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19513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所谓绝境,它指的是企业陷入了一种无可援救的“死地”,“企业绝境”一词同“企业危机”、“企业失败”虽然有所关联,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着不同的内涵。企业的“绝境”这一概念,它不仅要体现企业失误和企业失败后的现实境遇,而且还想表达出企业决策者遭遇失败后的警醒和落差。

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善于把别人付出的惨痛代价化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别人的覆辙,避免灭顶之灾。成功和失败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我们不仅要习惯和善于从成功者那里得到启发、鼓励;而且也要学会从失败者那里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最佳路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对失败的关注比仅仅对成功的模仿和艳羡更具有战略意义。失败和痛苦的体验可以是一笔财富,但这并非一定要我们去亲身经历,如果我们能够从别人的经验教训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们无论从个人层面上还是从组织层面上就真正地体验了再一次的新生和成长。

对错误和失败的分析确实比对成功的分析更能够使人受益,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人的天性中就总是趋向于忘掉和回避自己犯过的错误,而总是乐于陶醉和回味自己胜利中的喜悦,甚至不惜在一种虚幻中去寻找自己的心理满足。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别人失败故事的讲述来唤起读者朋友自我的反省和总结。本书的初衷,并不是告诉读者如何使一个企业锦上添花,而是希望通过那些刚刚发生的具体而又真实的企业绝境案例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特质?究竟什么是市场中致命的陷阱和雷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商海中生存,就像在战场中生存一样,首先需要的是决心、勇气和英雄的气概,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了我们这种深厚的英雄情节,我们身处的就是商业文明中的春秋战国时代!只要是竞争,那么就必然与纵横捭阖、攻防进退和成败生死相连。英雄主义成就了一代的英才,但也因此使许多踌躇满志者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四面楚歌”。很多商场上的时代精英鲜明地体现了领袖者的气质和风范,然而,他们中许多人为什么会因为一败涂地而黯然出局?在本书中,将通过讲故事和分析案例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个成功的商界领导者不仅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要精心地守藏和护卫自己的弱点。

本书的前四章分别论述了企业的战略失误,包括企业的决策失误、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企业在资本运营方面的致命缺陷。在随后的三章中,论述的是企业的创新性,企业内部管理失当,企业错误的品牌意识。最后两章是对企业的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在这两章中,企业的绝境案例研究和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放在一起讨论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在日益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今天,危机情势的出现甚至成为企业必须有效应对的一种常态。事实上,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捕捉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忽略或者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本书中,每章中的第一节内容都是对导致企业陷入绝境的特定因素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分析和导读,然后每章对导致企业进入绝境的因素都会用三个不同的案例来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在每章的最后,编者以“安特(Ant)倾情评点”的方式来对本章的分析和论述进行归纳和总结。

本书杀青的时候,正值中国2003年福布斯百富榜与胡润的富豪榜叫板之际,不管谁的榜单最客观、最有说服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总有崛起的新贵和落榜的富豪。这说明什么?难道坊间流传的“中国企业好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的话是一句谶言?

最后,祝奋斗在商界的企业精英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