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
19512200000037

第37章 多面熊晓鸽(1)

小的时候,熊晓鸽的梦想是当个音乐家,可是家里太穷,没钱买乐器,等家里有钱给他买小提琴的时候,又已经太晚了。熊晓鸽回忆起自己没有实现的第一个梦想时,还有些遗憾:“别的比我小五六岁的小孩几天就学会一首曲子,可我拉三个月也拉不顺。”

§§§第一节 投资爱好,不忘本行

2006年夏,湖南遭遇了洪灾。在湖南省的赈灾义演晚会上,熊晓鸽登台演唱,一曲唱毕,举座皆惊。由于被安排在“超女”之后出场,熊晓鸽便得到了这样的评语:“你比“超女”唱得好多了。”

爱唱歌的“熊掌柜”一直将自己定义为男高音,首先他的身材和长相基本上符合男高音的标准。熊晓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世界上绝大部分男高音都是圆脸,比如帕瓦罗蒂。

虽然这也许只是熊晓鸽的玩笑话,不过他的确和音乐界有着极深的渊源。熊晓鸽年轻的时候,曾得到《浏阳河》的作者朱里奇夫妇的赏识;著名音乐人谭盾和熊晓鸽私交甚好;国内老一辈艺术家吴雁泽曾收熊晓鸽为徒。

实际上,熊晓鸽并没有专门学过唱歌,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

小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当个音乐家,可是家里太穷,没钱买乐器,等家里有钱给他买小提琴的时候,又已经太晚了。熊晓鸽回忆起自己没有实现的第一个梦想时,还有些遗憾:“别的比我小五六岁的小孩几天就学会一首曲子,可我拉三个月也拉不顺。”

随着年龄的增长,熊晓鸽又喜欢上了唱歌,虽然先天条件不错,却从来没有机会找人教。

那个时候,收音机就成了熊晓鸽的老师。在他成长的年代,收音机里还会经常放样板戏,熊晓鸽就在一旁跟着模仿。他13岁那年,居然成为就读中学里唯一考上地区京剧团的学生。

那个时候有句口号是“唱革命戏,做革命人”,对于学校来说,出一个这样的学生是不小的荣耀。于是,学校还专门派人去熊晓鸽家做工作,希望他能进入京剧团。虽然熊晓鸽的父母并没有对此表示异议,但熊晓鸽的舅舅强烈反对,熊晓鸽终究还是未能成为“梨园弟子”。

熊晓鸽的父母和音乐毫无关系。不过,父母工厂里有不少人喜欢唱戏、拉二胡,虽然都是业余爱好,但也不乏高手。熊晓鸽对音乐的爱好,或多或少也受他们的影响。这其中就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浏阳河》的作者——朱里奇。

朱里奇曾在湘潭的一个石棉厂当工人,熊晓鸽那时刚15岁,进了工厂的宣传队。恰好朱里奇的儿子和熊晓鸽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一下班熊晓鸽就会跑到朱家去玩。有一次,朱里奇的儿子伴奏,熊晓鸽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结果,朱里奇在隔壁屋听到了,专门跑出来对熊晓鸽说:“你音准特别好,音色也不错,应该练唱歌。”

这是第一次有人发现熊晓鸽的唱歌天赋,给他增添了很多信心。不过,受时代背景的影响,熊晓鸽最终没有走上音乐的道路。尽管如此,熊晓鸽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爱好。

在湘潭钢铁厂当电工的时候,熊晓鸽身上的文艺才能开始得到发挥。那时候的他,没事就喜欢拉拉二胡和小提琴。到长沙上大学的时候,他还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时不时还能拿个奖。那时的熊晓鸽,既是文艺演出的参与者,又是院系文艺演出的组织者,音乐爱好和组织能力在那时得到了充分锻炼。

后来到美国,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也没有让生性乐观的熊晓鸽放弃自己的文艺爱好。1987年春节,熊晓鸽还在波士顿大学读书,一场中国留学生新年晚会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resge礼堂隆重举行,包括中国驻美大使馆的一些官员以及波士顿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共计数百人参与了联欢。这也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新年晚会,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留学生们对这台晚会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这台新年晚会的组织者中就有熊晓鸽。

这场春节晚会后,连续几年的中秋和春节,熊晓鸽都会满怀热情地帮助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留学生中心一起准备文艺活动。

1988年,中国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的森林火灾。祖国的灾情牵动了海外学子的心,熊晓鸽又组织了一场海外留学生“向大兴安岭伸出援助之手”的募捐义演。熊晓鸽将自己的组织能力发挥到极致,将当时在波士顿的明星傅海静、高曼华、朱明瑛等都请到了现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那场演出一共筹集到了两万多美元,熊晓鸽将义款全部交给了大使馆。

熊晓鸽将对音乐的爱好和社会交往结合在了一起。他在回国投资后不久,便促成IDG集团资助举办了IDG世界名人名作音乐会,并从此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1998年,中国留学生举行了海外最大的一次演出活动——谭盾音乐会,它在世界最大的艺术场所——林肯艺术中心举行。这场音乐会的主办人就是熊晓鸽,他也因此和谭盾建立了友谊。谭盾音乐会获得成功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还专门举行了庆祝酒会。

音乐对熊晓鸽的影响很大,它让熊晓鸽能够摆脱投资人“冷冰冰”的身份。熊晓鸽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这也让他更容易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有一次,熊晓鸽在纽约坐出租车,因为赶时间,他催促司机开快一点,不过司机表现得并不积极。后来,熊晓鸽看到司机的名字,知道司机是个俄罗斯人,熊晓鸽就告诉司机,自己会唱苏联歌。

没想到司机也是个音乐爱好者,于是两人一个用中文,一个用俄语,唱了一路。司机还非常热情地帮熊晓鸽抄近路,等到下车时,熊晓鸽要付给司机小费,没想到,司机给了他一个拥抱,还说:“你已经是我的朋友了!”直到现在,熊晓鸽去纽约还经常打电话找这位俄罗斯司机。

还有一次,熊晓鸽和几个投资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出来,看到有人正在唱京戏,熊晓鸽便上前与几位专业人士一起唱起了《沙家浜》。唱完之后,在场的所有投资人都说:“Hugoisa Peking Operasinger(晓鸽是个京剧艺术家)。”

熊晓鸽对音乐的爱好,最早起源于著名艺术家吴雁泽。熊晓鸽依然记得自己当年对吴雁泽出演的《百花争艳》何等痴迷,剧院演出场场不落。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晓鸽结识了吴雁泽。那时正值中法文化年之际,吴雁泽所在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正在筹办一场在法国的中国古乐器展览,谁知预算少了30万,古乐器没有保险费。发运迫在眉睫,吴雁泽心急如焚。

这个时候熊晓鸽正好听说了此事,他决定借机“假公济私”一把。熊晓鸽专门找到吴雁泽,对他说:“吴先生,我愿意提供30万的赞助。但是有个条件,您要教我唱歌。”吴雁泽就让熊晓鸽先唱一段,听完之后,吴雁泽认为熊晓鸽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欣然应允。

2006年9月,熊晓鸽捐资100万元,在湖南大学建立“演唱中国歌曲奖学金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旨是鼓励那些有音乐才华的未来歌唱家们多唱中国自己的歌曲,“让中国歌曲走向世界”。而促成这一基金会成立的正是吴雁泽,在吴雁泽看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而熊晓鸽说:“这些是花钱的事情,但是我愿意做。”熊晓鸽当年在湖大上大学时得过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的第一名,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也是为了“圆从小的音乐梦”。

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成立一个基金会,熊晓鸽却仍不忘自己的投资本行,“虽然是花钱,但是在这种场合里我也能发现很多适合我们IDG投资的创业人”。

§§§第二节 助飞更多理想鸽以告慰母爱

熊晓鸽有着一张娃娃脸,小时候的他皮肤白,眉清目秀,这都继承了母亲的优点。熊晓鸽记忆中的母亲永远都是年轻时的样子,圆脸,明慧秀美的眼睛,说话慢条斯理,做事却手脚麻利,永远笑眯眯、乐呵呵的。

父母给他取名晓鸽,只有一个简单的期望,希望今后他的人生就像这清晨的阳光一样绚丽灿烂,希望他像可爱的鸽子一般自由自在、快乐飞翔。

熊晓鸽是个孝子,虽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多年,但他觉得母亲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每当熊晓鸽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都能感受到母亲在天堂默默注视着自己。

熊晓鸽始终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印象,熊晓鸽说自己近似偏执的乐观,其实源自母亲的信念和坚持。熊晓鸽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年纪不到48岁,当时的熊晓鸽还在长沙上大学。每当想起此事,熊晓鸽总是充满感伤。

熊晓鸽的母亲幼年穷苦,家里7个兄弟姐妹,母亲虽排行老二,却是家里最年长的女儿。母亲10岁的时候,还曾被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尽管有着痛苦的经历,母亲却从来不细说从前的苦处。偶尔有亲友提及往事,只要熊晓鸽在场,她也总是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尽快转移话题。

熊晓鸽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开忆苦思甜的报告会。熊晓鸽的母亲是很受欢迎的主讲人,但她从不允许熊晓鸽去听。因为在她看来,所有的痛苦、辛酸、哀愁、无奈,都不是她的儿子需要知道的事情,她的儿子应该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里。

现在的熊晓鸽总是乐呵呵的,这都是因为他深受母亲的影响。母亲让熊晓鸽心里没有阴影和疑云,永远从光明的一面去认知这个复杂的世界。从孩提时代起,熊晓鸽就坚信:太阳会出来,明天会更好!

熊晓鸽的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在战场上受过伤,腿脚不是很利索。那时候,有小朋友嘲笑熊晓鸽父亲的残疾,经常会模仿他用假肢走路的姿势,这让熊晓鸽很难堪。但是他的母亲并不生气,只是笑着告诉他:“爸爸的腿是为国家打仗受伤的,他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是我们家的光荣!”简单的一句话,就让熊晓鸽挺直了腰杆,再也不把别人的羞辱放在心上。

熊晓鸽成年后,也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但他总是乐观面对。常有人问熊晓鸽:“你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在人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依然信心百倍?”熊晓鸽总是笑一笑,然后告诉他们:“我的乐观已经是一种本能。”

熊晓鸽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忙,家里常常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十几岁的熊晓鸽经常像个小大人一样和母亲聊天,母亲会对他讲些工厂里的事,还有亲戚邻里间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熊晓鸽则把学校里的事情事无巨细地告诉母亲:老师是否和蔼,功课是否繁难,同学是否友善。

母子间的情谊,让熊晓鸽和母亲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熊晓鸽年轻气盛,而他的母亲总是以一种平和温婉的态度让他的情绪舒缓下来,使他能够重新理智地审视、勇敢地探索复杂的世界。

后来,熊晓鸽考上了大学,这让没有上过学的母亲异常高兴。湘潭离长沙并不很远,母亲经常会去湖大看望熊晓鸽。

熊晓鸽后来回忆说:“每次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里,母亲的脸上竟然闪烁着小姑娘一样天真的兴奋和快乐。她感叹着山水的美丽、校园的清幽,还有教室的宽敞和明亮。她满怀艳羡地说:‘你太幸福了,下辈子我也要来这里,像你一样读书。’”

当时,熊晓鸽没把母亲的这句玩笑话放在心上,但他没有想到,母亲会走得那样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