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19510800000003

第3章 略施心计,让自己左右逢源(2)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活动牵制和影响的。因此,要想影响和改变他人的行为,不妨先用巧妙的方法牵制住他人的思想,这样一来,他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改变。

课后总结:

掌控人的行为,不妨先掌控他的思想,这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如何利用牵制思想去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仔细地思考、体会和总结。

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让他二选一

课堂导读:

布鲁斯特在杀害恺撒之前有一场演说:“你们是希望让恺撒死,而你们大家过自由的日子,还是希望让恺撒活着而你们都沦为奴隶终至死亡?这两种中你们所要选择的是什么?”

布鲁斯特给了当时元老院的长老们这样两个选择,再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迫使他们从“自由”或“死亡”之中进行选择。很显然,自由比死亡看上去更有好处、更有意义,所以,元老院最终选择了自由,刺杀了恺撒。

课堂精讲:

其实,这就是一种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的攻心战术,它的要点是给人提供有且只有两个选择,而且其中的一个选择必然好于另一个,再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使人最终选择其中较好的那一个。

例如,你要说服正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时,可以说:“与其勉强进入一家好的单位,却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漠视,进而遭受打击,产生挫败感,还不如进入一家自己能胜任的单位,培养信心,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得到晋升。”这种说服方式可以帮助对方消除疑虑和犹豫,尽快做出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出的选择中,要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如果设置的两个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还是会让人无法做出决定。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二者皆吾之所欲也”,没有大的差别,就很难让人取舍。因此,除了在困境中给出两种选择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两个选择中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了这样明显的对比,就更容易让人做出选择了。

课后总结:

当我们希望改变他人的行为时,不妨给对方两个别无他法的选择,其中一个是我们希望看到他做出的,而另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恶果则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对方就没有了斟酌思量的余地,自然会做出我们所希望的选择。

说句“我错了”,别人可能更服你

课堂导读:

一位著名作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在从事社会纪实题材小说写作长达二十年之后,他尝试着变换风格,推出了一部推理小说,这让许多读者无法接受。一名愤怒的读者甚至写信给他,言辞非常激烈,指责他根本不该转型,其中很多语言有失偏颇,看得出这位读者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并不深入。但这位作家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非常认真地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只字不提这位读者的不礼貌和认识上的浅薄,只是很诚恳地承认自己并不适合悬疑推理题材小说的写作,他很感谢读者的意见,希望以后能够经常交流看法。

课堂精讲:

这个故事说明,“你错了”会为你树立新敌人,“我错了”能帮你赢得新朋友。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指出,想对他人表达“你错了”的批评意图,不妨先承认“我错了”,这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对方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错了时,就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承认他也可能犯错了。

不过,在指出对方错误时,你的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再有,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也很重要,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且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在大庭广众下指出别人的错误,只会为自己树立敌人。

课后总结:

用“我错了”的态度先承认自己的过失,再指出他人的错误,这能令人感觉到我们的批评是非常诚恳的。这样一来,对方一般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我们的批评和建议,而不会暴跳如雷地反驳我们。

不给对方拖延机会,利用时限设陷阱

课堂导读: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谈判专家,在担任美国某企业的谈判代表期间,曾和日本某企业进行谈判。当谈判专家一行人到了日本时,日本企业代表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以为他们准备回程到机场的专车为由,问出了他们的返程时间,即两周后。

在接下来开始的10天里,日本代表对于重要的谈判内容只字不提,每天只是招待谈判专家到日本的名胜古迹去参观游览,让他们玩得十分尽兴。等到日本代表提出谈判的时候,已经是谈判专家到日本的第12天,直到最后一天,谈判才正式开始。谈判到关键时,就到了该去机场的时间。于是,他们将谈判地点改到了车内。由于时间有限,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谈判专家根本来不及斤斤计较,只要对方的要求不是很离谱,谈判专家都答应了对方。

毋庸置疑,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日本方面当然是大获全胜。

课堂精讲:

日本胜就胜在了时间上,利用对方仅有的一点时间让他们在匆忙之中不得不妥协。

如果没有必要,人在行动时往往会能拖就拖,而且还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让拖延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本性。因此,不给对方拖延的时间,让他清楚地知道立刻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迫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因为再晚他可能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即将失去、或者被宣告不能得到的东西,往往会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想得到它。给对方设定期限,不给对方任何拖延的时间实际上是让对方知道,他再拖延就面临着失去,从而提高他行动的积极性。

给对方一个最后期限,把对方可以选择的机会减少,让他不得不选择听从你的指示。例如管理者想要让下属们接受自己的指示,一致赞成通过预案,那么可以在讨论时这样说:“今天,大家提出的意见非常好,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为了消除差异,我们最好通宵讨论!”这样一来,就会将对方陷入困境之中——要想早回家,就要达成共识,使得对方不得不赞成通过预案。

总之,通过设定、缩短、安排一个最后时限,给对方制造困境,使得“听从你的指示”成为困境中最好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课后总结:

一般来说,利用最后时限给对方设一个困境,点中对方的心理死穴,那么他就不得不听从我们的指示采取行动,我们自然就能牵制对方的行动,让他跟着我们的计划走。

第3周身体语言,窥探心理的绝招

从“心灵之窗”窥探蛛丝马迹

课堂导读:

有时候,言语不一定代表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想法,但眼睛不会说谎,它能显示出大脑的真实思维活动。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了亏心事,或心虚时,在他人的目光注视下会自动地回避;而在求爱时,人们往往用目光来传递爱慕之情,特别是恋爱中的男女青年,对于眼睛的使用频率一般都会超过有声语言。

课堂精讲:

我们在交往中,要善于通过观察人的眼睛来认识一个人。眼睛的动作及其传达出的信息主要有:

1.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则可认为听话者对谈话者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比如一对情侣在讲话时总是互相凝视对方的脸部;若低于此平均值,则表示对方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则是表示对对方有很大兴趣。

2.听对方说话时,几乎不看对方,那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据说,海关人员在检查已填好的报关表格时,通常会再问一句:“还有什么东西要呈报吗?”这时海关人员的眼睛不是看着报关表格或其他什么东西,而是盯着对方的眼睛,如果对方不敢坦然正视海关人员的眼睛,那就表明他有不够老实的地方。

3.眼睛闪烁通常被视为用来掩饰的手段或性格上的不诚实。一个做事虚伪或者当场撒谎的人,其眼睛常常闪烁不定。

4.在1秒钟之内连续眨眼几次,这是神情活跃,对某事感兴趣的表现。有时也可理解为由于个性怯懦或羞涩,不敢正眼直视而做出不停眨眼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5~8次,每次眨眼不超过1秒钟。时间超过1秒钟的眨眼表示厌烦、不感兴趣,或显示自己比对方优越,有藐视对方和不屑一顾的意思。

5.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往往是双目生辉、炯炯有神,此时瞳孔就会放大;而消极、戒备或愤怒时,愁眉紧锁、目光无神、神情呆滞,此时瞳孔就会缩小。实验表明,瞳孔所传达的信息是无法用意志来控制的。

课后总结:

当然,眼睛传递的信息远不止这些,许多信息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心观察、积累经验、努力把握。

从坐姿洞察他人的心理动向

课堂导读:

坐下时左肩上耸,膝部紧靠,致使双腿呈X字形的人,一般均比较谨慎。但他的决断力比较差,也缺少男子汉的气魄,即使是一个男性,他也是比较女性化的男性。如果你对他有过多希望的话,其结果多为失望。

坐下手臂曲起,两脚向外伸的人,其决断力十分缓慢。每天他都在不断地计划些事物,但却什么也实现不了。这种人的理想与行动特别不协调,喜欢做白日梦。如果与这种人共事,相信一年中会出现不间断的纠纷。

坐下时两脚自然外伸,给人以一种十分沉着稳重印象的人,属直情径行类型。这些人大都身体健康,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强。就命运而言,他也是十分幸运的。

坐下时,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搭在撑着下巴的那只手的手肘之上,且架着“二郎腿”的人,大都不拘小节,面对失败亦能泰然自若。不过,如果你被这种人迷惑住,他会厚颜无耻地去逃避责任,甚至对你使出各种利己而卑鄙的手段。

课堂精讲:

从科学角度,坐姿是人心理的一种反应。从坐的方式、坐的姿态、坐的距离中,都可以窥出一个人真实的意思,了解一个人心理的动向。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观察每个人的坐姿,各个特色,不一而足。每一种坐的方式,似乎是无意的,而就从这貌似随意中,可以解读每种姿势透露出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

例如,有些人在坐着的时候习惯两腿及两脚跟并拢靠在一起,双手交叉放于大腿两侧,这样的人通常性格是较为古板的,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喜欢夸夸其谈但不愿实干,同时还缺乏耐心;有些人在坐着的时候习惯采用一种半躺式,即将双手放在脑后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样的人的性格大多都是温顺和气的,与任何人都能自如相处,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很受他人的信赖和喜欢;还有的人在坐着的时候,常把两膝盖并在一起,小腿随着脚跟分开成一个“八”字样,两手掌相对,放于两膝盖中间,这种人一般是特别害羞的,他们多说一两句话就会脸红,为人感情非常细腻,但并不温柔,因此会常给人留下奇怪的印象。

可见,不同的坐姿也能折射出人的性格特质和心理动向,所以,掌握一些常见坐姿背后的秘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我们采用适合其个性心理的方法与之交流。

课后总结:

坐姿也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折射。通过对坐姿的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多观察他人的坐姿,摸清坐姿背后的心理秘密,从而有利于我们迅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心理。

从说话的速度探测他人的情绪

课堂导读:

柳传志是一位通过话语速度判断他人心理的高手。在联想企业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召开了一次董事会议。敏锐的柳传志发现他的下属在发言时,吞吞吐吐,他感到企业有军心涣散的危险,便立刻宣布散会。接着他紧急展开大规模的调查,对症下药,避免了企业发生重大的变故。

课堂精讲:

人们在试图掩饰某种意图时,往往会改变谈话的内容,这就使我们想完全从言谈内容上了解对方的真实用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方言谈的速度、语调以及节奏等,因为这些会十分真实地反映出对方内心的变化。人们总是会在无意中通过这些因素表现出所谓的言外之意,我们也应该设法通过这些因素正确了解对方的心理。

一般来说,说话速度快的人多性格外向,比较有活力、朝气蓬勃,总给人一种很阳光的感觉。但是,说话速度太快的人,则会给人一种非常紧张、迫切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感到焦躁、混乱以及些许不安。说话缓慢的人,则会给人一种中肯、踏实的感觉,但过于缓慢、断断续续则会显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甚至是悲观消极。

语速为每个人说话固有的特征,依人的性格与气质而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如何从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的心理,例如平日能言善辩的人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的,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人,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小心了,其中必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谨慎从事。

一般而言,当言谈速度比平常缓慢时,是表示不满对方或对对方怀有敌意;相反的,当言谈速度比平常快时,则表示说话者有短处或缺点,心怀愧疚,言谈内容有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