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力量不竭
意志永远在追求,
追求是它唯一的本质。
任何已经达到的目的都无法终止这一本质。
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科学家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这次,跳蚤跳起来时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但是它并没有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几个小时以后,科学家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科学家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跳蚤还是维持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尝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找出失败的原因,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习惯了,不敢或懒于去挑战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在跳蚤的心里已经承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即它不相信自己能够跳出杯子。
“如果你的人生离自己满意的目标还差得很远,那你就是造成这种糟糕状况的始作俑者。”这个说法虽然击中了要害,却让你大为光火,并竭力想否定。在面对任何让自己深陷其中的困境时,明智的做法是首先扪心自问。
毫无疑问,你就是自己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罪魁祸首。因为操纵一个人的是隐藏在内部的信念。
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生活或做事的方式,指导着我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拥有坚定的信念意味着:他通过信念力本身、通过自己的身体或通过其他的事物,能够利用巨大的内在能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的信念可以比作充电电池,其放电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容量和它的传导系统。它可以多次积聚能量,在恰当的操作下释放出强劲的电流。在某个事件或者某种特殊的情况刺激下,一个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信念力,而这种信念力又引发了超常的能量。因而,信念力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积累起来的能力,一种在量上能够增加、在质上能够提高的能量。信念,是唯一不会耗竭的力量,也是人们永远具备的力量。信念力不仅是思想中的一种动态力量,也是一种与人的目标紧密相关的力量——这种目标可以是短期的、近在眼前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远在未来的。而信念力在长期的目标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则取决于它在平时每一次下决心来完成某件事时所起的作用。
人生是信念所结的果实。一个人内心不对某件东西充满渴望,这件东西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怎样做,并以此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信念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激情的人,正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有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因此,这种信念会不知不觉地体现在他的满腔热情之中,倘若说激情是一团燃烧的火焰,那么,信念必定是那点燃它的火源。
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
森林里举办百鸟音乐会,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百灵鸟清脆悦耳的合唱,夜莺婉转动听的独唱,雄鹰豪迈有力的高歌,大雁低回深沉的吟咏……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唯有鹦鹉不以为然,脸上挂着嘲讽的冷笑:“你们每个人就那么两下子,有什么了不起?轮到我呀……哼!”
终于该鹦鹉上场了,她昂首挺胸地走上舞台,神气地向大家鞠了一躬,清清嗓子就唱了起来。第一支歌,她学百灵啼;第二支歌,她学雄鹰叫;第三支歌,她学夜莺唱;第四支歌,她学大雁鸣……她垂着眼皮唱了一支又一支,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
音乐会评奖结果公布了,鹦鹉以为自己稳拿第一,可是,它的名字竟排在名单的尾巴上。鹦鹉难过地哭了。她满腹委屈地找到评奖委员会主任凤凰说:“我……我难道还……还不如乌鸦吗?为什么把我排……排在最末一名?”凤凰诚恳地对她说:“艺术贵在独创。你除了重复别人的调子外,有哪一个音符是你自己的呢?”
鹦鹉模仿能力不弱,百灵、雄鹰、夜莺、大雁,她都能学得惟妙惟肖,可惜百鸟演唱会不是模仿秀,没有自己特色的鹦鹉注定没有立足之地。同样,人生也不是模仿秀,你不能只一味地模仿他人。你尝试过像别人那样生活吗?还是你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味道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一个乏味的人,潜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因此,乏味的人要走独特的路,创造自己的“味道”,你不必总和别人一样,你就做你自己,做一棵森林中独一无二的树,而不是复制所得的人造盆栽。
什么是乏味的人?“乏味”是缺乏自己的味道,是心底对生命没有热情,是对自己没有自信,一味地追随他人的脚步,白白地让自己心中的那个英雄溜走,同时也带走自己对生命的热情与信心。卡耐基曾经问素凡石油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保罗,求职的人最常犯什么错误。保罗的答案是:“不能保持本色,他们总不能以自己的面目示人。”从开天辟地至今,不可能有一个与你完完全全一样的人,不必浪费太多的精力在模仿他人身上,而忽视了如何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
只要你还在试图变得和别人一样,你最多也就只能当个复制品,说不定还是个差劲的复制品。这恰好就是让失败者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的行为,这也同样会阻止有才华的人成为卓越的人才。
许多潜在的因素都有助于决定我们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以及对别人的影响有多大。但千百年来都是只有那些愿意冒险、想要与众不同、挑战现状并会激怒一小拨人的人,才会使世界有大的改变。正所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任何重大成果都是由特立独行的性格造就而成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社会的步调是不一致的。想想“嬉皮士资本家”布兰森!想想脱口秀女王温弗瑞!想想苹果教父乔布斯!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你就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与别人过分一致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的。
特立独行的人大都对这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他们想要变得与众不同。布兰森虽置身于名流社会,却一头披肩长发,终日休闲打扮,玩世不恭。这一切使他更像摇滚明星,而不是一个商业世界“穿着西装的绅士”。正是这样一位“嬉皮士资本家”,一手创建了“维珍”品牌,并让这个品牌在英国深入人心。布兰森被许多英国商业机构认为是个怪人——但你以为布兰森在意这些吗?
然而不幸的是,多数人却都力图和周围人保持一致,而不是愿意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你自己不做到与众不同,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从你本身来看,要做一个特别的人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也许会有人反对你,而且你肯定还会受到无数的批评。你的成就越大,受到的批判就越多。然而,人们也会因此而尊敬你,尤其是当你开始取得成功的时候。毫无疑问,你会变得更加有原则和力量,并受到更大的尊重。
与众不同甚至是独特不羁的人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而从众的人只能成为泛泛之辈,对世界没有丝毫影响。那么,你愿意成为那一个呢?
改变历史的往往是厌烦历史的人
人类厌倦了爬行,所以学会了直立行走;人类厌倦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厌倦了赤身裸体,所以用衣服蔽体……
厌烦,是人类独有的情绪。笼子中的动物总是无精打采,踱来踱去,呵欠连天;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索敌人或食物,或同时搜索二者;它们有时交配,有时则设法取暖。但即使当它们不快乐时,它们也不会厌烦。动物是不会有类似厌烦的感觉的,因为这些动物从来没有做出过惊世骇俗的壮举。
然而,厌烦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因素,却远未受到人类应有的重视。厌烦中的某些成分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避免烦恼的愿望是天生的,任何人遇到机会都会表现出这种愿望。战争、屠杀和迫害都已成了逃避烦闷的方法,甚至与邻居吵架也比无所事事要好过些。厌烦是道德家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人类的罪恶至少有一半起源于惧怕苦闷。
厌烦并不是人类自然命数的一部分,而是可以避免的,方法是打破沉闷。
打破沉闷意味着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我们需要有破旧的勇气,不要让不合宜的生活规律控制你的大脑。潜力的繁衍需要不断新生的空间。当在一切旧事物中找不到潜能的发生点时,独辟蹊径才可以让你的人生创意畅通无阻。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到达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发现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之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可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
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而我却不可以。” “因为你坚持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目的地。你只要愿意放弃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
“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带着水汽飘过沙漠,等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不会改变。你之所以会坚持自己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
此时,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变成今日的河流。于是,它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某个阶段)的归宿。
我们就像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某种程度的突破,向理想中的目标迈进,就需要有打破沉闷的决心。我们的人生创意总是在我们适应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后,失了动力,我们的潜能也就像一架动力不足的机器无法前行,而守旧的大脑永远无法激起生命创意的火花。其实,只要稍稍改变生活的状态,便可改变一切。我们不能为自己确定一种永远适用的生活方式,要在每一刻都争取做最合宜的事情。
生活就像万花筒,它能呈现什么样的色彩与纹饰,在于持筒之人掌握万花筒的角度。因此,得见生活万花筒之最精彩图样的人,必定是生活姿态最具创意之人。这样的人在面对生活时,总能拥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权威意见是参考而不是镣铐
一名佛教徒遇到了难事,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世人尽信观音,观音却告诉我们“求人不如求己”,与其盲目地把一切寄托在他人身上,不如主动去探索。
人们对权威的近似固执的盲目崇拜往往堵塞了自己的思维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某某名人说什么什么”、“某某专家说什么什么”等类似言论,名人,专家的话固然重要,但倘若不假思索就照抄照搬,唯命是从,甚至以此来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就会步入误区。权威的话也并不一定全是对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唯上、不唯权、不唯书,只唯实,才能保证自己的思考是理性的,正直的。
权威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威,也是由于他们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在尊重权威,坚持他们寻求真理方式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权威就可能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