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业绩才是硬道理:员工版
19518300000008

第8章 谁偷走了你的业绩:损害业绩的五种坏习惯(3)

有一家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公司所有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

成功的秘诀就是把先前的制度很好地执行下去。很多时候,一道道命令下来,却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有执行的时候只对过程负责,而不对结果负责。很多企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员工和正确的战略方针,但是为什么效益就是不够理想?这是因为,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执行下去,它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管理上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有的公司制度制定得比较完善,并把制度编制成册,或经常把制度性的标语贴在外面,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就变了样,不知道这样做是给公司内部员工时时提醒以求深入人心,还是摆个样子给外人看看而已。因此,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员工会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

想到了就做,做到结束为止。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只会空想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在一次行动力研习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活动。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的人民币?”他说了几次,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但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主讲师和那一张人民币,不敢行动。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那个人才采取行动,换回了那100元。他顷刻便赚了50元。

最后,主讲师说:“凡事马上行动,立刻行动,你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现实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对现实时,往往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

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我们的自信,关闭我们的潜能,束缚我们的手脚。许多事情的难度,都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

2004年夏天,杰克·韦尔奇在北京与中国工商界精英对话中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当时,有一位中国企业家问:“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却那么大?”杰克·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道:“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只想不做,贻误时机,与成功擦肩而过。所以,员工要想做出业绩,一旦想到了立刻去做。

业绩五害之“盲”:盲目行动,没有计划性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只有有计划地忙,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

由于公司刚刚搬到新的办公地点,林奇要在办公室里挂一幅字画,便叫同事帮忙。同事来看了看说:“直接在墙上钉钉子不好,先钉两个木块,把字画挂在上面。”林奇听从了同事的建议,就让他去找锯子锯木块。刚锯了两三下,同事说:“不行,这锯子太钝,得磨一下。”

于是同事丢下锯子去找锉刀。锉刀拿来后,他又发现锉刀的柄坏了。为了给锉刀换一个木头手柄,同事就拿起斧头去树林里找小树。就在要砍树时,他发现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不好用,必须得磨一下。同事将磨刀石找来后又发现,要磨快那把斧头,必须得用木条把磨刀石固定起来。为此,他又出去找木匠,想从他那里找一些木条。

然而,他这一走,林奇就再也没见他回来。最后,那幅字画还是直接钉在了墙上。

挂一幅字画,但由于盲目行动,毫无计划,林奇的同事把时间都花在做无用功上:找锯子、找锉刀、找斧头等。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与结果背道而驰。许多效率低下,工作不出成果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往往盲目行动,毫无计划,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在很多人的工作中,也许都有过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之类的经历。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母亲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上班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天天忙得晕头转向。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兼同事小李虽然和自己是做同样的工作,看起来却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小文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统计出来,自己还不如小李高。

我们可以忙,但绝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计划,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小文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与生活》一书的作者拉金说过:“一个人做事缺乏计划,就等于计划着失败。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一个人要提高自己做事的目的性,忙于要事,就要养成善于规划的好习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卡耐基认为,计划并不是对个人的一种束缚与管制,必须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并不是由计划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必须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高效做事,就要养成事前多制订计划的好习惯。

很多时候,忙碌都是白忙。因为盲目的忙碌,忘了工作细节,忘了工作创新,忘了工作圆满完成。因为无谓的忙碌,只记得应付工作任务,只记得要做上级安排的工作,只记得每天重复的程序。这样的忙碌是毫无意义的忙碌。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只有有计划地忙,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

IBM公司的前总裁托马斯·沃森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要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第二天的计划做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同时,也是我们提高做事的目的性所必须养成的习惯。

例中这个助手能得到沃森的欣赏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计划的行动者,不盲目行动。有的人从早到晚嚷着自己忙得要命,各种球赛的电视转播他从不放过;电视连续剧成为他每天必点的“大菜”;虽然眼睛累得要死,却连广告也不肯放过;一整天都盯着电视荧屏大做白日梦,而且天天如此。如果真的没有节目可看,他们就懒懒地躺在床上,随手拿起报纸,从头到尾逐字阅读,研究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广告。光这两件事情就足够占满他们每天所有清醒的时间了,偏偏他们还有个习惯:只要一拿起电话便开始喋喋不休,不讲上一两个钟头绝不罢休。他们因为太“忙”而显出一副脸色苍白、憔悴不堪的样子,总是皱紧眉头抱怨道:“实在太忙了,真叫人吃不消!”

也有的人日理万机,但他们会拒绝出席那些无关紧要的应酬,也能够通过判断,从一大堆需要花心思处理的事务中,挑出最具价值的几项,而把大部分时间投注在其中。他们往往拥有既定的目标,并且预先设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而在说话时,也能一针见血地戳破重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说出结论。