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偷走了你原本应该骄人的业绩?是你的坏习惯:你习惯了推卸责任,没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工作敷衍塞责;你习惯了拖延时间,而不是立即去做,你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机遇;你习惯了整天抱怨,毫无工作激情,结果注定差强人意;你习惯了纸上谈兵,只想不做,希望从身边溜走之后你只能嗟叹;你习惯了鲁莽行事,盲目行动,市场随时涌起的一个风浪,都能把你卷走。
业绩五害之“推”:推开责任,推远了业绩
责任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如果企业和员工缺失了对于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基本的责任,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企业和企业的产品,个人和公司的业绩也不复存在。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曾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移动通信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3年里,当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时,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也从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一日千里地从手机销售头把交椅跌落下来,不但退出了销售三甲,而且还排在了新军三星、飞利浦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上,国际上很多濒危的企业一到这个市场就能起死回生、生龙活虎,但爱立信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是爱立信漠视这一错误。
“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问题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
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T28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给爱立信以“申冤”的机会,就无情地疏远了它。
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
正是爱立信对产品质量责任的推卸,使得顾客抛弃了爱立信手机。在现代社会,买一件产品顾客看中的是这件物品带给他的实际好处,能省心使用就是最好的。没有人愿意把精力放在维修手机上,这样使用成本就太高了。
责任心的丧失,丧失了产品的质量,丧失了企业的声誉。“冠生园”是中国的名牌老字号,它一向以质量上乘、诚信经营而广受消费者好评。但就是顶着这样响当当的老字号的企业——南京冠生园食品企业,却在新闻媒体的一次“陈馅事件”的曝光中破产倒闭。
南京冠生园把过期的食品用料“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这个行为在南京冠生园看来,并不是件多大的事。
在“陈馅事件”被煤体曝光后,企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媒体害了企业”。面对公众和媒体对产品质量的强烈质疑,该企业先是辩称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随后又匆忙发出了一份公开信继续狡辩。在所有的补救措施中,唯独没有向消费者作出任何的道歉。正是这没有任何忏悔之意的行为,不仅令消费者更加寒心,也进一步使企业自身信誉丧失殆尽。
在企业破产倒闭后,企业依旧对媒体耿耿于怀:“好端端一个企业要不是媒体曝光,怎么会倒?”
冠生园丝毫没有意识到翻炒陈馅是责任心的缺失。企业破产倒闭后,冠生园公司的经理、员工也将企业破产的原因归咎于媒体曝光,丝毫没有意识到个人责任精神懈怠才是导致企业倒闭的最根本的原因。责任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如果企业和员工缺失了对于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基本的责任,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企业和企业的产品,个人和公司的业绩也不复存在。
麦氏饭店是美国一家以经营牛肉饼为主的快餐公司,这个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从基层做起,是这个公司的一大特点。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都是从实习助理开始的,那些有责任心、有学历、独立自主的年轻人在25岁以前就可以成为中、高层管理者。
每一位新进入麦氏饭店的员工只要经过七个阶段的努力,就可以由一名普通的员工晋升为一名总部经理。
第一阶段:见习助理。有学历的年轻人要当6个月的实习助理。在这6个月里,他们要到公司各个基层岗位工作,如采购、配调料、收款等。在这些一线岗位上,实习助理要学会保持清洁与周到服务的方法,并依靠他们的亲身实践来积累管理的经验,为以后的管理工作做准备。
第二阶段:二级助理。与见习助理不同的是,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具备管理性质,他们要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如订货、计划、排班、统计,等等。他们要在一个小范围展示他们的管理才能,并在日常实践中摸索经验,管理好他们的小天地。
第三阶段:一级助理。在进入公司8~14个月后,有学历的年轻人将成为一级助理,即经理的左膀右臂。同时,他们也肩负了更多、更重要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在餐馆中独当一面。他们的管理才能也日趋完善,这离他们晋升为经理的梦想已不远了。
第四阶段:参观经理。在步入这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阶段前,他们还需要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那就是在公司总部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
第五阶段:巡视员。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晋升至经理后,公司依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就可从经理晋升为巡视员,负责5~6家餐馆的工作。
第六阶段:大区顾问。4年后,巡视员可晋升为大区顾问。届时,他将成为公司派驻其下属15家左右餐馆的代表。作为公司15家左右餐馆的顾问,他的责任更重大,其主要职责是保持总部与各个餐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畅通。同时,地区顾问还肩负着诸如组织培训、提供建议、企业标准的制定之类的重要使命,成为总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全权代表。
第七阶段:总部经理。成绩优秀的大区顾问还能得到晋升,成为总公司的总部经理。
麦氏饭店的七阶段晋升制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员工,如果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理想,他就应该尽早在心中树立起责任感,因为对工作负责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
树立责任意识,职业之舟才能行得更远些。
业绩五害之“拖”:拖延时间,让希望溜走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作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不仅损失达几亿美元,而且形象也严重受损。
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事例告诫我们,拖延只会把企业拖垮,只能让他人领先。一味地回避、拖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就在问题刚刚萌生时。工作中,拖延常为“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后做”、“拖”、“等”、“研究、商量”等找借口,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由于惰性心理,今天得过且过,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完成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等等。带着这样的念头工作,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一个企业家可能因为拖延,没能及时作出关键性的决策而遭到失败;一个员工可能因为拖延,没有及时掌握应有的知识,而失去晋升的机会。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
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
张杰和李明是从用一个地方考到了同一所大学,并且住在同一间寝室,既是同学又是同室,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他们承诺,一定要一起读到博士研究生。
大学毕业了,他们两个分别分到了两处待遇非常优越的单位。李明仍然坚持读书,准备应考,而张杰却认为应该工作两年,等有了一些积蓄再说。
几年后,李明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张杰当上了科长。两人见面时,说起当年的约定,李明劝张杰继续读书,可是他说,等当上了处长再说吧!
又是几年过去了,李明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
又过了几年,他从海外学成归来,在一所知名的大学里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这所大学的学术带头人。
可是张杰却因涉嫌贪污被检察院审查。
李明非常痛心地说,张杰很聪明,如果是他们两个人一起读书的话,今天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合于工作,我们希望公司的每一位经理在工作中都能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进步。
在2004年4月《商业周刊》评出的50家标准普尔表现最佳公司中,美孚排名第23位,并在《财富》评出的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二。
“绝不拖延”是这家公司员工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这一准则的执行,使其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说“没有延误,哪怕半秒钟的时间”。
这家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866年的美孚公司),曾经于1903年为怀特兄弟创造人类历史的早期飞行提供过油料,而以上的效率“奇迹”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们在“绝不拖延”的理念指导之下组建了效率速度部。这一创意来自于一级方程式车赛(Formula One,缩写为F1),而这一世界顶级赛事几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高速,什么叫做真正的“绝不拖延”。创意人约翰·丹尼斯先生在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曾经说过:每场F1比赛吸引10亿多人次的观众,可以说是见证了高效率几近无敌的魅力,也论证了推行“绝不拖延”观念的现实必要性。
任何憧憬、理想和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会使人丧失进取心。
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拖延的恶习:
第一,每天从事一项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拖延让我们失去了时间,在人生的旅程中,拖延让求学、就业失去机会;在战争年代,拖延会贻误战机,失去生命。在职场,拖延会让我们失去业绩。
业绩五害之“怨”:无谓抱怨,结果无处觅踪
一个习惯将抱怨挂在嘴边的人,只会与成功渐行渐远,滑向失败的深渊。
萧明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等。每天,萧明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萧明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萧明一同进厂的3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独有萧明,仍旧在抱怨声中做着他讨厌的修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