得不到治疗,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将会造成身心的伤害,要避免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就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因逆境心事重重。此外,还要学会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要避免因非理性的跳槽患上“应激反应综合征”,最根本的方法是让自己的跳槽行为理性化,即不盲目跳槽,先找好自己的目标方向,再制订一份详细的计划,最后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理智行动。

课后总结:

跳槽要经过理性思考和衡量,同时还应考虑跳槽的机会成本。只有当跳槽后的收益大于当前水平,才可考虑跳槽。盲目的跳槽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毫无裨益,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第4周立足职场的备忘录

欲成蝶,需破茧才可获得新生

课堂导读:

众所周知,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吸收阳光了。

心理学上有个蘑菇定律,说的是初学者一般像蘑菇一样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打杂跑腿的工作),头上浇着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只能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是许多组织对初出茅庐者的一般管理心态。

课堂精讲:

“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职场新人来说,就像蛹在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只有经受这些磨炼,才能成为展翅的蝴蝶。

曾有人说:“一个人既然已经经历‘蘑菇’的痛苦,哭也好,骂也好,对克服困难毫无帮助,只能是挺住,你没有资格去悲观。因为,假如你自己不帮助自己,还有谁能帮助你呢?”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身处“蘑菇”境遇时,你得比别人更加积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是“灵芝”,结果往往是“灵芝”未当成,连“蘑菇”也没资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